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以颜之推、王通、韩愈、李翱为代表,阐明了隋唐儒家心性论思想的变化与特点。佛教是隋唐哲学的重要代表。

内容简介

隋唐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儒释道三教之间的互动与思想交织颇为频繁,特别是佛道两家思想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成为隋唐哲学思想的典范。隋唐儒家努力消化与融合佛道两家的思想创造,重新阐发儒家的心性思想。

本书分别就三论、天台、法相、华严及禅宗的哲学思想,如三论的二谛说、天台的判教与性恶说、法相的万法唯识、华严的性起与法界圆融说等,进行了详密的阐释。而对禅宗由印度禅到中国禅的思想转型,尤其是禅门中的顿渐之争及禅法思想中的一行三昧、游戏三昧等观念,书中进行了新的阐发。

隋唐道教在心性学理论方面有非常系统的观念,特别是在佛教影响下的重玄思想,把道教哲学推到一个高峰。本卷对隋唐道教之道与气、道体与心体、体道与行道、穷理尽性、安静心王等理论,以及道德相须、体用双举、三一为归、形神合一等辩证思维,都作了系统说明。

从三家思想之交互关系这一整体出发,对隋唐时期中国哲学的发展与特色加以观察,这不仅对于理解隋唐哲学思想关系甚大,也关系到对宋明理学的深刻把握。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儒家哲学思想
  • 第一节 颜之推及其《颜氏家训》
  • 第二节 王通及其《中说》
  • 第三节 韩愈及其“五原”
  • 第四节 李翱及其《复性书》
  • 第二章 天台宗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智顗与天台宗的判教思想
  • 第二节 天台宗的圆融哲学
  • 第三节 天台宗的“性恶”说
  • 第三章 三论宗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三论”的译传与吉藏
  • 第二节 “破邪显正”基础上的判教论
  • 第三节 “八不”基础上的中道观
  • 第四节 三论宗的“二谛”说
  • 第五节 三论宗的“佛性”说
  • 第四章 法相唯识宗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玄奘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法相唯识宗的传承与典籍
  • 第三节 “万法唯识”说与三时判教
  • 第四节 奘传唯识新学
  • 第五章 华严宗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华严宗的创立与哲学主题
  • 第二节 法藏的缘起理论与教相判释
  • 第三节 “六相圆融”与“十玄无碍”说
  • 第四节 澄观的“四法界”与“三圣圆融”说
  • 第五节 宗密的“绝对真心”论与禅化华严学
  • 第六章 禅宗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从“印度禅”到“中国禅”
  • 第二节 禅宗思想中的“方便通经”
  • 第三节 中国禅门中的顿与渐
  • 第四节 慧能与《坛经》诸问题
  • 第七章 禅宗有关“坐禅”思想的中国化
  • 第一节 初期禅宗史中的“一行三昧”
  • 第二节 “一行三昧”与“念佛”“守一”
  • 第三节 从“一行三昧”到“游戏三昧”
  • 第四节 “游戏三昧”与戒相
  • 第五节 南宗对“坐禅”批判的意味
  • 第八章 成玄英与李荣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成玄英与李荣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论“玄”与“玄之又玄”
  • 第三节 论“玄道”
  • 第四节 论“有无”
  • 第五节 论“动静”
  • 第六节 论“三一”
  • 第九章 王玄览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王玄览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论“道体”
  • 第三节 论“道物”
  • 第四节 论“心性”
  • 第五节 论“有无”
  • 第六节 论“坐忘”
  • 第十章 司马承祯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司马承祯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服气精义论》中的道性论
  • 第三节 《坐忘论》中的道性思想
  • 第十一章 唐玄宗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唐玄宗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明道德生畜之源”说
  • 第三节 “道性清静”说
  • 第四节 “因学知道,行无行相”说
  • 第五节 “理身理国”说
  • 第十二章 吴筠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吴筠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道至无而生天地”
  • 第三节 “道德、天地、帝王,一也”
  • 第四节 “神仙可学”
  • 第十三章 张志和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张志和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为物之宰曰造化”的本体论
  • 第三节 “至道非有无之殊”的辩证法
  • 第四节 “无心可知道之妙”的认识论
  • 第五节 “死生有循环之端”的生死观
  • 第十四章 杜光庭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杜光庭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重玄思想的清理及其理论旨趣
  • 第三节 “道通一气”
  • 第四节 “体用相资”的辩证思维
  • 第五节 “穷理尽性”与“安静心王”
  • 第六节 理身与理国
  • 第十五章 《无能子》与《化书》中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无能子》与《化书》
  • 第二节 《无能子》中的自然论
  • 第三节 《无能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 第四节 《化书》中的“虚化”论
  • 第五节 《化书》的社会批判思想
  • 第十六章 罗隐的哲学思想
  • 第一节 罗隐的生平与著述
  • 第二节 “贵贱之理著之于自然”
  • 第三节 《谗书》的批判性质
  • 第十七章 隋唐重玄学说与内丹学说
  • 第一节 道教的重玄学说
  • 第二节 道教内丹学与神学思辨
  • 第三节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的“还丹”说与“数”论
  • 第十八章 隋唐时期的三教关系
  • 第一节 佛与儒的关系
  • 第二节 道与佛的关系
  • 第三节 道与儒的关系
  • 第四节 唐代道教与宋明理学的关系
  • 主要参考书目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首批“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之一,是具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众多图书品牌的综合性出版社。年均出版图书1000余种,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先后有40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奖,其中17种图书21次获得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出版的《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少儿书系》(108卷)、《中国近代通史》(10卷)、《南京大屠杀史料集》(55卷)、《西方哲学史》(8卷)、《现代经济词典》、《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2卷)、《世界现代化历程》(6卷)、《资本主义理解史》(6卷)、《中国佛教通史》(15卷)、《中国古城墙》(6卷本)等一大批重点图书,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流的人文社科学术出版基地、大众出版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