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走入丘成桐的内心世界,看一位数学家的志气与操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数学大师丘成桐的作品,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真诚给出面向未来的教育解决方案。

他从自己的家学渊源讲起,回顾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年幼时候条件艰苦,仍坚持追求学问;遇到数学难题寂寞坚持,终于攻克难关,登上数学高峰;从哈佛退休后落叶归根,为中国基础科学教育培养领军人才。

在书中,他分享了追求学问时感受到的单纯的乐趣,体现了科学家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精神。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学习数学的方法。针对从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到中学、大学、研究生阶段的学校教育,都给出了真知灼见。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我对年轻人说的话
  • 01 我的数学人生
  • 我的数学之路
  • 那些年,父亲教导我的日子
  • 怀念母亲
  • 鞍山马水一甲子,游子他乡半世情
  • 我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经历
  • 驰骋数学五十载,几何人生报家国
  • 02 做学问,追求真与美的热忱很重要
  • 求学与个人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 学数甘苦谈
  • 我研究数学的经验
  • 治学五十年:我做学问的经验
  • 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 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
  • 体育和做学问的关系
  • 谈数学与生活之决策
  • 03 为学就是学做人
  • 数学家的志气与操守
  • 为学与做人
  • 致中学生的一封信
  • 求真书院首届成人礼上的讲话
  •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讲辞
  • 04 我的教育观
  • 数学与数学教育
  • 学问、文化与美
  • 大学之前的教育:关于中国教育改革的几点意见
  • 数理与人文
  • 数学和其他学科交叉发展的前景
  • 训练和提拔杰出人才的思考
  • 附录1 丘成桐年表
  • 附录2 丘成桐学术科研论文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1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兴趣、提问、择善与取法乎上

    【丘成桐介绍】丘成桐(1949 年 4 月 4 日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出生于广东汕头,成长于香港,后赴美深造。他的学术历程堪称传奇:早期突破:1968 年获全英联邦大学数学竞赛第一名,1969 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师从陈省身攻读博士学位。里程碑贡献:1975 年证明 “卡拉比猜想”,开创了微分几何的新时代,并由此发展出 “卡拉比 - 丘流形” 理论,成为弦理论的数学基础 [20][23]。他还解决了正质量猜想,推动了广义相对论与数学的交叉研究。学术地位:1982 年成为首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华人数学家,并囊括沃尔夫奖、克拉福德奖等六项国际顶级科学大奖,是唯一达成此成就的数学家 【丘成桐的教育观】丘成桐在书中提出以下颠覆性观点:真与美的追求:批判功利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主张教育应以探索真理与数学之美为终极目标。他通过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等案例,强调东西方智慧的共通性。三维教育模型:提出 “知育、情育、意育” 三位一体:- 知育:培养逻辑思维,倡导 “从小学接触数学文化” 而非机械训练;- 情育:以孟子 “浩然之气” 涵养心性,注重文学与历史对科学思维的滋养;- 意育:锤炼学术品格,鼓励质疑权威(如他年轻时挑战卡拉比猜想的过程)。对填鸭式教育的批判:认为标准化教学扼杀创造力,提倡通过提问激发兴趣,例如以 “广义相对论中的几何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我的感悟】如何提升你自己?1. 有兴趣 —— 能持久 —— 养气质 —— 观长处 —— 善发问 —— 择善而固执之。2.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并勇于说出自己的弱点,并和他人一起切磋 读书读什么?读书要读的是结构和内容。尤其对于有深度的书。 奥数班应不应该上?应该。要想学号数学,就要学得深。“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不仅仅数学是这样,任何学科都是一样的,比如英语听力的提升除了多听外,很重要的就是倍速听,当你正常速率的时候就感觉很清晰。#领域 / 学习成长 / 教育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做学问 到学做人

      从《几何人生》到《教育观》从做学问到学做人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繁花如梦,何曾梦觉,即将不惑才稍有感触:儿时自由天性的玩耍,逐步有所感悟,期间有所坚持,而又阴差阳错遇到合适的机会,得以转变,而后继续追求,直到某一天有所成而爬上更高的台阶。这是比较理想的人生路线。这本书改变了我对大家丘成桐的印象,他对于文学、历史、哲学等各人文学科都有很深的造诣,而他目前重点在打造的求真学院也是基于要培养新时代的真正跨学科的数学人才。好的教育要注重整体观、历史观、哲学观,涉猎各学科的知识,并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另外,寻天人乐处,拓万古心胸。涉猎的多才能从更宏观的长远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如何做人以及积累学问。除此之外,我们经常在纠结的要从小让孩子了解不同专业,并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其实感觉目的很好,但是实践下来根本就没法进行。丘成桐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即专业兴趣的寻找就是不完全在于专业的选择,而可以让孩子们多读一些撰写成功人士的传记,这样能让孩子有丰富的情感,而好的创造力来源于丰富的情感。当然结合自身实际经验来讲,也要融入部分对专业的认识,这样或许可能是一种更好的尝试。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