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43千字
字数
2016-1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国学十二道,概括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让读者轻松掌握国学知识,呈现中华五千年文明。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的精髓便是国学十二道了,里面有着孔子的为人之道、老子的处事之道、庄子的养性之道、孟子的君臣之道、荀子的学习之道、孙子的韬略之道、管子的教练之道、韩非子的统驭之道、鬼谷子的权谋之道、大学中的修身之道、易经里的天地之道、禅宗里的生死之道。国学十二道,让读者可以根据现状自由选择,采各家之长,秀兼济天下之大德,以小见大,由浅到深,让读者可以轻松、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国学知识,将国学理念进行梳理,把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读者完美呈现。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 第一章 孔子:为人之道
- 1.为人要善:子欲善而民善矣
- 2.为人要诚: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民无信而不立
- 3.做人要本分:在其位,谋其政
- 4.做人要自重: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 5.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
- 第二章 老子:处世之道
- 1.宽容是处世第一法: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 2.谦退是保身第一法: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 3.安详是处事第一法: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 4.寡欲是养心第一法: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 5.讷言无为,谨言慎行
- 第三章 庄子:养性之道
- 1.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 2.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 3.有所敬畏,是做人的基本道义准则
- 4.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 5.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 6.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 第四章 孟子:君臣之道
- 1.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 2.君礼于臣,臣必忠
- 3.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 4.君臣之道,恩义为报
- 5.天与之,人与之
- 6.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第五章 荀子:学习之道
- 1.蜕:日渐而月进,使之产生质变
- 2.虚:虚者,虚心、谦虚也
- 3.一:学之道,贵以专
- 4.静:心要静,摒弃一切杂念
- 5.师友: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
- 第六章 孙子:韬略之道
- 1.统帅之道: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统一
- 2.“先计后战”,要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筹划
- 3.有了“知”才能有“谋”,有了“谋”才能有
- “行”
- 4.太极思想: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 5.慎战: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
- 第七章 管子:富国之道
- 1.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
- 2.善人者,人亦善之
-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4.衣冠不正,则宾者不肃
- 5.众寡同力,则战可以必胜,而守可以必固
- 6.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
- 第八章 韩非子:统驭之道
- 1.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
- 2.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 3.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 4.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功名之道
- 5.立志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 第九章 鬼谷子:权谋之道
- 1.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 2.口者,心之门户,智谋皆从之出
- 3.机心是术,若无道心统御,术越高,行越偏
- 4.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
- 5.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
- 第十章 《大学》:修身之道
- 1.修身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 2.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
- 3.吾日三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5.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
- 第十一章 《易经》:天地之道
- 1.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 2.教者,民之寒暑也;事者,民之风雨也
- 3.天地之道,天人合一
- 4.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 5.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 第十二章 佛家:生死之道
- 1.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
- 2.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 3.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惧于生死
-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展开全部
出版方
紫云文心
北京紫云文心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优秀的图书策划和发行公司,公司以经济管理、成功励志、文化历史等为主要出版方向,兼引进版权、挖掘原创和原版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