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24-02-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回归教育常识,追问教育本质,做有思想的教育者。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六部分:家教、记忆、影视、追问、较真、感动。其中,既有作者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感悟,例如: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好父母的15条标准,您有几条?给广大教师、家长提供了诸多启发。除此之外,还有对自己从教几十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经验分享,以及经典电影中的教育意义和对一些教育问题如“教育究竟是不是服务业”的追问。
目录
- 版权信息
- 家教
-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出类拔萃”呢?——和一位焦虑母亲的谈话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关于寒假里的孩子,给家长三个小建议
- 1.该不该当众问孩子的期末考试成绩?
- 2.该不该鼓励孩子当众表演节目?
- 3.孩子的压岁钱是让孩子自己保管,还是由家长代管?
- 父母应该给孩子选择怎样的学校?
- 好父母的15条标准,您做到几条?
- 1.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 2.有读书的习惯
- 3.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 4.经常自然而然地和孩子谈心
- 5.和孩子有至少一项共同爱好
- 6.真诚地给孩子认错道歉
- 7.不把大人的矛盾播进孩子的心灵
- 8.关心孩子的身体胜过其学习成绩
- 9.不施暴力和冷暴力
- 10.要求孩子做家务
- 11.没有不良嗜好
- 12.允许孩子不出类拔萃
- 13.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14.尊重孩子的隐私
- 15.和孩子一道成长
- 家长,如果你管不了孩子,自有法律等着他!
- 为什么写诬告举报信的家长总是赢家?
- 对孩子,究竟应该“顺其自然”还是“严厉管教”?
- 记忆
- 今夜,我和20年前的学生共忆教育芳华
- 你们就是星辰大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青春回首三十年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九
- 十
- 别让将来退休后的记忆里只有“辉煌的分数”
- 桃李满天上——万米高空上和空姐的一段美丽邂逅
- “同学情是没有血缘的亲情”——少年时代的一段记忆碎片
- 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
- 七百多个日子的点点滴滴——我们办公室的故事
- 影视
- 别跟我说“专业”,我要的是良心、思想和情感——看电影《神秘巨星》有感
- 公平而优质的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腾飞的“起跑线”——看电影《起跑线》所想到的
- “银河补习班”都开设了哪些课程?
- 假如儿子没有成为宇航员,马皓文的教育就失败了吗?——兼谈我对《银河补习班》的遗憾和对创作者的期待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有我年轻时的故事
- 电影《中国机长》中有我学生的故事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为什么“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个禽兽”?——看电影《误杀》的一点感想
- 体育和政治应该分开吗?——看电影《夺冠》所想到的
- 没有家,哪有国?——我看《我和我的家乡》
- “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看电影《一秒钟》的碎想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白崇礼老师让我想到了父亲——倾情推荐《山海情》
- 追问
- “宝宝不高兴,问题很严重”,到底有多严重?
- 教育究竟是不是服务业?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究竟能不能用“差生”这个词?
- “减负”从名校开始,可以吗?
- 幼儿园有“毕业”一说吗?
- 都“九年一贯制”了,可为什么还要“小升初”?
- 《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为什么会令某些教师失望?
- 不能叫学生“孩子”吗?——与吴非兄商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较真
- 教育的常识很朴素
- “学者”是校长的固有属性
- 老师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旅游照片无可厚非——别用无形的“道德”绳索捆住教师的心灵与手脚
- 师范院校应以“师范”为荣
- 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春蚕”没有错
- 不做“雄辩症”患者
- 一
- 二
- 三
- 四
- 感动
- 今秋对我如此厚爱——《教育的100种可能》新书发布会侧记
- “亦师亦生亦友,感动感恩感佩”
- 教育最浪漫的事,就是看着你慢慢长大……
- 早晨的奇遇和一天的感动
- 一封信,多年后居然开成了一朵花儿
- 我也曾经抄过别人的书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