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集结作者20年研习环境法的思考与探索。

内容简介

本书从经验和事实出发,提出了“环境法的法权”这一命题。应对“权利义务法理学”路径在环境法学领域存在着统合力不足、缺少普遍解释力的局限性。

本书以环境法法权的规范建构作为的核心范畴研究。运用法益分析、规范分析及类型化方法,把环境权利和环境权力置于统一的法权结构体系中,试图打通历来研究者因各自为政而呈现理论割裂和碎片化,为诸类环境权利、环境权力的体系化与分层建构、均衡配置提出了一种全景图式,以求建立符合学科本质特点的环境法学核心范畴。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研究的主题
  • 三、研究旨趣和意义
  • (一)实现环境权利与环境权力的良性互动
  • (二)实现环境权利的体系化建构
  • (三)实现环境权力的合理配置
  • (四)为环境多元治理奠定制度基础
  • 四、进路与方法
  • 第一章 环境法法权的概念证成与法权结构
  • 第一节 环境法学核心范畴主要观点的分析
  • 一、环境权利说:一种理想图景的言说
  • 二、环境义务说:现实难以关照未来
  • 三、环境利益说:路径引导意义下制度建构的不足
  • 第二节 环境法学的核心范畴:环境法法权
  • 一、“法权中心主义”与环境法法权概念
  • 二、“环境法法权”作为环境法学核心范畴的理论证成
  • 第三节 环境法的法权结构
  • 一、法益理论的源流与辨识
  • 二、引入法益分析方法
  • 三、环境法法权的基本架构
  • 第二章 环境法法权的逻辑基础:环境利益
  • 第一节 环境利益概念的法学界定
  • 一、环境利益概念诸说的反思
  • 二、环境利益概念的法学蕴涵
  • 第二节 环境利益结构的法学型塑
  • 一、环境利益的价值属性
  • 二、环境利益的基本类型界分
  • 三、资源利益的法学构造
  • 四、生态利益的法学构造
  • 第三节 环境利益的增益减损原理
  • 一、环境利益的正向生成:“环境善”
  • (一)自然禀赋的环境利益
  • (二)人工创造的环境利益
  • 二、环境利益的负向减损:“环境恶”
  • (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二)环境风险
  • 第四节 环境利益的法律表达机制
  • 一、以环境权利为核心的权利义务机制
  • 二、以环境权力为核心的“职权职责”机制
  • 第三章 环境权利的体系架构
  • 第一节 环境权利的正当性
  • 一、自然法中的环境伦理权利
  • 二、环境正义的环境法表达
  • 第二节 环境权理论诸说评析
  • 一、环境权理论的不同流派
  • (一)广义环境权理论
  • (二)公民环境权理论
  • (三)狭义环境权理论
  • 二、环境权理论诸说的评析
  • 第三节 环境权利体系的类型化界分
  • 一、传统环境权利体系研究的反思
  • (一)基于“环境权”视角的不足
  • (二)基于“环境法律关系”路径的不足
  • 二、法益分析路径下环境权利的基本类型
  • 三、环境权利的基本类型及其逻辑关系
  • 第四节 生态性环境权利:环境权
  • 一、环境权的定位:法学权利谱系中的新型权利
  • 二、环境权的法律属性
  • (一)环境权的主体和客体
  • (二)宪法基本权利和具体法律权利的双重性
  • (三)环境权具有社会权利性质
  • 三、环境权的类型与程序保障
  • 第五节 资源性环境权利:资源权
  • 一、资源权概念的环境法意蕴
  • 二、资源权的法律属性
  • (一)资源权是具有公权属性的私权
  • (二)资源权是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的财产权
  • (三)资源权的主体和客体
  • 三、资源权体系的类型化构建
  • (一)主流理论对自然资源使用权类型化构建的不足
  • (二)以“利用方式—权利客体”为标准的权利体系构建
  • 第六节 排放性环境权利:排污权
  • 一、排污权概念的环境法意蕴
  • 二、排污权的法律属性
  • (一)排污权性质相关学术观点述评
  • (二)排污权的法律属性:功能性权利
  • (三)排污权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 三、排污权的类型界分
  • 第四章 环境权力的运行逻辑
  • 第一节 环境权力的正当性
  • 一、环境权力的概念及属性
  • (一)环境权力在性质上属于政府公共权力
  • (二)环境权力的目的是保障环境公共利益
  • (三)环境权力构造:“环境职权—环境职责”的统一
  • 二、环境权力的正当性论证
  • (一)来源正当性:环境公共信托理论
  • (二)目的正当性:环境公共利益保护
  • (三)手段正当性:环境利益的分配正义
  • 第二节 环境权力的运行基础
  • 一、环境风险时代政府社会公共职能的拓展
  • 二、政府环境管理体制及其权力分工的演变
  • 三、从“第一代环境法”到“第二代环境法”
  • 第三节 环境权力的法律配置
  • 一、环境公共利益增益最大化和减损最小化
  • 二、环境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权力法定
  • 三、环境权力的分工配合与相互制约
  • (一)环境权力的纵向配置:自上而下的层级化分配
  • (二)环境权力的横向配置:部门权力的分工
  • (三)环境权力分配多元合作格局的发展
  • (四)环境权力的相互制约机制
  • 第四节 环境权力的体系构造与运行
  • 一、环境权力体系构造
  • (一)环境规划与规范制定权
  • (二)环境标准制定权
  • (三)环境行政许可权
  • (四)环境行政命令权
  • (五)环境监督检查权
  • (六)环境行政处罚权
  • (七)环境纠纷调处权
  • 二、环境权力的运行原理
  • 第五章 环境法法权的实然配置
  • 第一节 环境法体系与法权结构之检视
  • 一、系统论视角下环境法的体系
  • 二、环境法体系构造之不足
  • 三、环境法体系中的法权配置
  • 第二节 环境权利的结构失衡与运行冲突
  • 一、环境权利配置上的结构失衡
  • (一)环境权尚未成为法定权利
  • (二)资源权的法律配置不均衡
  • (三)排污权的法律保障不充分
  • (四)程序性环境权利的法律配置
  • 二、环境权利的运行冲突
  • 第三节 环境权力配置的非均衡性与运行冲突
  • 一、环境权力配置上的非均衡性
  • (一)经济权力与环境权力配置上的非均衡性
  • (二)中央与地方环境权力配置上的非均衡性
  • (三)不同区域环境权力与义务的非均衡性
  • 二、环境权力的运行冲突
  • (一)中央和地方环境权力的运行冲突
  • (二)部门之间的环境权力运行冲突
  • (三)区域环境权力之间的运行冲突
  • 第四节 环境权力
  • 一、环境权力的不当运行对环境权利的侵害
  • 二、环境“维权行动”对环境权力的挑战
  • (一)以合法权益受损救济为目的的维权行动
  • (二)以规避环境风险为目的的“邻避”行动
  • 第六章 环境法法权的规范建构
  • 第一节 环境权利的合理配置与冲突消解
  • 一、环境权利的合理配置与制度保障
  • (一)环境权的法律确认与保障救济
  • (二)资源权的法律保障
  • (三)排污权的法律确认与制度保障
  • 二、环境权利的边界划定及冲突消解
  • 第二节 环境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张力消解
  • 一、环境管理体制改革与环境公共职能的整合
  • 二、实现环境权力和环境责任的合理配置
  • 三、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消解环境权力的运行冲突
  • 四、建立利益补偿制度,矫正环境利益失衡
  • 第三节 环境权利和环境权力的均衡配置与良性互动
  • 一、实现环境权利和环境权力的均衡配置
  • 二、实现环境权利—环境权力的良性互动
  • (一)以环境权力的规范建构保障环境权利
  • (二)以环境权利的规范建构制约环境权力
  • 结语: 在多元合作共治中走向“环境善治”
  • 参考文献
  • (一)著译作类
  • (二)论文类
  • 附录: 主要法律规范表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