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
类型
9.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409千字
字数
2021-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
内容简介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无辜妹妹丽扎韦塔,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
目录
-
版权信息
-
译本序
-
第一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二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第三部
-
1
-
2
-
3
-
4
-
5
-
6
-
第四部
-
1
-
2
-
3
-
4
-
5
-
6
-
第五部
-
1
-
2
-
3
-
4
-
5
-
第六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尾声
-
1
-
2
展开全部
《罪与罚》…鸡犬无罪也该死…
鸡犬该不该死与罪无关,鸡犬该死是因为其肉可食,人杀之而不用担心什么后果。什么东西该不该死,看来并不是它有没有罪,而是它死了对人有没有用。反之,所有该死的,人自然会找到合适他的罪,只是谁有罪无罪,当然是力气大的说了才算…… 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有没有罪当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死了,人有没有得好处。她死了,欠她钱的人都得好处,罗佳杀了她取她的财就如杀只本该死的鸡吃肉充肌,所以无罪。但是老太婆被杀了,公权力的秩序被挑战,所以罗佳又是有罪的,不是因为他杀了人,而是他代替公权力杀了人…… 判罗佳流放是作者的智慧,罗佳要活着也要受罪,则皆大欢喜。这个安排是要说上帝要罗佳活着,活着苦行赎罪。无论出卖过的是肉体还是灵魂,只要真心改过,诚心去赎回,终究会得救的。人没有权给人定罪,人没有权代替上帝给人定罪,除非人能重新虚构一个更听使唤又更万能更神圣公正的上帝…(石木翻书每天翻翻书)
震撼灵魂
每日一书:《罪与罚》。一部浸透着血和泪的社会悲剧,一部酣畅淋漓地剖析一个罪犯内心世界的心理小说,一部举世公认的、震撼灵魂的世界文学名著。如书名所示,小说是以刑事犯罪为题材的,写的是罪与罚。主人公 —— 大学生拉斯柯尼科夫为贫困所迫,不得不中途辍学。他住在一间租来的、像个衣柜似的陋室里,整日像只猫似的躲着催租的女房东,靠母亲省下来的一点抚恤金和借债过日子。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中,经过苦思冥想,他头脑中产生了一种 “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平凡的人,低等人,他们只是繁衍同类的材料,必须俯首帖耳地做奴隶;另一类是 “非凡的人”,他们是统治者,不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随意杀人。为了从困厄中挣扎出来,为了不再连累母亲和妹妹,同时也是为了实践一下自己的 “理论”,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个和大家一样的 “虱子”,还是一个 “非凡的人”,他铤而走险,举起发抖的双手,用斧子砍死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抢走她的钱和首饰,继而为灭口又狠心杀死了她的妹妹。事情虽然干得不那么顺利,但由于种种巧合,他竟安全地逃离了现场。警方也始终没能找到确凿的证据,而且后来还出现了一个 “替身”:嫌疑犯米柯尔卡向警方自首,“供认” 是他杀死了老太婆。此时真正的凶手拉斯柯尼科夫几乎可以完全逃脱法律的惩罚了;然而,他却没能摆脱掉另一种更可怕的惩罚 —— 道德与良心的惩罚,而且,这惩罚先于犯罪:自他萌生杀人念头的时刻起,他的内心便成了一个永不安宁的战场。人性与反人性、良知与他的 “理论” 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他为那 “荒唐的” 念头感到厌恶,不相信自己真会去做 “那件事情”,直到行凶前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犹豫:“不如回去吧?” 杀人后,他便陷入了痛苦的精神折磨之中。他得了热病,昏迷三天三夜,发高烧,做噩梦,动辄歇斯底里大发作;他开始厌烦世上的一切,甚至对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也产生一种生理上的憎恶;他对什么都怀疑,却又神经质地一次次暴露自己,甚至下意识地再次去凶杀现场拉门铃,重温 “当时那种又痛苦又可怕的丑恶感觉”。他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他痛心地说:“难道我杀死了老太婆吗?我杀死了我自己,而不是老太婆!我一下子把自己毁了,永远地毁了!” 在妓女索尼娅 “爱” 的感召下,他终于去自首了。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出身于一个医生家庭。四十年代他曾与俄国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别林斯基接近,并参加过彼特拉舍夫斯基小组 —— 俄国最早的进步知识分子革命组织,因而于一八四九年被捕,被判处死刑,只是在临刑前几分钟被沙皇赦免。刑场上的经历,十年监狱、苦役以及流放生活,对于他的身心产生了可悲的影响。四十年代末他入狱时是一个具有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无神论者;十年后,当他从流放地回到彼得堡时,成了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和君主主义者。《罪与罚》便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六十年代重返文坛后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体现了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思想 —— 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母亲的信使他十分痛苦,但是信里所透露出的最主要的事情,他不曾有过片刻的怀疑。甚至正当他读信的时候,事情的最根本点在他脑子里已经决定,完全决定了:“只要我活着,就决不让这件婚事成功,叫卢仁先生见鬼去吧!” 最初一刹那,他认为自己要疯了。他浑身冷得要命;不过发冷的原因部分是由于他早在睡梦中就已经患了热病。现在他忽然猛烈地打起寒颤,抖得他差不多牙齿都要蹦出来了,他浑身都在哆嗦。过去当大学生的时候,他往往连这种菜汤也没有。他的囚衣很暖和,适于他目前的生活方式。他甚至感觉不出自己戴着脚镣。他对自己的光头和两色囚衣感到羞耻吗?在谁的面前感到羞耻呢?在索尼娅的面前吗?索尼娅怕他,他会在她面前感到羞耻吗?但是在他的心里唤起了一种感情;他望着她,感到心头一阵痛楚。“她干吗这么伤心呢?” 他暗自想,“我是她的什么人?她为什么哭?为什么她要跟妈妈和杜尼娅一样照料我?她要做我的保姆啊!”“画一个十字吧,哪怕做一次祷告也好。” 索尼娅用胆怯的、颤抖的声音请求道。
跟着ai一起回到159年前
以前如果让我读《罪与罚》这本书,还是很难坚持下去,但现在有了 AI 的帮助,把当时沙俄历史背景,物质条件,人们的生活状态,收入来源,都能呈现出来,大脑代入这本书里情节就轻松许多,不然,会觉得小说里每个人物都神经错乱,让读者没兴趣继续看。拉斯柯尼科夫是个穷大学生,脑子好使有点学问,而且是个好心肠,但不是贫穷让他产生杀人的想法,是社会上利益分配不公,让他产生了激进想法。只能说,对经济学知识匮乏,以为开当铺放贷就是邪恶。从本书结尾,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应该也认同拉斯柯尼科夫的做法,可见农奴制改革后想发展工业的沙俄,还没有市场经济方面的研究。当然,专制者也不会允许做深层次的研究,法制与民主政治都会触及权力。不过,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提及了人权、女权、司法公正等现代社会才有的东西,证明作者当时形成了鲜明的现代社会思想。
- 查看全部31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