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在深刻细腻的叙事中回望,英国茶园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变革,以及其中个体的命运沉浮。

内容简介

180多年前英国东印度公司为什么决定在印度种植茶叶?英国人是如何在印度开发和缔造一个红茶大国?英国人罗伯特·福琼真的如同媒体中所说凭一己之力令茶叶种植业在印度大陆安家落户,最终导致了中国茶产业的衰落吗?

这段现已湮灭无闻的历史在中文资料中难以找到完整系统的答案,本书作者深入追溯和研究19世纪英国人曾经在印度创立的辉煌茶产业历史,为你还原一段完整的印度茶叶发展史,也为茶叶文化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文字和图片。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帝国茶园的起源
  • 一、 英国东印度公司统治印度
  • 二、 打破中国茶叶供应垄断
  • 第二章 发现阿萨姆野生茶树
  • 一、 神秘的阿萨姆野生茶树
  • 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占领阿萨姆
  • 三、 英缅战争后的阿萨姆地区
  • 四、 科学家考察上阿萨姆地区
  • 第三章 戈登中国茶区窃取之行
  • 一、 潜入福建安溪茶区
  • 二、 武夷山茶区冒险
  • 第四章 阿萨姆茶叶试验场
  • 一、 帝国第一家茶叶试验场
  • 二、 第一批阿萨姆茶叶送往伦敦
  • 三、 布鲁斯兄弟和景颇部落比萨首领
  • 四、 萨地亚镇和茶布瓦茶园
  • 第五章 阿萨姆茶叶商业大开发
  • 一、 第一家茶叶种植公司——阿萨姆公司
  • 二、 第一个种植茶树的阿萨姆人
  • 三、 阿萨姆地区茶叶开发狂热
  • 四、 察查和锡莱特地区茶叶种植
  • 五、 阿萨姆地区茶叶的运输
  • 六、 二战和印度独立时期的阿萨姆茶区
  • 第六章 喜马拉雅雪山下茶叶种植
  • 一、 库马盎和加瓦尔茶叶试验场
  • 二、 冈格拉山谷茶叶种植
  • 第七章 罗伯特·福琼中国窃取之行
  • 附录1 单位换算
  • 附录2 十九世纪英国生产的茶叶等级名称
  •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血色茶史

    英国资本主义时代的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无论在规模、效率还是效益上,都显著优于中国封建时代以手工作坊为主的茶叶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的差距,无异于降维打击。英国人将资金、土地、厂房、人力、设备等投入到茶叶生产中,创造了 19 世纪帝国茶园 “带血的” 商业辉煌。英国在印度次大陆,以至后来在肯尼亚等东非国家,建立起来的工业化、标准化的茶叶种植、加工、包装、拍卖、品质、分销等全球化商品运作制度和体系,对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一本非常棒的印度茶园史。利用印度的茶园和茶叶公司的档案系统,叙述了英国同中国茶叶贸易到英国替代中国占据茶叶市场的另一端的故事,即英国是如何通过盗取茶叶树种,最重要的是雇佣和通过契约华工的方式找到中国的茶业技术工人,培育了自己的中国茶(种)生产体系,并最终培育出更高产更适合种植园大规模生产的阿萨姆种茶叶生产体系的全过程。与此同时,还系统介绍了印度周边,与藏,与喜马拉雅沿线,与阿萨姆周边特别是克钦地区的交往以及利用。深刻刻画了动态比较优势的转移是如何达成的。作者罗龙新作为一个茶叶技术专家,与历史研究者不同的是他的叙述能真正看到技术转移和技术适应是一个艰难过程,对这个过程的描述是深刻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创建于1980年12月,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出版社,教育部教材出版中心之一;1995年被原新闻出版署批准为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3年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电子音像出版社,同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网络出版权的出版单位之一,从此拥有了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四大媒介的正式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