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呈现了美国经济学家与政界人士的经典论辩与思想碰撞,既蕴含丰富的经济学知识,又包括大量善意的幽默。

内容简介

经济学家与政界人士究竟是什么关系?在这本书中,知名经济学家布林德借用“灯柱理论”的比喻,生动地描述了他们的关系,即美国“政界人士利用经济学的方式,就像醉汉倚靠着灯柱,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获得支撑”,而这也是造成经济学家与政界认识冲突频发的根源。

在此基础上,布林德探讨了如何缩小理想经济学与理想政治之间的巨大差距,以及如何弥合二者之间的分歧与鸿沟,并给出改善美国经济政策现状的经济学启示,鼓励美国社会产生更多国家迫切需要的理性但善意的政策。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当经济学家遇到政界人士
  • 前言 经济政策的灯柱理论
  • 第一部分 灯柱理论的起源:政治文明和经济文明之间的冲突
  • 第1章 文明的冲突
  • 政治世界的三位一体:政治、话术和程序
  • 经济政策失败的三大根源
  • 游戏的本质:政治智慧与非凡的毅力
  • 第2章 视野的冲突
  • 长远还是眼前,这是个问题
  • 政治大于经济,时间顺序很重要
  • 时间的鸿沟:超短视野与超长视野
  • 政策制定的核心困境:表象比实质更受欢迎
  • 政治的非钟摆理论:时机与路径对政策的影响
  • 好政策更需要好时机
  • 可以找到折中方案吗
  • 第3章 麦迪逊诅咒与麦迪逊大道
  • 对麦迪逊诅咒的重新审视
  • 表达是一门重要且微妙的艺术
  • 听起来好的政策与实际上好的政策
  • 经济学家和大众的不同世界
  • 总统演讲:制造噱头还是兜售真相
  • 政治舆论炒作:一个充满希望的骗局
  • 第4章 作为政界信使的媒体与公众利益的冲突
  • 媒体的风险:从传播信息到解读信息
  • 用利益绑定解决委托代理问题
  • “白宫漏水”:当未经授权的信息泄密时
  • 面对媒体:说还是不说
  • 第二部分 灯柱理论的经济学启示:理智的头脑与善良的心灵
  • 第5章 经济政策中的墨菲定律
  • 经济学家的共识
  • 当经济学家的共识与政治利益相悖时
  • 主导经济决策的是政治学,而不是经济学
  • 第6章 呼吁:理智且善良的政策
  • 负所得税的成功案例
  • 理智的头脑:效率原则
  • 理智的经济政策要基于清晰的逻辑
  • 善良的心灵:公平原则
  • 把理智的头脑和善良的心灵结合起来
  • 第三部分 灯柱理论的应用:三个关键政策领域的问题
  • 第7章 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歧
  • 经济学家拒绝“照明”,政界人士无须支持
  • 视野上的差异导致观点上的分歧
  • 政界人士来自金星,经济学家来自火星
  • 走向善良的贸易政策
  • 反对自由贸易的虚假论点
  • 为什么要贸易保护
  • 经济学家和公众的认知偏差
  • 第8章 从经济学角度看收入差距的根源
  • 美国不平等的时代
  • 加剧不平等状况的三个原因
  • 税收政策的正反两面
  • 重新审视平等和效率之间的权衡
  • 政策能做什么
  • 为什么政府没能做得更多
  • 基于事实依据进行理智而善良的思考
  • 第9章 对税制改革的分歧:漏洞还是支柱
  • 不考虑政治因素的税制改革
  • 经济学家永远是伴娘的命吗
  • 税收政策中常见的误解
  • 1986年的历史奇迹:《税制改革法案》通过
  • 第四部分 应对灯柱理论的权宜之计:经济和政治的融合
  • 第10章 移动经济学作用的指针
  • 对经济政策中的墨菲定律的修正
  • 社会急需受过更好教育的选民
  • 先甜后苦:向政界人士提供可先期兑现的收益
  • 跨越时间视野的鸿沟
  • 我们能削弱灯柱理论的影响吗
  • 美国政府需要平衡的力量
  • 过往的成功留下的六条宝贵经验
  • 1986年的成功改革能复制吗
  • 第11章 移动决策分工的界线
  • 将政府的经济职能去政治化
  • 非政治性决策中权力移交的真相
  • “快速通道”特权
  • 邻避效应:关闭军事基地
  • 价值判断问题请交给政界人士
  • 经济专家可拓展的两个治理领域
  • 国会和技术官僚的分工
  • 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判断题
  • 任务艰巨,但未必不可实现
  • 结语 弥合分歧:用更简单的方案解决复杂问题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美国,其实除了退休金的问题,气候变化、医疗保险改革等问题,都可以通过类似的办法来改进。也就是在当下进行政治决策,让影响在未来发生,使选民承担的压力,在时间中稀释。这样,政界人士和经济学家的长、短期视野就可以得到完美的融合。当然,这会对经济学家的要求更高,他们要未雨绸缪,提前看到问题所在。另外,在媒体面前,政界人士比经济学家更擅长表述,这个差别也可以变得更小。经济学家面对媒体时,可以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尝试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练习的次数多了,自然能把媒体这个工具运用自如。同时,政界人士也应该提高其经济学水平,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和经济学家同频率对话,来制定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经济政策。

      2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每日一书:《当灯光暗淡之后》。政界人士利用经济学的方式,就像醉汉倚靠着灯柱,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获得支撑。—— 对安德鲁・兰理论的变形如果要改善经济政策的表现,政界人士必须认识到,政治体系中真正重要的时间周期是以年为单位来衡量的(特别是到下一届总统选举的时间跨度),而不是以天或分钟为单位。他们还必须认识到,逻辑、数学和事实最终将战胜谎言、一厢情愿和另类事实,即便短期内未必如此。所以,就算竞选像是诗歌,一旦候选人当选并主政,政策就不再富有动人的韵律。政界人士也要认识到,做正确的事情对选民来说要比起初那些(或者表面上)听起来正确的事情更重要。最后,政界人士如果能多一点政治家风度,就再好不过了。他们应该读读宪法,或者去看看舞台剧《汉密尔顿》。但是,经济学的启示作用呢?经济学家能让他们的建议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吗?一定可以。经济学家的任务清单很长,让我来把每项简要地介绍一下,因为我们只是这场情景剧里的小角色,政界人士才是主角。首先,经济学家要多说通俗易懂的话,少讲专业术语,至少在公共场合要做到。这将有助于他们更有效地参与政策辩论。尤其重要的是,经济学家(其中多数是学者)必须认识到,在民主国家,话术很重要。在实践中,话术可能比纯粹的思想和完美的计划重要得多。哪怕再绝妙的政策想法,如果无法让大众听起来有吸引力,就不可能吸引到他们选出来的代表。结论就是,经济学家应该牢记 KISS 原则 ——“保持简单,傻瓜”。许多经济问题本身就很复杂,解决办法也很复杂,但这就是现实。经济学家需要寻找和推广简单的解决方案,学着接纳更简单的替代方案。这些政策可能并非经济学家所能想到的最佳解决方案,但如果不能向民众解释清楚,经济学家就不太可能说服政界人士。根据政治相关标准来排名,“好的” 政策可能排在 “最好的” 政策前面。其次,经济学家还要记住,现实中的人不会像模型中的人那样行事。我们称后者为 “经济人” 是有原因的,那是一个奇怪的物种。人类不是会走路、会说话的计算机:人们一遍又一遍地犯着系统性错误;人们的情感常常压倒理智;人们可能对更好的工作比对便宜的消费品更感兴趣;当发现自己陷入经济困境时,他们希望政府能帮他们找到工作,而不是提供施舍般的救济。经济学家必须学会更多地思考和关注民众的关切而不是其自认为重要的事情。特别是经济学家要认识到,对大多数人来说,公平远比他们所珍视的效率更有意义、更重要。也就是说,那些提高效率但让人们感到不公平的政策提案,不太可能在政治舞台上获得成功。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学家错了,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你们是唯一一个为经济效率而游说的团体,而且你们的规模和影响力都不够分量,那么结果注定会失败。经济学家还必须学习一些他们已经知道但经常忽略的东西:顺序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人生都是存在路径依赖的,而不是像许多经济学理论所假设的那样,可以回到以前的平衡状态。举例来说,美国国会处理政策的先后顺序可能会严重影响哪些事项最终被立法,哪些事项会最终被遗忘。最后,听起来无关紧要但实际上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经济学家必须学会重视过渡成本。我们越是把经济变化带来的 “短期” 混乱弱化为可以忽略的 “过渡成本”,就越会把自己置于政策舞台的边缘。残酷的事实是,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过渡期。我们应该认清这一现实,同时保留经济学最擅长的部分:关注长期。如果要经济与政治这两种文明彼此走得更近,把双方对于彼此的绝望态度(你只是不了解!)转变成一个彼此可以有效交流和互动的状态,那么双方一定要从彼此身上学习并了解一些东西。政界人士要学会欣赏经济约束和激励,而经济学家则需明白政治约束和激励往往要被优先考虑。政治官僚和技术官僚所掌控的领域可能需要重新分配,经济分析和政治考量之间截然不同的时间视野必须更加接近。经济学家必须克服对均衡状态的迷恋(在尘埃落定后达到的状态),而政界人士必须明白经济学定律不会轻易失效。经济学家必须更多地考虑公平,加深对公平的理解,而政界人士则必须更多地考虑效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实现凯恩斯 90 多年前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经济学家 “被视为像牙医一样谦逊又能干的人”。更重要的是,我们将会穿过灯柱理论的迷雾,从而使更多有用的经济学建议面对更少的政治异议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湛庐文化

      “湛庐”之名取自相传是春秋时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一剑” 所铸造的,享有“天下第一剑”之誉的湛庐剑。 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专业出版商,专业从事经济管理类、心理学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湛庐倡导“独立”“理性”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实现独立思考、理性分辨,让读者运用自己的理智,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的心智。我们倡导“精进”“深入”的阅读,努力帮助读者降低阅读成本,提升阅读价值,让"无价"的内容能转化成出版相关者应获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