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默默无闻到跻身“顶流”,外来的小小辣椒如何在中国变得无处不在?

内容简介

你能想象中国菜里没有辣椒吗?在当今的中国,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菜肴精妙和多样化的关键。它反映了中国人的口味、地域和适应性,不仅影响了烹饪,还影响了医疗实践和社会生活。

本书为辣椒在中国的传播、演变和文化影响提供了独一无二的镜头,通过充分利用各时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笔记等资料,配以生动的插图和精心收集的食谱,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从默默无闻变为风靡全中国的,辣椒的传播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辣”的含义和文化意蕴。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谢
  • 绪论
  • 第一章 名字与地点
  • 温暖全球:辣椒在全世界的传播
  • 地方志是新作物的关键史料来源
  • 美洲作物到达中国
  • 辣椒进入中国
  • 第二章 添滋加味
  • 中国调味品与命名规则
  • 深层次的烹饪整合
  • 地域使用
  • 品种多样
  • 作为蔬菜的辣椒
  • 第三章 丰富了药典
  • “本草”与中医
  • 将辣椒整合进医学体系
  • 被观察到的辣椒疗效
  • 辣椒消费的不利影响
  • 今天的利用
  • 第四章 辣得口难开
  • 精英在饮食上的不情愿
  • 药典与先例难寻
  • 第五章 辣椒:漂亮之物与文学象征
  • 审美
  • 一往情深
  • 第六章 辣椒与地域身份
  • 地域菜系中的辣椒
  • 湖南
  • 四川
  • 结语
  • 附录A 帝国晚期的食谱
  • 附录B 本研究查阅过的医书
  • 参考文献
  • 地方志
  • 其他作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1
7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默默无闻到跻身“顶流”,小小辣椒如何在中国变得无处不在?

    曾经,对中国人来说,辣椒是一种稀奇古怪的外来物种;而今,辣椒似乎无处不在,是中国餐桌上的闪耀明星。小小辣椒从默默无闻的外来闯入者,到成为中国饮食必不可少的口味,乃至中国文化中象征 “本土” 与 “正宗” 的部分。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的?一部辣椒在中国的 “定居笔记”:通过对地方志的细致追溯,广泛梳理了辣椒在进入中国后因地而异的名称变化,重新探寻辣椒的传入路径、传播路线及其本土化的接受过程。一部辣椒在中国的 “文化传记”:从烹饪、医药到文化意义,辣椒因其多样性的用途,逐渐跨越了阶层和日常生活的限制,构建起地域身份的象征,成为中国人身份的一部分。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吃辣》。辣椒的形象装饰着海报和门口,从隐喻上看,它们象征着革命的男性和激情四射的女性。辣椒现在是中国文化中鲜活的甚至是正宗的组成部分。🌶入主中国作者展示了辣椒进入中国的三条线路:东部沿海,东北边境,宝岛台湾,并思考了南亚的辣椒从西南边境传入的可能。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长江以南构成了一条著名的辣带。椒原指花椒,辣椒夺过了原住民的名称。辣茄是辣椒的别称,吴语里的辣椒就叫辣茄,但是在科学的生物分类法在中国普及之前,这名字只是因为外形上的相似。虽然东部地区是辣椒首先踏上的热土,但东部并不迷恋吃辣,辣椒被当作火热鲜红的观赏物或是治疗疟疾或食物中毒等病的药物。靠海吃海的东部地区不缺乏食盐,相对开放的地形和富庶的城市也使得盐类的转运较为便捷,无需像贫瘠闭塞的西部,用非官营的辣椒代替稀罕且昂贵的食盐。东部宜人的气候不冷不热,辣椒的发汗升温以及降温的功效难以彰显。多鲜食的饮食特色排斥了辣椒强烈的调味功能,清淡在东部沿海的反义词至多是浓油赤酱,还是以高度的甜和高度的咸为主。鲁粤川淮四大菜系中,仅有西南部的川菜是以辣著称。🌶辣椒的阶级区分作者主要通过药书、植物志、地方志来研究辣椒的种植和利用情况,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书写者上层儒家精英的身份,指出辣椒的民间传播只有达到某一规模才被文人记载,具有极强的滞后性。民间之所以嗜辣椒,是因其低成本的食用药用功能,而上层人士无需以辣椒代盐,亦鲜有急性病之苦。儒家和佛家对于饮食男女欲望的约束也使士人阶层对浓烈的辣味嗤之以鼻。尽管志书上常把外来物的传播归功于商人或厨师,但作者认为真正有力且持久的传播者应为农民。上层会关注辣椒的观赏价值,将其比作珊瑚或毛笔,而下层则直率地称其为牛角、鸡心等物。🌶辣椒的文化意味爱吃辣的女性被称为辣妹子,她们和辣椒一样热情似火又娇艳欲滴,湘湖地区的辣妹子被认为果断勇敢,富有激情,冲破规矩的藩篱,正如江南的杜丽娘一样用于追爱,尽管杜丽娘可能不曾吃过辣椒。然而辣椒也能成为阴阳不调的象征,如泼皮破落户儿王熙凤,女儿身与勃勃的野心构成了血色的矛盾,她与妇产科疾病的纠缠在冥冥之中是负面的辣椒意象。对于男子,辣椒与雄性气息和英雄气概一拍即合。毛主席 “不吃辣椒不革命” 的名言使得辣椒一举成为革命的象征。辣椒的红色既暗示了洒热血以实现红色中国的理想,于农民看来也代表了红火的丰收。大众传媒时代的辣椒常与人民、国家、希望等相联系,将质朴的喜悦与期待热闹闹地传达四方。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辣椒从食品、到药品,逐渐生长进中国文化里,天南海北对辣椒五花八门的称呼也是辣椒流行的证据,这种流行给了辣椒打破阶层藩篱的底气,虽然花了足足两百年。19 世纪后,中国人已经不仅仅是在消费辣椒,获得了认可的辣椒与中国文化一同生长,在变局中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意义。达白安是这么说的,“来自不同地域、阶层、性别的中国人都能在辣椒上找到一些引人入胜和激动人心的东西”。

          1
          评论
        • 查看全部19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