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实用贴心保险指南,帮助解决保险小白80%保险问题。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针对保险小白而写,实用、贴心、有温度的保险指南。本书编排贴心、用心、有温度、有逻辑,首先帮大家消除常见保险误会,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纠正对大公司的盲目崇拜;其次从保险需求层次出发,深入浅出讲解中产家庭的“守护四宝”重疾险、百万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最后会把投保、核赔等其他常见问题集中奉上,赴港投保等热点问题也会有所涉及。本书将用20%的厚度,帮你解决80%人生中会遇到的保险问题。在附录里也为大家奉上常见疾病的核保参考、保单整理工具,让你的保单服务不求人。

目录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导读
  • 写作起因
  • 从业体会
  • 本书特色
  • 本书内容
  • 作者介绍
  • 读者对象
  • 目录
  • 第1章 消除误会,了解保险
  • 1.1 投保容易理赔难,事实或偏见?
  • 1.1.1 实际理赔情况
  • 1.1.2 保险公司没有恶意拒赔的动机
  • 1.1.3 赔与不赔,一切按条款走
  • 1.1.4 保险标准并非保险公司一言堂
  • 1.1.5 小结
  • 1.2 买保险不划算,几十年后不值钱?
  • 1.2.1 莫名的情侣档,通货膨胀与保险规划
  • 1.2.2 以投资思维看保险,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
  • 1.2.3 保险真的跑不赢通胀?
  • 1.2.4 小结
  • 1.3 有了社保,还需要商业保险吗?
  • 1.3.1 什么是社保?
  • 1.3.2 什么是商业保险?
  • 1.3.3 社保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 1.3.4 小结
  • 1.4 保险公司是否会倒闭?
  • 1.4.1 保险公司的安全性不需要老百姓考虑
  • 1.4.2 保险公司的四大安全机制
  • 1.4.3 万一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怎么办?
  • 1.4.4 小结
  • 第2章 走出迷信大公司的误区
  • 2.1 如何正确判断保险公司的大与小
  • 2.1.1 保费收入
  • 2.1.2 注册资本金
  • 2.1.3 股东背景
  • 2.1.4 小结
  • 2.2 大公司理赔快,小公司理赔慢?
  • 2.2.1 理赔案例
  • 2.2.2 理赔时效的规定
  • 2.2.3 影响理赔速度的因素
  • 2.2.4 小结
  • 2.3 保险产品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吗?
  • 2.3.1 大公司产品为何热卖?
  • 2.3.2 保障内容偷工减料
  • 2.3.3 保险产品的定价原理
  • 2.3.4 小结
  • 第3章 投保的正确姿势
  • 3.1 购买保险的本质是什么?
  • 3.1.1 买保险相当于跟保险公司对赌?
  • 3.1.2 有没有必要买保险?
  • 3.1.3 风险管理与危机处理
  • 3.1.4 选择权与幸福感
  • 3.2 产品推荐没这么简单
  • 3.2.1 不变的投保之道
  • 3.2.2 可变的投保之术
  • 3.3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谈保险需求
  • 3.3.1 第一层,健康保障
  • 3.3.2 第二层,身价保障
  • 3.3.3 第三层,建立防御性资产
  • 3.3.4 第四层,资产保全与传承
  • 3.3.5 小结
  • 第4章 中产家庭的“守护四宝”
  • 4.1 重大疾病保险,延续经济生命
  • 4.1.1 重疾险是什么?
  • 4.1.2 重疾险保什么?
  • 4.1.3 重疾险不保什么?
  • 4.1.4 重疾险的KPI,选好重疾险
  • 4.1.5 小结
  • 4.2 百万医疗险,让治疗再无后顾之忧
  • 4.2.1 百万医疗险是什么?
  • 4.2.2 百万医疗险保什么?
  • 4.2.3 百万医疗险不保什么?
  • 4.2.4 百万医疗险的KPI,选好百万医疗险
  • 4.2.5 小结
  • 4.3 意外险,小身材大能量
  • 4.3.1 什么是意外险?
  • 4.3.2 意外险保什么?
  • 4.3.3 意外险不保什么?
  • 4.3.4 两个注意,一个不买
  • 4.3.5 意外险的KPI,选好意外险
  • 4.3.6 小结
  • 4.4 定期寿险,留爱不留债
  • 4.4.1 什么是寿险?
  • 4.4.2 定期寿险与终身寿险
  • 4.4.3 定期寿险的KPI,选好定期寿险
  • 4.4.4 小结
  • 第5章 家庭成员的正确投保姿势
  • 5.1 男主人与女主人的正确投保姿势
  • 5.1.1 不同的风险
  • 5.1.2 男主人如何投保?
  • 5.1.3 女主人如何投保?
  • 5.1.4 小结
  • 5.2 孩子的正确投保姿势
  • 5.2.1 儿童死亡原因
  • 5.2.2 数据启示
  • 5.2.3 孩子如何投保?
  • 5.2.4 小结
  • 5.3 老人的正确投保姿势
  • 5.3.1 老人投保的难处
  • 5.3.2 老人伤亡的主要原因
  • 5.3.3 老人如何投保?
  • 5.3.4 小结
  • 第6章 更高级的工具
  • 6.1 对自己好一点,享受有钱人的医疗服务
  • 6.1.1 医疗险需求层次
  • 6.1.2 特需治疗与网络直付
  • 6.1.3 境外治疗是否更好?
  • 6.1.4 小结
  • 6.2 正确认识年金险
  • 6.2.1 短期年金险
  • 6.2.2 终身年金险
  • 6.2.3 增额终身寿险
  • 6.2.4 小结
  • 6.3 避开年金险的三大误区
  • 6.3.1 误区一:只有健康险才算保险
  • 6.3.2 误区二:有钱人才能买年金险
  • 6.3.3 误区三:年金险等于理财产品
  • 6.3.4 小结
  • 6.4 香港保险与内地保险的差异
  • 6.4.1 港险与内地险的产品定价差异
  • 6.4.2 港险与内地险的监管差异
  • 6.4.3 港险与内地险的产品形态差异
  • 6.4.4 港险与内地险的合同条款差异
  • 6.4.5 小结
  • 第7章 投保时需要留心的事
  • 7.1 别让健康告知毁了你的所有努力
  • 7.1.1 什么是健康告知?
  • 7.1.2 为什么要健康告知?
  • 7.1.3 健康告知的重点
  • 7.1.4 小结
  • 7.2 保险条款看不懂,哪些是重点?
  • 7.2.1 “两责”必须看
  • 7.2.2 “现金价值”一定看
  • 7.2.3 读懂“七期”
  • 7.2.4 了解“释义”
  • 7.2.5 小结
  • 7.3 投保时需要注意填写哪些信息?
  • 7.3.1 投保人及其权利
  • 7.3.2 被保险人、受益人及其权利
  • 7.3.3 保险的职业分类
  • 7.3.4 其他
  • 7.3.5 小结
  • 7.4 选择线上投保还是线下投保?
  • 7.4.1 线上购买保险是否靠谱?
  • 7.4.2 互联网产品与线下产品有何不同?
  • 7.4.3 线下产品贵,为何依然是多数人的选择?
  • 7.4.4 小结
  • 第8章 核保、理赔、投诉
  • 8.1 你需要了解的核保知识
  • 8.1.1 为什么要核保?
  • 8.1.2 核保方式与核保结论
  • 8.1.3 临床医学与保险医学
  • 8.1.4 未来可能不再需要健康告知
  • 8.1.5 小结
  • 8.2 不可抗辩条款
  • 8.2.1 什么是不可抗辩条款?
  • 8.2.2 不可抗辩在“辩”什么?
  • 8.2.3 赔不赔在于“保险事故”
  • 8.2.4 带病投保两年后能不能赔?
  • 8.2.5 小结
  • 8.3 保险很好,但本地没有分支机构能买吗?
  • 8.3.1 为何会有“异地投保”这个梗?
  • 8.3.2 异地投保是否影响理赔?
  • 8.3.3 保全与理赔服务
  • 8.3.4 小结
  • 8.4 理赔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 8.4.1 基本资料
  • 8.4.2 特定资料
  • 8.4.3 其他注意事项
  • 8.4.4 小结
  • 8.5 万一遇到理赔纠纷,有哪些维权手段?
  • 8.5.1 协商
  • 8.5.2 向有关部门投诉
  • 8.5.3 仲裁与诉讼
  • 8.5.4 小结
  • 第9章 其他常见疑问
  • 9.1 重疾险20年缴还是30年缴更划算?
  • 9.1.1 预期未来通胀率
  • 9.1.2 何种方式花费更少?
  • 9.1.3 何种方式杠杆更高?
  • 9.1.4 何种方式价值更高?
  • 9.1.5 其他因素
  • 9.1.6 小结
  • 9.2 有了便宜的百万医疗险,还需要更贵的重疾险吗?
  • 9.2.1 百万医疗险与重疾险的关系
  • 9.2.2 为什么重疾险比百万医疗险贵?
  • 9.2.3 小结
  • 9.3 买保险是否需要考虑偿付能力?
  • 9.3.1 什么是偿付能力?
  • 9.3.2 偿付能力是否越高越好?
  • 9.3.3 强而有力的监管体系
  • 9.3.4 小结
  • 9.4 有没有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 9.4.1 极致性价比是伪命题
  • 9.4.2 保险性价比
  • 9.4.3 保险产品的对比误区
  • 9.4.4 走出误区,回归需求
  • 9.4.5 小结
  • 9.5 离婚后,保险的账怎么算?
  • 9.5.1 划分原则
  • 9.5.2 保单分割方式
  • 9.5.3 低现金价值的妙用
  • 9.5.4 小结
  • 9.6 写病历要告诉医生的注意事项
  • 9.7 自制简单有效的保单整理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购买保险和卖保险必看的科普书籍

    清晰的梳理保险的分类和问题,经典好书,推荐指数五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写病历要告诉医生的注意事项

      写病历要告诉医生的注意事项有些消费者如实填写健康告知,完整递交理赔资料,最后还是发生理赔纠纷,为什么?因为有些理赔纠纷是人为造成的,最常见的是,“就医乱说,病历乱写”。要知道,保险公司的核赔人员只看病历,不看人情,如果医生病历上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描述,就可能会导致理赔纠纷或者拒赔,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因此,本节想提示大家,购买商业保险后,如果发生就医或者住院等情况,需要提醒医生以下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理赔纠纷。(1)告诉医生自己有商业保险。例如普通住院的时候,如果告诉医生自己有商业医疗险,医生能够更加放开手脚,不会因为担心患者经济负担过重而只开社保用药,通常会有更好的治疗效果。(2)如果是意外造成的门诊或者住院,一定要提示医生将意外事由写进病历,这样理赔过程会更顺利。(3)提示医生尽量注意病历用词,与实际病情不相关的情况,尽量不要出现在病历上,例如先天性、原生性、N 年前、旧病复发等,很多理赔纠纷案件就是因为这些莫须有的描述,被保险公司判断为 “既往症”,或者认为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没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导致理赔纠纷甚至拒赔,这些情况是可以完全避免的。(4)如果不是第三方直接导致的伤害,提示医生不要写在病历上,因为如果是第三方导致的门诊医疗或者住院医疗,需要由第三方赔偿。这是由医疗险的补偿原则决定的。(5)尽量去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就医,因为很多保险就医范围限定在公立医院。(6)谨慎保存医院的所有病历、检查、费用资料,这些是保险公司理赔判定的主要依据。(7)一旦发生就医情况,请及时联系你的保险顾问,以便顾问可以及时提醒你报案和治疗注意要点,让你理赔更顺利。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的一本书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80年6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的综合出版单位。植根于“清华”这座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秉承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清华大学出版社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起来。清华大学出版社始终坚持弘扬科技文化产业、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出版方向,把出版高等学校教学用书和科技图书作为主要任务,并为促进学术交流、繁荣出版事业设立了多项出版基金,逐渐形成了以出版高水平的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的鲜明特色,在教育出版领域树立了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