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40千字
字数
2017-09-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视觉隐喻研究:艺术性表征与文化表意实践
内容简介
视觉隐喻是视觉思维的修辞构建。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它既是视觉艺术的艺术性表征,同时也是文化表意实践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本书以此为理论出发点,对视觉隐喻作了系统考察和分析。立足于视觉艺术的修辞手段对它作了描述性界定,分析了它的结构、语义和类型;结合福柯的“相似性”理论和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探讨了它的生成机制;通过讨论图像诗现象和勾勒观念艺术的演变轨迹,考察了它与言辞隐喻的关系;引入并阐释了内禀时间等概念,归纳出了它以虚拟时间进行空间化构型的具体形态;以圣母像的嬗变为例考察了渗透于它之中的语言和图像关系所折射出的时空观问题;以先锋艺术风格嬗变为个案研究了它的自我纯粹化过程。
目录
- 封面
- 书名页
- 版权页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
- 目录
- 绪论
- 一 国外视觉隐喻研究述评
- 二 国内研究现状简述
- 三 既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四 本研究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 五 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视觉隐喻概述
- 第一节 视觉隐喻的概念
- 第二节 视觉隐喻:视觉艺术艺术性之表征
- 第三节 视觉隐喻类型分析
- 第二章 视觉隐喻的生成机制:视觉思维的修辞性构建
- 第一节 视觉隐喻生成的前提:相似性或创造相似性
- 第二节 视觉隐喻是感知场域与自在场域之间相似性凸显的产物
- 第三节 视觉隐喻的生成手段:抽象与相似性之图像符号逆转
- 余论 视觉隐喻的结构与解构功能
- 第三章 言辞隐喻与视觉隐喻关系考辨
- 第一节 人类认知过程中共生的语言与图像
- 第二节 互为理解助推力的言辞隐喻与视觉隐喻
- 第三节 从图像诗看言辞隐喻与视觉隐喻的悖论性共存
- 第四节 从观念艺术看言辞隐喻对视觉隐喻的置换与背离
- 余论
- 第四章 视觉隐喻的空间秩序
- 第一节 视觉隐喻中的时间与空间
- 第二节 视觉时间、内禀时间与内空间、外空间
- 第三节 虚拟时间的空间化构型
- 余论 作为文化表意实践模式的视觉隐喻
- 第五章 从圣母像嬗变看视觉隐喻中的时空关系
- 第一节 初期圣母像视觉隐喻中视觉时间的入侵
- 第二节 圣像破坏运动——视觉隐喻中视觉时间和内禀时间的剧烈冲突
- 第三节 中世纪中期至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像视觉隐喻对内禀时间的召唤
- 余论
- 第六章 走向自我纯粹化之途的视觉隐喻
- 第一节 视觉隐喻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 第二节 视觉隐喻模式更迭、艺术风格嬗变与先锋艺术分期问题
- 第三节 视觉隐喻观照下先锋艺术自律问题考察
- 第四节 从大众艺术看视觉隐喻对艺术伦理的批判与重构
- 余论 作为一个生命体的视觉隐喻
- 结语 “空间转向”与视觉隐喻的困境及突围
- 一 视觉隐喻中内禀时间的满溢与(外)空间转向
- 二 回归“内空间”属性的身体与视觉隐喻的突围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