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日本国宝级平面设计大师佐藤卓,系统公开四十年设计生涯中最重要的方法论——可塑性思考术。

内容简介

创意不是大家反复商量就会出现的。即便十个人、一百个人一起探讨,它也不一定会出现。有人好不容易想到了创意,却很可能被其他人往不必要的方向误导,或被缺乏想象力的人否定与摧毁。

人们推崇回归自我的弹性生活,拥有固定的形状,身份认同,获得安全感。但是,坚持不懈地想要做某事,也许反而限制了众多可能性,让你不再自由。何不考虑换一种方式?

我们不一定要拥有固定的做法和表达风格,也未必要以“自己喜欢”“自我感觉漂亮、华丽”的基准工作,世界不可能围绕一个人的“喜欢”运转。

维持塑性,不是迎合世俗、追逐流行,而是极力客观地理解自身处境,应对自如。不是做想做的事,而是做应该做的事。只要能维持塑性,应该做的事就会真正转化为想要做的事,才能设计一个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打动人心,经久不衰。

这就是佐藤卓的可塑性思考,也是一切好设计的奥秘。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我是这样成为设计师的
  • 塑性思考
  • 设计是感性的工作吗
  • “设计”的分类
  • 中央与边缘
  • 做设计,不做设计
  • “附加价值”消灭运动
  • 再见,保重,企鹅君
  • 适可而止的设计
  • 对症疗法与改善体质
  • 欣赏奇怪的事物
  • 唾液与设计
  • 包装设计的现场
  • 关心
  • “理解”“不理解”与“便于理解”
  • 设计的征稿
  • 从“设计的解剖”到“啊!设计”
  • 冲浪
  • 结构与外观
  • “便利”的病毒
  • 食物、身体与设计
  • 秩序、无秩序与设计
  • 后记
  • 关于本书的装帧设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设计中的设计,怎么样可塑性思考?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691 本《可塑性思考》无论什么技术和信息,想要传达给人们,都必须经过某种形式的设计。这并非不同的人的观念或者好恶的问题,而是人作为人,在生活中所不可回避的事实。设计一词如此深刻地烙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没想到人们对它的误会还如此普遍,在设计的概念引进日本如此之久的今天,竟还面临着这样的现状,实在令人感慨。弹性是指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只要外力消失就能恢复原状的性质。例如,钓竿。而塑性是指一旦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凹陷,就会保持现状的性质,所以可以根据施加的力来随意改变形状。弹性的例子除钓竿之外,还有用于厨房洗刷的海绵以及近来的形状记忆合金等,而塑性的例子则有黏土和一切金属等。如果将 “塑性” 喻为人生,那么就意味着自己的形状如何都无所谓,根据眼前的情境再做改变也无妨。一头雾水的状态下,不去思考自我,对于自我来说才是良好的状态。因为无论思考什么,正在思考的自我都已经存在,所以完全没必要思考自我,只要维持在当前情境中,用相应的方式应对自我的本来状态就可以了。是否会喜欢某个事物,是各自的价值观的问题,未必每个人都会喜欢同样的东西,这种工作方式却恰似让别人喜欢我的 “喜欢”、理解我的 “喜欢” 一般。虽然很少见,但是也有人直接将自己的个人兴趣做成工作,可是,世界上的大部分工作都是为不特定的多数人服务的,世界不可能围绕着自己的 “喜欢” 而运转。个性只有通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会显露,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声音、长相、身体各处的细胞数量都截然不同。无论如何压抑自我,在自己的思想中都存在着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包括遗传自父母的 DNA,再加上各自的人生阅历和知识。个性不会显露,在任何瞬间都不可能。在一个人表达之前的思考中,甚至在他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中,都确确实实地隐藏着他的个性。假如说某个人没有思想,可无论他如何没有思想,他都拥有个性,就算不刻意关注也有个性。但是,如果试图向个性中添加不是附加价值的附加个性,那么在旁观者看来,就只会像是要将私欲一层层涂抹上去一般。世间既有维持原状就很好的事物,也有不那么需要 “做设计” 的事物。其实大多数事物都是如此,即使经过精心设计,也无须每一处的设计都很显眼。然而,如果刻板地认为 “设计要‘做’”,那么在不知不觉间,无论是设计的委托人还是被委托人,便都会被迫相信必须做设计。可以按照每个人的风格定制物品。不同的人原本就拥有不同的价值观,生活中的一切行为方式也因人而异。然而,面对完成到极致、不具备 “空间” 的物品,应该有不少人会莫名感觉到有一堵墙横亘在眼前。无论是与饮食相关的语言,还是文字的用法,甚至连看上去美味的颜色都各不相同。饮食极具地方性,所以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不具备普遍性。寻找普遍性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是设计原本就是寻找普遍性的行为,所以容易忘记地域性这一最关键的因素。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可塑性思考》讲的是设计的书。怎样才是一个好的设计呢?跟随自己的内心,但又不执拗于心,为了更好,更适合的目标,沉下来,离远一点,多放一放,就知道什么是好。作者从自己怎样接触,喜爱,如何去做,怎样做出自己和社会喜欢的作品等几个角度说明了,可塑性的重要。希望你也可以看到。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磨铁图书

      磨铁图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大众类民营图书公司之一。磨铁图书是业内知名作者公认的最佳出版合作平台,目前公司已经签约王蒙、周国平、余秋雨、于丹、蒙曼、冯唐、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张德芬、今何在、阿桂、刘同、马东团队、白茶、郭斯特、使徒子、伟大的安妮、张悦然天下霸唱、雷米、Priest等众多业内知名作家。几乎涵盖所有类型的畅销小说作者和他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