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牛津通识读本,提升审美。艺术为什么重要?怎么理解艺术创新?带你来一次全球艺术收获与揭秘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引发了对于艺术的思考。作者解释了艺术中的创新和争议为什么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以及艺术为什么重要的原因。《西方艺术新论》中探讨了艺术与美、与文化、与金钱、与性别以及与新技术的关系,从拉马钱德兰、戈雅、达明?赫斯特一直论到非洲的钉神、印第安村庄的舞蹈和音乐电视。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导言
  • 第一章 鲜血和美
  • 第二章 范例和目标
  • 第三章 跨越文化
  • 第四章 金钱、市场和博物馆
  • 第五章 性别、天才和游击队女孩
  • 第六章 认知、创造、理解
  • 第七章 数字化和传播
  • 结论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周末的艺术之旅

    读完本书,我们跟随作者完成了一次穿越不同文化与地域的艺术之旅,从中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艺术知识与艺术体验,同时也可以解开我们心中许多的艺术谜团,使我们获得对于艺术的整体性认识,这也许就是本书能给读者带来的乐趣与收获。—— 摘自序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提出了 “艺术究竟是什么” 的问题,并且尝试从康德、杜威等人的理论中寻找一种平衡。没有太多艺术史或者艺术评论的内容,讨论了艺术与宗教仪式的关系、艺术中暴力和 “不道德” 的元素、艺术收藏和商业、艺术鉴赏在文化、民族、阶层之间的差别,后面又转向了女性艺术家、认知神经科学、新媒介等方向。结构比较多元,但都无法深入探讨,只能当做了解艺术的一个小小的切入口。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2.0
        时代的盲眼

        这本书和牛津通识读本很多系列一样,说得杂而不精。推荐顾衡老师的《西方美术 100 讲》,对于初学者而言,“时代之眼” 这个概念可以帮我们快速厘清艺术史的脉络。关于艺术,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 “画家把作品卖给谁?” 进一步可以衍生到 “谁花钱”“谁在看” 两个层面。西方现代艺术的困局,就在于 “时代之眼” 的定位错乱,因为身份政治与解构主义成为 “政治正确”,导致一部作品的受众和解读者只能局限于一个特殊群体的小圈子内,互联网时代,无论是作品的复制权还是评论权都被广泛地下放给 “大众”—— 但这种艺术受众的变化根本不是民主化,因为受众只是对某件作品所代表的某种抽象概念吸引,根本不会给艺术家或者作品赋值,艺术品的定价和议价权最终还是落入了富裕群体的手中。最终导致西方现代艺术对于普通人来说是 “看不懂也懒得看”。此外,作者在本书中含蓄未提及的是母文化地位与艺术品价值之间的联系。记得千禧年初,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美国好莱坞电影都是文艺工作者和学者的热门研究对象,但二十多年后的现在,普通大众也能毫无心理压力地批评和指摘这些作品中的偏见和漏洞。艺术阐释权转移的背后是文化态势的海拔变化,而文化不只是一个纯理论界的问题。这也是后现代主义者只能在 “正确的逻辑” 中一步步衰亡的原因。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