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澜的谈吃散文集。

内容简介

蔡澜以广博的见识和独特的才情著称,对各种饮食文化如数家珍,能将家常食材写出不寻常之味,更擅长通过三餐疗愈人生。

连续加班,天昏地暗,吃什么既简单又对得起自己?拔完牙吃白粥?太单调了吧。蔡澜牙痛食谱请收好。

节假日在家,重现《食经》菜式,用一道简单精致的“合浦还珠”慰劳身心。什么样的南洋肉骨茶堪称地道?情绪价值和实用价值兼备,随便翻开一篇,或读、或动手做,都能让美食慰藉身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做一个馋吃馋知识的人
  • 能够把平常的食物变成佳肴,是艺术
  • 辑1
  • 把食物做熟最好的方法是白灼
  • 最好喝的汤,是家常的美味
  • 一碟白切鸡上桌,你会先选哪一个部位吃
  • 十五道家常菜,可当教材
  • 人类学会烹调,烧烤是第一课
  • 重现十八道《食经》菜式
  • 一桌素食
  • * 老饕技巧:完美的白灼
  • 辑2
  • 最高境界的炒饭
  • 各式各样的炒饭
  • 一种米,养百种人
  • 海南鸡饭
  • 最喜欢的七种面
  • 成为一个面痴
  • 除了面,我最爱的就是米粉了
  • 早起的报酬,是一顿又好吃又丰富的早餐
  • 饺子,还是大伙一块包、一块煮、一块吃最好
  • 做出洁白清爽的虾饺来
  • 天天过节,日日吃粽
  • * 老饕技巧:炒饭
  • 辑3
  • 心目中最完美的蛋
  • 错综复杂蛋
  • 蛋的八种做法
  • 说说虾米、虾酱、虾膏
  • 蟹满汉
  • 菜市场走一圈,就有做菜灵感
  • 鲍参肚翅
  • 龙井鸡
  • 法式田鸡腿
  • 火腿蒸蚕豆
  • * 老饕技巧:蛋的识别、存放、做法
  • 辑4
  • 薄饼吃法
  • 荷兰鲱鱼
  • 汕头的牛肉丸
  • 原来海鲜和猪肉是可以那么配搭的
  • 怀旧大包
  • 和陈晓卿在北京吃羊肉
  • 肉骨茶
  • 早餐之都
  • 寿司大师
  • 金华火腿最香
  • 煮出十道不同的咖喱
  • 潮州芋泥
  • * 老饕技巧:做咖喱的基本步骤
  • 辑5
  • 黎明煮粥
  • 普洱茶
  • 最高境界的茶
  • 牙痛食谱
  • 腌笃鲜
  • 蒸冰激凌
  • 通往完美的道路
  • 像医生那样做鹅肝
  • 甜与咸的结合,千变万化
  • 真正会吃的人是不胖的
  • 把简单的菜做得不平凡
  • 咸酸甜,日日是好日
  • 一人食,也很好
  • 吃东西要懂得欣赏基础
  • 个人喜恶
  • 本性酷好之药
  • 菜一上桌,就看得出好不好吃
  • 吃,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
  • 黑泽明的食经
  • 逐臭之夫
  • 舒服食物
  • 简单之余,要求精
  • * 老饕技巧:简单美味素食谱
  • 附录
  • “死前必吃”清单
  • 最有营养的食物一百种
  • 食谱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6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用吃安慰自己

    会做饭的人到哪里都会受欢迎,也是随身携带的谋生和社交手艺,我因为在新加坡生活了 10 多年,自己又是福建和广东人的后代,对蔡澜先生所说的各种菜肴都很熟悉,我们这一代很幸福,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小吃到过很多原始农业方式养殖生产的食材,现在中国也进入现代社会,预制菜和工厂化养殖开始充斥,最重要的孩子们因为从小就不愁吃穿,所以不馋,过去我们青少年和青年时到处找寻好吃的,而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减肥和节食了。中国的 80 后应该是最后的经常请吃饭聚会,再年轻的吃饭只是为了聚会,AA 制很正常。现在学做菜很容易,想小时候我父亲广东人到北京生活,学习蒸包子做了很多次实验,成品质量不稳定,而现在有手把手的教程,很容易明白蒸包子需要二次醒发,未来烹饪如同书法是个很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如果自己买菜做饭生活会变得很容易和简单,做餐饮的都知道原料部分不会超过 30% 的成本,就是大排档和夜市也不会超过 40%,并且现在半成品和各种电器让做饭更简单,蔡澜生活的香港,住房紧张窄小,大部分人请客只能在外面,未来中国会流行真正的朋友相聚是家宴。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试到各种菜,就是一种福气了。书法老师给过我一个对子:“择高处坐,向宽处望,往平地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我享的,就是这种下等福。自己喜欢的,常去的,环境不一定好。爱吃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喜欢美食的人,不会认定自己是东方人或是西方人。人就是人,是一个世界上的人,是一个活在地球上的人。喜欢美食的人,较为单纯,他们追求更好吃的东西,没时间去动脑筋害人,很容易交上朋友。看一个人的厨房能看出他的性格。灶头比较小,就知道不太重视做菜。厨房讲究的人大多是欧洲人。我在法国乡下碰到一个医生,他厨房里很多炊具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厨房长桌很大,他说以前 “二战” 打仗时给伤兵开刀,他就用那张桌子,特别好玩。还我天然,还我纯朴。冬瓜豆腐我来得个喜欢,豆芽炒豆卜更是百食不厌的,任何最普通的材料都能做出美味的菜来,问题是肯不肯花时间去找,肯不肯花功夫去做。能够把平常的食物变成佳肴,是艺术,不逊于绘画、文学和音乐。人生享受也。影响中国菜的罪魁祸首,就是当今的人注意的所谓 “健康”。怕油怕咸怕甜,这不敢叫那不敢吃,精神就有毛病。而精神上的毛病,往往影响到肉体上的毛病,现代人的毛病,是医不好的。有钱就怕肥,当今的趋向是开健身房、吃减肥药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意思的饮食小记

        休闲中富含了中华饮食文化,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酷威文化

        江苏酷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立足于文艺、社科作品的出版发行,兼顾优质作品引进及鼓励原创。核心团队均来自于国内知名的出版公司及影视制作公司,对文艺、社科作品的出版策划、包装及发行具备丰富的运作经验。成功运作了李银河、张大可、凯特·汤普森、库尔特·冯内古特、渡边淳一、青山七惠等国内外众多知名作家。产品至今已出版400余种,成功打造《寻找时间的人》《煮沸人生》《外婆出租中》《替身》《空虚时代》《空间简史》等多个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