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源于腾讯、百度、豆瓣平台的一手核心大数据,首度公开69个国民级产品背后的社群方法论。

内容简介

互联网经济时代,新零售、网红经济、知识经济多受益于社群。用户的获取、留存及订单转化直接决定了一个社群的存亡。无论是“做”群还是“用”群,每个人都需要迭代常识:了解用户行为习惯,了解社群运行规律。

《社交红利》《即时引爆》作者徐志斌历时两年,挖掘腾讯、百度、豆瓣的一手后台数据,从上百个国民级产品中深度解读社群行为,通过大量生动案例总结出利用社交网络和海量用户进行沟通的方法论。

目录

  • 版权信息
  • 名人推荐
  • 推荐序一 社群的力量
  • 推荐序二 是的!今天早已经是丰饶经济!
  • 推荐序三 未来会出现首席社群官吗?
  • 推荐序四 用户心智与社群市场
  • 前言 社群效应背后的六大驱动力
  • 01 小群效应 海量用户和收入从哪里来?
  • 用户更愿意分享给强关系好友和小圈子
  • 现在开始关注小群效应
  • 被发觉的大城市聚集效应
  • AdMaster的社群细分图谱
  • 人人都想进大群,人人活跃在小群
  • 优秀社群的三个标准
  • 1.人们相互认识
  • 2.人们互相信赖
  • 3.成员之间频繁互动
  • 02 三近一反 社群的活跃和收入都遵循一个基础原则
  • 粉丝越来越贵了!
  • 相近地域:用户对1 000米内的信息最敏感
  • 相近兴趣:用户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
  • 相近年龄:占比87%以上的年轻人,帮助快手一飞冲天
  • 大部分社群都忽略了“反”
  • 1.用户的高转化率与快速增长
  • 2.更加稳定的黏着和留存
  • 03 连接者 找到能变现的连接者
  • 20万用户带来了1亿销售额
  • Target Social图谱:近半参与者由0.8%的人群带来
  • 普通人转变为连接者的威力
  • 法官就是一切:狼人杀的指数级增长
  • 大V店的利益驱动法
  • 发现自己的连接者
  • 04 你能为我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 用户打法开始成为市场主导
  • 我为什么要加入你?
  • 豆瓣网对用户行为的解读
  • “知识星球”调整了四轮工具性用法
  • 好社群的出发点:工具性、病毒性和长连接
  • 让用户一瞥就愿意加入
  • 工具性用法的作用之一:建立外部用户池
  • 工具性用法的作用之二:用户过滤器
  • 工具性用法的作用之三:望远镜
  • 05 小池塘里的大鱼 荣誉驱动的巨大威力
  • 一半来自土豪:超级付费用户的诞生
  • 让用户知道有人在和他比
  • 罗辑思维:用户希望不断获得进步
  • 穿越火线:成就感让用户停留更长时间
  • 请帮我做好一个不一样的小池塘
  • 荣誉驱动:用户想要塑造自己想要的形象
  • 线下陌生人用户社群如何进阶
  • 1.划定一个“小池塘”
  • 2.让用户去比,告诉他/她比较的结果
  • 3.让用户知道有人在和他比
  • 人们会自豪于在一个“胜利”的队伍中
  • 06 互惠接口 利益驱动的势能不可阻挡
  • 头部世界的诱惑
  • 用户喜欢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利
  • 互惠是用好社群的制高点
  • 滴滴红包:最好的互惠样本
  • 互惠接口的六个原则
  • 易宝支付:人脉网的互惠新模式
  • 长板效应:如何吸引社群主动合作?
  • 07 三人成虎 如何影响用户的决策
  • PMCAFF的邀请码实验
  • 捞月狗的魔法数字:用户有3个好友就能坚持下来
  • 2~3位好友即可影响用户
  • 借贷宝:告诉用户他的好友在这里
  • 雷神的爆发:越密集威力越大
  • 用户用“买买买”来定义自己的身份
  • 删除和摒弃错误的关系链
  • 08 七种社群 真实的社群是什么样?
  • “关系”还是“噪声”:豆瓣社区一次翻家底式的研究
  • 活跃社群的12个特征
  • 社群的7种形态和8个结论
  • 最初始的小群
  • 街边集市
  • 社团圈子
  • 俱乐部
  • 社区公园
  • 大型游乐场
  • 商场和大型商业中心
  • 不同社群是如何跃迁、壮大的?
  • 09 让人们愉快地消耗对方时间 如何运营不同种类和不同阶段的社群
  • 从两个小社群的日常运营说起
  • 强运营应该强到什么程度?
  • 来玩个棉花糖游戏吧
  • “闺蜜圈”的三种运营技巧
  • 来自王者荣耀的参考:弱运营应该是什么样的?
  • 线下社群的弱运营实验
  • 两张表看清不同社群的运营策略
  • 10 我想证明自己很伟大 社群文化是如何带来巨大帮助的
  • 出征吧!帝吧
  • 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做了件很伟大的事情
  • 从贴吧中来:社群文化是如何诞生的?
  • 金庸小说是社群运营最好的教科书
  • 这些机制很关键!
  • 社群语言方式
  • 模拟关系
  • 日本AKB48女团背后的模拟关系
  • 被隐藏的事件驱动
  • 致谢
  • 参考书目
  • 附录
  • 主题:注册会员必看!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3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把流量池转变为用户池

    今天听完了徐志斌老师写的《小群效应》在互联网高速运转的时代流量打法引起了很资本的青睐,而流量拼到最后就是资本的比拼,所谓的上车容易下车难,所以流量打法要么成为头部要么被抛弃,在过去我们讲的都是流量池,而在书中讲到一个 “用户池” 给了新的启发,用户池更多是注重互动,这就可以提到微信群,成功的微信群其实也很少,成功的群驱动力是最关键的分别为(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关系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兴趣驱动)少不了专业运营,让我记忆深刻是 “爱豆” 的粉丝群,这是一个有组织有纪律,而且忠诚度非常高,它具备以上六种驱动力,所以用户池也比较难但是个方向,听完这本书给我启发是,“小群效应” 更像是一种关系反馈,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也可以是人与事物之间,这都有个关键点就是信任,所以我认为 “小群效应” 关键的是信任,还就是要明白小群的边界,不管个人还是企业一旦你建立了 “小群效应” 这就已经不是你说了算,轻易改变可能会让你失去全部,以上就是我的笔记,最后感谢徐老师的分享,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定义 我辈中人

      四年前刚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着实惊艳了一把。对于当时互联网社群小白的我来说,无疑就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即使在四年后的今天看来,一样具有很强的参考性。《小群效应》主要围绕两条主线完成:第一条主线是社交网络,包括社群在内都可以用 “工具性-病毒性-长连接” 的支点模型来概括,工具性是用户加入社群和产生转化的基础,病毒性则是业界期待的病毒传播,海量爆发,而长连接则是指用户的长期留存,乃至变现。这个模型启示了三个问题:(1)解决了用户的什么根本问题,以至于让用户第一眼看到你就会加入。(2)除了让用户加入,如何让用户也推荐自己的亲朋好友加入。(3)如何让用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打开这个社群。第二条主线则是根据前文提到的社交六大驱动力展开,徐志斌引用了非常详实的数据和案例给我们具体讲解了这六大驱动力在社交网络里的作用。在这两条主线里,我们明白了社群的运作之后,我们需要判断一个社群的好坏优劣,那么怎样才是一个优秀社群呢?优秀社群复合以下三个标准:互相认识、互相信赖、互动频繁。由此也产生了 2 个新的命题:社群的组织方式是怎样的才能让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达到一个平衡,避免群的 “聒噪” 和 “沉默”;每一个社群都是封闭的,关系链就是防火墙,我们要如何把信息传播扩散到社群里呢?在社群里有不同的形式,社群的成员角色可以分为普通参与者-消费信息,连接者-传播信息,局部意见领袖和全局意见领袖-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影响别人。不同社群里的不同角色都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小群效应》你可以了解社群运转背后的规律和催生变化的核心要素。这本书可读性非常强,适合当下互联网从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和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运营人员作为进阶学习的补充。社群运营在互联网领域属于比较新的板块,同时也是新趋势,如果能把握了解新趋势,想必在相关的运营工作上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社群运营经典之作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 (第 57 本)🎓🎓《小群效应》 徐志斌🎓 📢 在社交网络中,有六大驱动力,分别是:荣誉驱动、利益驱动、关系驱动、事件驱动、地域驱动、兴趣驱动。📢 人们活跃在 “小群” 中进行分享,引发巨大社交传播结果和转化结果的现象,称为 “小群效应”。衡量一个社群是否优秀的三个核心标准:1.人们相互认识 2.人们互相信赖 3.成员之间频繁互动📢 三近一反 “三近” 指的是相近的地域、相近的年龄、相近的兴趣爱好等,“一反” 是指性别相反。相近地域:用户对 1 000 米内的信息最敏感相近兴趣:用户只关注和自己相关的问题相近年龄:占比 87% 的年轻人,令快手一飞冲天性别相反:引入异性元素会让小群彻底活跃‌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15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