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关注了组织管理中两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冲突管理与员工建言。

内容简介

作者在冲突管理与员工建言这两个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本书在述评这两个领域的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作者的开创性的研究成果。

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本书也结合了作者在企业中进行质化研究的大量实例、以及国内外的典型案例,为管理者有效管理冲突、鼓励员工建言、促进建言对创新的正面影响,提供了诸多实践启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冲突与冲突处理
  • 第一节 冲突的定义与类型
  • 一、冲突的定义
  • 二、冲突的类型
  • 第二节 冲突的功能
  • 一、管理学中关于冲突功能的观点的演变
  • 二、冲突的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 第三节 冲突处理方式
  • 一、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考虑的框架
  • 二、对以经济利益为核心考虑的冲突研究框架的反思
  • 第二章 冲突回避
  • 第一节 冲突回避的溢出效应
  • 第二节 冲突回避的原因
  • 一、冲突回避的结构性原因
  • 二、冲突回避的过程性原因
  • 第三节 负面预期的来源与缓解
  • 一、动机驱动的社会认知视角
  • 二、社会期许反应的视角
  • 三、减轻冲突回避倾向的管理措施
  • 第三章 员工建言的特征与前因
  • 第一节 建言的定义与类型
  • 一、建言的定义
  • 二、建言与其他构念的异同
  • 三、建言的类型
  • 第二节 抑制性建言的匮乏
  • 一、历史记载中的抑制性建言
  • 二、当代抑制性建言研究
  • 三、抑制性建言与冲突回避
  • 四、实证研究
  • 第三节 影响建言的因素与机制
  • 一、影响建言的因素的研究与述评
  • 二、建言机制的几种研究视角
  • 第四章 社会期许反应视角下的建言研究
  • 第一节 个体价值观的影响
  • 一、权力距离价值观、能动动机与建言效能
  • 二、表面和谐价值观、关系动机与建言风险
  • 三、感知的建言效能、建言风险对促进性建言和抑制性建言的不同影响
  • 第二节 鼓励建言的管理实践
  • 一、情境因素的重要性
  • 二、领导授权对于权力距离效应的调节作用
  • 三、建言氛围对表面和谐效应的调节作用
  • 四、正式的团队或组织制度的引导作用
  • 第三节 实证研究
  • 一、研究实施过程
  • 二、关键变量测量
  • 三、分析方法
  • 四、研究结果
  • 五、研究启示
  • 六、未来研究方向
  • 第五章 建言的采纳与结果
  • 第一节 影响建言采纳的因素
  • 一、下属专业度的直接影响
  • 二、上级地位的调节效应
  • 三、建言的方式
  • 第二节 社会说服视角下的实证研究
  • 一、实地研究
  • 二、实验研究
  • 三、研究启示
  • 第三节 建言与团队创造力
  • 一、创造力的辩证模型
  • 二、促进性建言、抑制性建言与样品/产出的创造性
  • 三、创造性综合对样品/产出创造性的影响
  • 四、创造性综合对建言与样品/产出创造性之间关系的影响
  • 五、样品/产出创造性递增
  • 六、情境因素对团队创造性活动的调节作用
  • 七、未来启示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企业内部冲突管理与员工建言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988 本(261)#《企业内部冲突管理与员工建言》🚢当员工有了与上级不同的意见或建议时,常常面临着潜在冲突的可能性,导致他们在是否说出建言的决策上踟蹰不前。缺乏建言实际上是社会生活中的冲突回避现象在组织中的延伸和表征 —— 建言挑战了现有状态,容易引起争议和异见,是一个包含隐性冲突的情境。🚢冲突开始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受人瞩目的研究问题。以社会学家齐美尔和科塞为代表的冲突的社会整合论认为,冲突是社会互动交往的一种形式,是普遍存在的和不可避免的,也是保持社会系统完整的一个过程。一定程度的冲突是社会群体形成和群体生活持续的基本要素。现代组织管理研究认为,只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有着不同的兴趣、意见或偏好,他们之间就存在隐性的冲突。🚢冲突是由社会主体之间实际存在或感知到的差异引发的一种充满张力的过程。它起源于人们之间潜在的相反或不相容,这种相反或不相容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结构互斥:组织中的成员所从事的任务可能相互影响,而其角色责任可能不相容,导致彼此之间出现冲突。🚢沟通不畅:冲突双方对彼此缺乏了解,或者尽管以往维持了一定的关系,但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如果双方未能就这些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可能引起彼此间的冲突。🚢个体差异:组织中的人常常来自不同的背景,受到其过去所经历的社会化过程(如文化和家庭传统、教育水平、社会和工作经历)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需求,进而产生了对某个事项的不同解读,以及对他人之间关系的不同期望。🚢按照冲突的焦点,可以将冲突分为任务冲突和关系冲突。Jehn (1995)在对二者进行区分时指出,任务冲突是指团队或者组织成员因对工作事项持有不同的观点、想法或意见而产生的冲突。关系冲突是指成员个人特性的不相容引起的冲突,通常涉及诸如紧张、敌对等情感成分。由于这种冲突是个人化的,发生冲突的双方会对彼此产生不喜欢、恼怒、沮丧等感受。🚢关系冲突被认为会对团队产生消极影响,而任务冲突被认为能够对团队的过程和结果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发生任务冲突时,团队成员阐明自己关于任务的看法,这一过程能够增强他们对该任务的承诺。并且,当团队中的成员表达出不同的想法时,有助于他们更全面地理解所从事的任务,并对彼此的想法进行批判性的评估,团队能够更好地克服决策过程中的证实性偏差,提升决策质量。🚢人们在面对某一事物时,关注的不仅是事物本身,还包括周围的情境,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在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是交互依赖的,人们在社会交往时会充分考虑彼此之间的关系。而关系的形成往往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以往打交道的经历会给人们的关系定下基调。🚢建言是为了改进组织中的过程、管理等等而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他们根据这种定义开发了量表,用来测量组织中的建言行为。不少研究者采用这种促进性建言的视角,就其影响因素开展了一些研究。对建言的测量和预测结果之所以太过含糊的根本原因是,研究者将不同类型的建言行为笼统归到了一个单维度的构念之中。🚢建言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包含了许多与工作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只要这些意见和建议背后的动机是合作性的,都可以纳入建言行为的范围。也指出,建言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分享建设性的想法之外,也包括表达自己的意见、就组织中某些不适当的行动作出警示,即便问题还没有表现出来。🚢周代设置 “保氏”,负责规谏王的过错,这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谏官。春秋战国时有了直接以 “谏” 命名的官职,称为谏官,待在君王身边,专司其过,找出君王的缺点和过错。自秦朝开始,设谏议大夫,其谏官制度对后世影响颇深。汉朝沿袭秦制,仍然设谏议大夫,负责匡正君非、谏诤得失。汉文帝以善纳谏而闻名,曾下诏察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匡衡等人曾任谏官,敢于直言,颇有政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