管理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57千字
字数
2016-06-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对于从事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学者、市场分析专业人员、企业经营者以及政府工作人员均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球生产网络的微观研究为立足点,采用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脉络和微观理论基础,提出全球生产网络微观研究的分析框架,并以西门子和华为公司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折射了德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演进方向,并分析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趋势,对中国制造业的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 自序
- 绪论
- 第1章 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脉络
- 1.1 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解析
- 1.1.1 全球生产网络的相关定义回顾
- 1.1.2 本书对全球生产网络的概念界定
- 1.2 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渊源
- 1.2.1 传统分工理论
- 1.2.2 “链”研究理论
- 1.2.3 网络、嵌入和行动者网络理论
- 1.3 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框架
- 1.3.1 管理学派的研究框架
- 1.3.2 曼彻斯特大学学派的研究框架
- 1.4 国内外其他学者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
- 1.4.1 国外学者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
- 1.4.2 国内学者关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研究
- 1.5 简评与展望
- 第2章 全球生产网络微观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跨国公司理论
- 2.1.1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 2.1.2 战略管理理论
- 2.1.3 跨国公司网络观
- 2.2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 2.2.1 新兴古典经济学概述
- 2.2.2 超边际分析方法
- 2.2.3 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对于全球生产网络的理论解释
- 2.3 新新贸易理论
- 2.3.1 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
- 2.3.2 企业内生边界理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全球生产网络微观研究的分析框架
- 3.1 全球生产网络的微观研究框架概述
- 3.2 基于价值视角的全球生产网络微观研究框架
- 3.2.1 价值目标
- 3.2.2 全球战略
- 3.2.3 网络形态
- 3.2.4 区位选择
- 3.2.5 网络治理
- 3.3 基于嵌入视角的全球生产网络微观研究框架
- 3.3.1 “嵌入”的概念解析
- 3.3.2 基于嵌入视角的全球生产网络微观分析框架概述
- 3.3.3 嵌入地区研究
- 3.3.4 嵌入维度研究
- 3.3.5 嵌入战略研究
- 3.4 小结
- 第4章 西门子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 4.1 西门子全球网络概述
- 4.1.1 西门子股份公司简介
- 4.1.2 全球化发展历程和跨国指数
- 4.1.3 价值目标和战略框架
- 4.1.4 网络形态和治理模式
- 4.1.5 区域分布和全球业务表现
- 4.2 基于价值视角的西门子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 4.2.1 西门子全球研发网络
- 4.2.2 西门子全球供应链网络
- 4.2.3 西门子全球制造网络
- 4.2.4 西门子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
- 4.2.5 西门子全球网络的价值增值评估
- 4.3 基于嵌入视角的西门子医疗网络研究
- 4.3.1 医疗器械产业全球生产网络概述
- 4.3.2 西门子医疗业务简介
- 4.3.3 西门子医疗嵌入中国的演进过程
- 4.3.4 西门子医疗在中国的嵌入维度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华为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 5.1 华为公司全球网络概述
- 5.1.1 华为公司简介
- 5.1.2 全球化发展历程和跨国指数
- 5.1.3 价值主张和全球战略
- 5.1.4 网络形态和治理模式
- 5.1.5 区域分布和全球业务表现
- 5.2 基于价值视角的华为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 5.2.1 全球研发网络
- 5.2.2 全球生产运营网络
- 5.2.3 全球营销服务网络
- 5.2.4 华为全球网络的价值增值评估
- 5.3 基于嵌入视角的华为全球生产网络研究
- 5.3.1 通信设备产业全球生产网络概述
- 5.3.2 华为公司嵌入欧洲的演进过程
- 5.3.3 华为公司在欧洲的嵌入维度分析
- 5.4 华为与西门子全球生产网络的比较分析
- 5.4.1 整体比较
- 5.4.2 基于价值视角的比较
- 5.4.3 基于嵌入视角的比较
- 5.5 小结
- 第6章 后危机时代全球生产网络的发展趋势
- 6.1 全球生产网络的推动力量
- 6.2 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 6.2.1 国际分工的基本格局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
- 6.2.2 贸易投资自由化仍然是近期贸易政策的主导内容
- 6.2.3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要素跨国流动的趋势不会改变
- 6.2.4 跨国公司扩大国际生产的趋势不会改变
- 6.3 全球生产网络中中国的贸易结构分析
- 6.3.1 贸易方式分析
- 6.3.2 经营主体分析
- 6.3.3 商品结构分析
- 6.3.4 国际市场布局分析
- 6.3.5 国内区域布局分析
- 6.3.6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 6.4 全球生产网络的新特点及对中国的影响
- 6.4.1 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中国制造业受到“双向挤压”
- 6.4.2 区域贸易协定日益增强,中国在亚洲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 6.4.3 新型贸易壁垒增多,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
- 6.4.4 “互联网+智能制造”成为大趋势,对中国而言挑战大于机遇
- 6.4.5 跨国公司将深度嵌入当地,对中国企业形成更大冲击
- 6.4.6 新经济地理模型对中国制造业外迁问题的解释
- 6.5 后危机时代全球生产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本书结论
- (一)价值和嵌入是全球生产网络微观研究的最核心的要素
- (二)中国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全球生产网络实施“走出去”战略
- (三)后危机时代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将朝多中心化、更分散化、联系更紧密、发展更均衡的方向发展,而中国制造业至少仍具备10年优势
- 7.2 政策建议
- (一)注重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平衡,以稳外需促进扩内需
- (二)注重东部与中西部发展的平衡,构建涵盖亚洲的区域合作网络
- (三)注重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平衡,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 (四)注重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的平衡,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
- (五)注重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平衡,建立和谐共赢的网络生态系统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一)全球生产网络微观研究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的完善
- (二)全球生产网络微观层面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拓展
- (三)全球生产网络发展的动态分析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是专业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机构,以“创社科经典,出传世文献”为己任,出版经管、社会学、历史、文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