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视角。

内容简介

社会工作发展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编写说明
  • 上编 社会工作理论探索
  • 中国社会工作的生成路径与发展困境
  • 一、研究对象与分析框架
  • 二、 社会工作的生成路径:新制度与旧制度“接轨”
  • 三、 社会工作发展之困:缺乏“自主性”的嵌入
  • 四、 “镶嵌式自主”: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范式
  • 社会工作学科的先行者:里士满学术思想述评
  • 一、 里士满社会工作思想的转变历程
  • 二、 里士满社会工作思想的逻辑理路
  • 三、 结论与讨论:社会工作的本质属性
  • 社会性、主体性与社会工作知识结构及 实务模式的反思性建构
  • 一、问题提出:社会工作是一种治理术?
  • 二、社会性与主体性:重构社会工作知识结构的两个核心面向
  • 三、话语实践:调和主体性与社会性的社会工作实践模式
  • 四、结语
  • 历史分期与理想类型:中国社会工作百年兴衰的历史考察
  • 一、科学社会学:以默顿范式为中心的社会工作百年考察
  • 二、百年回眸:中国社会工作的四个历史阶段
  • 三、历史分期与理想类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类型化分析
  • 四、结语
  • 专业性与社会性的互构:里士满社会工作的历史命题及其当代意义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何为社会性:社会工作中“社会”的多重含义
  • 三、百年误解:里士满视域下的“社会工作”
  • 四、同源、共生、互构: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与社会性的关系
  • 中编 社会工作实务研究
  • 试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
  • 一、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 二、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三、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若干对策
  • 论现代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中的建构功能
  • 一、作为现代社会制度组成部分的社会工作
  • 二、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中的体制建构功能
  • 三、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中的服务建构功能
  •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 建构式社会工作与灾后社会重建:核心理念与服务模式
  • 一、灾后社会工作服务的核心理念
  • 二、灾后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 三、几点启示
  • 社会工作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动因、空间与策略
  • 一、“不充分城镇化”:社会工作介入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动因
  • 二、需求因应与嵌入空间:社会工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 三、契合与互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
  • 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
  • 一、《刑事诉讼法》(2012年修正版)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基本规定
  • 二、社会调查制度正式实施以来呈现的问题
  • 三、完善社会调查制度的对策建议
  • 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理论框架及具体内容
  • 一、我国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内容现状分析
  • 二、确定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内容的理论依据
  • 三、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的具体内容
  • 社会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机制创新及其 实践逻辑
  • 一、问题提出
  • 二、横镇社会工作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
  • 三、政社分开与合作:横镇社会工作的生成机制及其发展逻辑
  • 四、横镇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效应
  • 五、横镇社会工作的经验反思及优化策略
  • 六、结语:迈向“政社团结”机制下的社会治理创新
  • 下编 社会工作学科建设
  • 社会职能分化下的社会工作及社工教育
  • 一、社会职能分化是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 二、社会职能的分化要求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
  • 三、努力实现社会工作教育的科学化和系列化
  • 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重要议题
  • 一、我国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背景、主要成绩和问题
  • 二、现今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主要议题
  • 三、社会工作学科与社会学学科之关系的再认识
  • 理论自觉与实践建构: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学科使命
  • 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历史轨迹与范式转向
  • 一、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下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性强调
  • 二、建构主义范式下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探索
  • 三、结构—建构主义范式下社会工作教育与实践的双向推动
  • 四、社会工作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未来走向
  • 内容提要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是由教育部主管、华东理工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自1986年11月成立之日起,就秉承母体华东理工大学格物穷理、励志勤学的学术传统和求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着力把自己铸造成为优秀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