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切近当下的学术热点与人文话题,从大学的视角对诸多文化命题做了独到的思考。

内容简介

大学首先应该被看作一个人文机构,即使是专门从事自然科学或技术工程研究,也须在此前提下进行。但人文属性却恰好是今日中国大学所最为匮乏者,结果不但建设广义的“智性社会”遥遥无期,连狭义的“学术社会”也一去难返。只有恢复大学的人文活力,才能提振中国社会的元气。

作者从中西的历史经验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与思考,文字发人深省,同时又很有意趣,是一本文化读本。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辑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传统
  • 逐人牛后,何若反躬以求
  • “文化复兴”,复兴何事
  • 又到“制礼作乐”时
  • 生命的感兴
  • 诗可以怨
  • 创造一个“性善论”的文化环境
  • 以直报怨又何妨
  • “名分”不是恩德
  • 一根艾草的心事
  • 庄子能为自由观念做什么贡献
  • 虽小道亦可观
  • “藏”,不是躲躲藏藏
  • 欧阳修怎样排佛
  • 君子不站队
  • “龙场之悟”悟何事
  • 盛世华厦的裂纹
  • “一二人之心”为何重要
  • 富强之外
  • “常识”有弹性
  • “没准儿”的常识
  • 仙女是用来奖励老实人的吗
  • 第二辑 『智性社会』何以可能
  • 做学问怎样成为做人的训练
  • 先看它的好处
  • 理解比怀疑更重要
  • 历史研究岂是算账
  • 终结“半神话”
  • 带着“激情”,后退一步
  • 好梦如何成真
  • 换一束新的光芒召唤历史
  • 真理和谬误比邻而居
  • 思想对手怎样成为孪生兄弟
  • 互为镜像的对手
  • 走出“未来”
  • 人权如何可能
  • 地方的,也是中国的
  • “不发展”的权利
  • 薄幸和博爱如何可能共存
  • 受苦人的强权
  • 永远站在弱者一边
  • 你愿意相信哪一个?
  • 那道俯视的目光
  • 实体书店与我们的公共生活
  • 第三辑 大学之道的人文省思
  • 从造炸弹到建学界
  • 大学的身段
  • 花儿与少年
  • 被阅读点亮
  • 园丁、牧人与工程师
  • 让“听不懂”的老师讲下去
  • 师范不“师”又如何
  • 为未来留种
  • 真地读点马克思
  • 大学校长该讲什么话
  • 不厌其烦地对待无人发现的细节
  • 大学、“大人”和“大体”
  • 必要的浪费
  • 没什么了不起,可是……
  • 为台维干杯
  • 大学也是失败者的保护力量
  • 书斋与课堂,冷暖相通
  • 不妨少上课
  • 太阳比灯照得远
  • 要看鸢飞鱼跃时
  • 创造力与真权威
  • 虚悬的“逻辑”
  • 美与真的通途
  • 人人都懂,何以也能伟大
  • “敏感精神”与人文学科
  • 附录
  • 以知识分子的方式维持尊严和理想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届毕业典礼致辞
  •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6年研究生开学典礼的发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80年,是以教育出版为主体、以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为两翼的综合性出版社。30多年来,北师大出版社始终坚持“传播科学真理,促进教育创新”、“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世界文明”的出版理念,出版图书万余种,发行量达15亿册,出口图书近千种,百余种图书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积累了丰富的出版资源,形成了知名的图书品牌,在中国出版界、教育界、学术界享有盛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