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2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用吃安慰自己

    会做饭的人到哪里都会受欢迎,也是随身携带的谋生和社交手艺,我因为在新加坡生活了 10 多年,自己又是福建和广东人的后代,对蔡澜先生所说的各种菜肴都很熟悉,我们这一代很幸福,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从小吃到过很多原始农业方式养殖生产的食材,现在中国也进入现代社会,预制菜和工厂化养殖开始充斥,最重要的孩子们因为从小就不愁吃穿,所以不馋,过去我们青少年和青年时到处找寻好吃的,而现在的年轻人开始减肥和节食了。中国的 80 后应该是最后的经常请吃饭聚会,再年轻的吃饭只是为了聚会,AA 制很正常。现在学做菜很容易,想小时候我父亲广东人到北京生活,学习蒸包子做了很多次实验,成品质量不稳定,而现在有手把手的教程,很容易明白蒸包子需要二次醒发,未来烹饪如同书法是个很好的修身养性的方法,如果自己买菜做饭生活会变得很容易和简单,做餐饮的都知道原料部分不会超过 30% 的成本,就是大排档和夜市也不会超过 40%,并且现在半成品和各种电器让做饭更简单,蔡澜生活的香港,住房紧张窄小,大部分人请客只能在外面,未来中国会流行真正的朋友相聚是家宴。

      2
      3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能试到各种菜,就是一种福气了。书法老师给过我一个对子:“择高处坐,向宽处望,往平地行;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我享的,就是这种下等福。自己喜欢的,常去的,环境不一定好。爱吃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喜欢美食的人,不会认定自己是东方人或是西方人。人就是人,是一个世界上的人,是一个活在地球上的人。喜欢美食的人,较为单纯,他们追求更好吃的东西,没时间去动脑筋害人,很容易交上朋友。看一个人的厨房能看出他的性格。灶头比较小,就知道不太重视做菜。厨房讲究的人大多是欧洲人。我在法国乡下碰到一个医生,他厨房里很多炊具都有几十年的历史。厨房长桌很大,他说以前 “二战” 打仗时给伤兵开刀,他就用那张桌子,特别好玩。还我天然,还我纯朴。冬瓜豆腐我来得个喜欢,豆芽炒豆卜更是百食不厌的,任何最普通的材料都能做出美味的菜来,问题是肯不肯花时间去找,肯不肯花功夫去做。能够把平常的食物变成佳肴,是艺术,不逊于绘画、文学和音乐。人生享受也。影响中国菜的罪魁祸首,就是当今的人注意的所谓 “健康”。怕油怕咸怕甜,这不敢叫那不敢吃,精神就有毛病。而精神上的毛病,往往影响到肉体上的毛病,现代人的毛病,是医不好的。有钱就怕肥,当今的趋向是开健身房、吃减肥药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太棒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意思的饮食小记

          休闲中富含了中华饮食文化,值得一读。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