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用户推荐指数
心理学
类型
7.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64千字
字数
2021-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为“长不大的父母”这一社会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内容简介
小时候没有被爱过的人,即便长大,身上还是会残留着想任性撒娇、为所欲为的欲望,会想让地球围着自己转、想要受到瞩目。说白了,他们的内心依旧是一个爱撒娇、缺乏责任感且依赖心极强的小孩。成年人的社会无法满足他们的幼儿式愿望,于是他们会将自己想要撒娇的欲望投射到亲子关系中。在面对与自己权力、力量、地位不对等的孩子时,他们更容易表现出:依赖、强迫、操控、隐形虐待、施恩图报、假性互惠等行为。
《长不大的父母 如何终止家庭创伤》作者提出“长不大的父母”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如近年来人们热议的“毒父”“毒母”“啃小族”等,他们不仅让孩子丧失了童年的快乐,还会给孩子的底层人格留下阴影,影响其终身。同时,不良的相处模式还会代代相传。
这是一本帮助你终止家庭创伤的疗愈手册。作者加藤谛三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深入分析了“长不大的父母”的形成原因和心理构造,并提出了终结这一恶性循环的有效建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亲子角色互换之时
- 1.1 父母的职责
- 1.2 无法认同自己
- 1.3 无法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
- 1.4 被压抑的恨意
- 1.5 撒娇的过程
- 1.6 神经症式的“亲子角色颠倒”
- 第二章 住在父母体内的“孩子”
- 2.1 基本焦虑
- 2.2 严重的创伤
- 2.3 不被理解的痛苦
- 2.4 无法感知爱
- 2.5 精神暴力
- 第三章 不得不长大成人的孩子
- 3.1 退行需求
- 3.2 父母的布偶玩具
- 3.3 对母爱的固着
- 3.4 依赖孩子
- 3.5 尚未确立的自我
- 3.6 依赖与敌意
- 3.7 真实的自己
- 第四章 育儿的背后
- 4.1 过度宠爱
- 4.2 隐形虐待
- 4.3 堆积在心中的不甘
- 4.4 把孩子当发泄口的父母
- 4.5 施恩图报
- 4.6 假性互惠
- 第五章 直面真相
- 5.1 强迫行为的形成原因
- 5.2 牵连他人
- 5.3 家人依赖症
- 5.4 为控制而爱
- 5.5 否认现实的父母和孩子
- 5.6 名为“好孩子”的牺牲者
- 5.7 一味否定
- 5.8 如何获得幸福
- 后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