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普惠性企业咨询服务案例实录。

内容简介

从2008年开始,被命名为“轻咨询”的战略咨询服务,以下午茶的方式,和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领导力、战略负责人探讨企业经营的相关难题,服务超过1000+企业。

作者从众多咨询实战案例中精选20个最具代表性的,集结成册。书中将20个案例整理成:人员管理、商业模式、战略管理、领导力、品牌管理五大部分,每个部分提供4个案例,读者可以有选择的阅读。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读
  • 第一篇 人员管理:做好人才的选用育留
  • 一、 谁更适合做CEO
  • 精心雕琢的产品受客户青睐
  • 招来的人才都不满意
  • CEO不会用人
  • CEO妻子的管理热情
  • CEO更适合做产品总监
  • 二、 产品很棒,但只有老板一个人销售
  • 产品特别贴合市场的需求
  • 技术型创业者
  • 销售人员流失严重
  • 薪酬模式惹得祸
  • 双因素激励来帮忙
  • 三、 重金制订的股权激励计划,被员工嘲笑
  • 难做的股权激励
  • 员工不信任管理者
  • 有必要征求员工的意见吗
  • 动机+能力
  • 四、 从大厂挖来的人让公司赔了几千万元
  • 两难的咨询案件
  • 互联网冲击而遭遇难题
  • 企业未来的打算
  • 谁是真正匹配的人才
  • 第二篇 商业模式:构建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 一、 满口国学的老板,要带领公司数字化转型
  • 喜欢国学的老板
  • 定量与定性的关系
  • 积极拥抱变化
  • 追求大概率的成功
  • 二、 服装厂开了二十年,我还能转型吗
  • 人才匮乏的传统行业
  • 解决方案是错误的
  • 发现新的需求
  • 商业模式创新
  • 三、 销售额10亿元的跨境电商公司想做100亿元
  • 成绩不错但仍不满意的CEO
  • 我们想做到100亿元
  • 管理就是管理关系
  • 平台型商业模式
  • 四、 质美价优的产品,怎么就是卖不好
  • 优质产品的拥有者
  • 劣币驱逐良币
  • 施乐公司的启发
  • 以租代售的商业模式
  • 第三篇 战略管理:竞争优势来源于价值创造
  • 一、 刚刚创立的公司,要不要战略
  • 年轻创业者认为战略不重要
  • 关于战略的分歧
  • 对战略的错误理解
  • 战略缺失会让投机行为成为标准流程
  • 二、 我们干什么,同行就抄什么
  • 被抄袭侵扰的设计公司
  • 战略定位还是品牌定位
  • 西南航空公司的启示
  • 两大战略思维体系
  • 三、 到处都是机会,到底该选哪一个
  • 满眼都是机会
  • 机会中的难题
  • 排除伪装成“机会”的陷阱
  • 寻找真正的优势
  • 四、 这个行业还应该坚持下去吗
  • 中介价值的消失
  • 寻找新的价值点
  • 蜜糖模式和清水模式
  • 第四篇 领导力:发动变革的灵魂动力
  • 一、 不催就不动?也许是老板的问题
  • 有了新战略,却没有人执行
  • 贴身调研领导力水平
  • 关于领导力的尴尬反馈
  • 你觉得呢
  • 二、 员工都是天才,但精力从不用在工作上
  • 优秀人才在一起,却不出成绩
  • 无效的激励措施
  • 亲自调查,立即带来改善
  • 走动式管理
  • 三、 老板一出公司门,电话就被员工打爆
  • 进门先关手机的老板
  • 深入现场,找到答案
  • 不同错误,不同策略
  • 最佳失败奖
  • 四、 不是不想变革,而是不敢
  • 备受煎熬的股东
  • 留美博士CEO
  • 天价年薪请不到人
  • 参加董事会议
  • 建议提拔内部人才
  • 第五篇 品牌管理:总体价值的心智投射
  • 一、 产品是好产品,就是无人问津
  • 新品牌的困境
  • 如何让品牌快速崛起
  •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 二、 品牌故事有用吗
  • 毫无传播力的品牌故事
  • 赋能型品牌故事
  • 赋能型故事框架
  • 三、 广告投放后,钱没少花,效果不大
  • 陷入超级竞争的行业
  • 广告营销是一个系统
  • 为新技术讲个故事
  • 四、 把个人品牌发展成公司品牌
  • 客户只认个人品牌
  • 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
  • 从信任个人到信任团队
  • 结束语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2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回到现场,还原细节

    这是一本令人惊喜的书,惊喜之处在于它还原了咨询现场的不少细节,“实录” 二字确实没错。理论固然重要,但是学了理论之后怎么做、遇到问题怎么办、理论知识怎么用,这实践的东西更关键,而这本书就通过还原现场的交流、沟通、询问、技巧、节奏等,帮助读者 “亲临第一线”,去看看前辈是如何应对、思考和行动的,这种一线经历非常宝贵。现在许多咨询类的书都重在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这当然没错,但是这些都偏重于结果,我们更需要的是还原和展现探讨、挖掘、思考、互动的真实过程,更需要那些第一手资料,更需要作为 “亲历者” 回到现场,回到现实,真正去学习。希望以后这种高还原类的书籍可以多一点,以第一视角代入其中,能学到更多东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轻咨询

      #管中窥豹读书计划第 894 本(167)#《轻咨询》🚢问题发生了,管理者要学会找到造成问题的根源,而不是花精力为问题找理由。想要区分自己的目的到底是找原因还是找理由很简单,只要遵守以下法则就行了:看一看你找出来的原因,是别人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如果你找出的是自己身上的原因,那么,这可能就是造成问题的原因;如果原因总是出在别人身上,可能你找到的不是造成问题的原因,而是问题出现的理由,需要再三斟酌。🚢寻求咨询服务几乎成为当下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采用的一种方式。咨询不同于培训,培训是为你提供知识讲解服务,而咨询是直接帮你处理难题,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因此,管理者学会如何参与咨询,以及如何从咨询服务中受益,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咨询不是简单地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给客户,而是要确保客户认同一个观点,进而采取行动。因此,咨询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调整客户的情绪及心理状态。🚢管理者只会认同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咨询师的观点。咨询师竭尽全力,只能做到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尽可能多地变成管理者的观点。如果有阻碍,那就退一步,要求更深入地了解管理者和企业的情况,直到你们共同找到了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的咨询服务,后续会有深入企业、高管访谈的环节,等到事情进展到那一步了,自然能解决更多的问题。🚢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是非常经典的。这套理论立足于梅奥、道格拉斯・麦格雷戈、马斯洛等人的研究成果,为实现真正的激励作用指明了方向。因此,任何一个管理者都要掌握这套理论。管理工作要求我们有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其中,包括换位思考、换人思考,最常用的就是换人思考。也就是说,当你不理解别人的行为时,试着将自己变成他。那么,立场的转换会让你更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发现影响对方行为的潜在因素。🚢引导客户自己做出结论,后续的行动才会顺利。企业找到咨询顾问,一定是公司的某些问题难以解决。在这个前提下,有经验的咨询顾问很容易看出客户公司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咨询顾问很想推动客户针对问题进行变革。一来这样可以给客户公司带来改善;二来如果客户决定发动变革,顾问便有了新业务。咨询顾问提供的方案未必总是解决客户问题的良药。要承担变革后果的是客户而不是顾问。因此,如果客户拒绝咨询顾问的意见,顾问不但不能指责客户,反而要重新反思,找出问题的症结。🚢商业模式被研究学者定义成: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众多。特别是采用生态战略和平台战略的企业,其利益相关者的身份界限具有相当的模糊性。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商业模式的演变逐渐复杂起来。因此,为了给自己的企业寻找良好的商业模式,管理者孜孜以求,希望尽可能地充分调动所有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热情和参与公司经营的积极性。🚢企业在竞争压力和经济下行压力之下,不得不注重打造自己的竞争优势,需要注意为利益相关者创造卓越价值。只有兼顾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两大战略思维落实的公司,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优秀的战略咨询顾问必须帮助企业管理者播种、培养、修剪其战略思维,才能从整体上提升管理者的战略管理意识。🚢咨询顾问在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输出的知识密度。企业文化、领导力、战略、营销、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问题,都属于非常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复杂的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因此,很多咨询顾问都倾向在短短的咨询服务中,向客户尽可能多地输出知识。实际的咨询工作中,这么做的效果很差。高知识密度的输出,需要客户有极高的知识吸收能力,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客户很难做到这点。

        1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简单明了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博瑞森管理图书

        博瑞森管理图书成立于2005年,专注于本土管理类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产品定位:企业阅读 本土实践。与企业中的管理实践者一起,立足本土环境,追求卓越实践,传播最适合当下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知识。作者主要来源于管理咨询领域内的实战专家群体和企业管理一线的经营者或经理人。 博瑞森目前出版的图书分为经营、管理、营销、行业四大类,年出版新书80余种,已经成为国内本土原创管理类图书的知名品牌。 博瑞森图书最大的特点:“本土”——理论和思想可以来自古今中外,但一定要适应本土;“实战”——作者都是从企业市场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实战性是渗到骨子里的。读者亲切地评价博瑞森图书的价值为“多读干货,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