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系统梳理北京十一学校“选课走班”10年经验。

内容简介

本书用问答的方式,解答了在中学开展“选课走班”的各种疑问。这些解答基于北京市十一学校的成功实践。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十一学校在初、高中六个年级全面开展“选课走班”改革,积累了大量的工具、方法、流程、脚手架。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可为各地开展“选课走班”提供参考。

本书适合开展“选课走班”的地区作为教师培训用书。也适合中学各科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参考。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一 让生命和灵魂饱满起来
  • 序二 在选择中,我发现了更好的自己
  • 第一辑 课程: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跑道
  • 1. 选课走班,学校该如何设计课程方案?
  • 一、“顶天立地”原则
  • 二、“选择性”原则
  • 三、“发展性”原则
  • 2. 选课走班,分层课程如何设置?
  • 一、分层课程不是分层教学
  • 二、分层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前提
  • 3. 选课走班,分类课程如何设置?
  • 4. 选课走班后,综合课程有哪些?
  • 5. 选课走班,为什么要有特需课程?
  • 6. 课程种类多了、层级多了,如何更好地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 一、将国家课程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细目
  • 二、分解课程标准,落实核心素养
  • 7. 课程多样了,课程内容从哪里来?
  • 一、国家课程方案
  • 二、学生的需求
  • 三、生活实际和未来趋势
  • 四、教师专长
  • 8. 课程这么多,该怎么管理呢?
  • 一、成立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 二、建立课程首席教师制度
  • 9. 课程很多,学生和老师怎么了解课程?
  • 10. 选课的一般流程是怎样的?
  • 11. 如何使学生选到合适的课程?
  • 一、开设丰富的职业体验课程
  • 二、给学生充分的选课指导
  • 三、高层课程设置风险评估测试
  • 四、通过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 五、退改选及灵活的调整机制
  • 12. 选课,是选课程还是选老师?
  • 13. 学生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课程层次吗?
  • 14. 课程种类、层次那么多,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呢?
  • 一、更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 二、更注重对教学的阶段性诊断
  • 15. 选课走班,开发课程资源时要注意什么?
  • 一、从教本到学习读本
  • 二、立足于学生的思维方式展开
  • 三、呈现课堂的对话过程
  • 四、以问题引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 五、提供多学科的拓展资源
  • 16. 选课走班后,为什么要推进“基于标准的学习”?
  • 17. 选课走班后,课堂教学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吗?
  • 一、更加强调自主性
  • 二、更加关注个别化
  • 三、教育教学紧密融合
  • 四、重视激发内动力
  • 18. 课程分层、分类,该怎么命题呢?
  • 一、成立考试与成绩管理中心,统筹考试与成绩管理
  • 二、形成了一整套学业质量诊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
  • 三、实施考教分离
  • 19. 为什么将每个学期划分为两个大学段和一个小学段?
  • 一、为学生集中自主学习提供机会
  • 二、为学生学会自我规划搭建平台
  • 三、让学生有了体验式学习的时间
  • 四、推动了课堂变革
  • 20. 选课走班后,公共空间怎么还多起来了?
  • 第二辑 学生:选择了,就要承担起责任
  • 1. 刚开始选课走班时,学生不会选择怎么办?
  • 一、在自我追问中理性选择
  • 二、在充分了解后正确选择
  • 三、在借鉴、反思中学会选择
  • 2. 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选课走班?
  • 一、设计入学课程,建立预知系统
  • 二、借助多种平台,建立反馈系统
  • 三、提供方法指导,建立支撑系统
  • 3. 选课走班后,学生会面临哪些挑战?
  • 一、学会对自己负责的挑战
  • 二、落实规划的挑战
  • 三、学会交友的挑战
  • 4. 没有固定教室,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学生在哪些方面容易出问题?
  • 一、规则方面的问题
  • 二、规划方面的问题
  • 三、同伴交往方面的问题
  • 四、学习方面的问题
  • 5. 没有行政班,学生该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一、教学班上找朋友
  • 二、导师班里找朋友
  • 三、各种活动中找朋友
  • 四、社团活动中找朋友
  • 6. 没有固定班级,学生的归属感从哪里来?
  • 一、教学班,从班级层面为学生提供归属感
  • 二、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归属感
  • 三、丰富的社团,是形成归属感的沃土
  • 7. 学生处于流动状态,学习质量如何保证?
  • 一、选择课程,难度适切
  • 二、指导规划,提高效率
  • 三、尊重差异,个别化辅导
  • 四、关注过程,诊断问题
  • 8. 选课走班后,自主支配的时间多了,学生不会规划怎么办?
  • 一、提供工具,引导规划
  • 二、设计活动,指导规划
  • 三、身体力行,学习规划
  • 四、督促提醒,落实规划
  • 9. 走班了,有些学生会感觉没人“管”了,难免放纵自己,该怎么办呢?
  • 一、明确底线,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 二、积极引导,营造学会管理的氛围
  • 10. 走班了,外部压力少了,有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
  • 一、课程选择唤醒学生
  • 二、学习伙伴帮助学生
  • 三、荣誉、奖励激励学生
  • 四、目标、梦想伴随学生
  • 11. 走班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往机会,该怎么帮助学生减少交往中的问题呢?
  • 一、帮助解决交往中的问题
  • 二、创设活动引导正确交往
  • 12. 没有行政班,有的学生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怎么办?
  • 一、做好引导教育
  • 二、用心设计活动
  • 13. 走班制下,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 一、通过选择,承担起责任
  • 二、通过课程,培养责任感
  • 14. 原来自习课上有老师盯着,现在学生在不同教室里自习,怎么保证自习效果呢?
  • 1. 明确规则,统一规范
  • 2. 引导规划,养成习惯
  • 3. 教师巡查,榜样引领
  • 4. 适度惩戒,批评教育
  • 15.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学生请假、教师发通知等问题怎么解决?
  • 一、年级教务员专人负责
  • 二、技术助力让问题迎刃而解
  • 16. 没有行政班,运动会怎么开?
  • 17. 没有了行政班,缴费怎么办?
  • 18. 没有行政班,卫生疾控、学生体检、防疫等怎么办?
  • 19. 原来学生有什么事儿都去找班主任,现在遇到问题该找谁?
  • 一、遇到常见问题,查看《课程手册》和《学生手册》
  • 二、遇到手册中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再找年级或学校具体负责老师
  • 20. 学生走班了,学科教室的值日该怎么安排?
  • 21. 学生走班了,还需要设置班干部吗?
  • 22. 没有行政班,评优怎么办?
  • 一、优化评优项目
  • 二、优化评选标准
  • 三、优化评选流程
  • 23. 没有行政班,家长会怎么开?
  • 一、集中家长会
  • 二、专题家长会
  • 三、“一对一”家长会
  • 四、“多对一”家长会
  • 24. 没有固定教室和座位,学生的个人物品该怎么放?
  • 25. 选课走班后,感觉一下子出现了那么多的“问题学生”,这是怎么回事?
  • 一、正确认识“问题学生”
  • 二、学会与“问题”和平共处
  • 三、遵循规律,帮助“问题学生”
  • 26.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学生违纪该如何处理?
  • 27. 导师和班主任有什么不同?
  • 一、工作方式不同
  • 二、工作职责不同
  • 三、评价方式不同
  • 28. 选课走班后,年级工作重点有什么变化?
  •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年级管理结构
  • 二、依据学生成长规律设计工作重点
  • 29. 选课走班,适合所有学生吗?
  • 一、选课走班定位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 二、选课走班是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
  • 三、学生的适应能力超出预期
  • 30. 选课走班,家长担心或不支持怎么办?
  • 一、举办课程宣讲会,解读课程方案
  • 二、举办家长讲堂,提升教育智慧
  • 三、成立家校委员会,形成教育合力
  • 第三辑 教师:不育人,无法教书
  • 1. 选课走班给教学带来哪些挑战?
  • 一、来自学生的挑战
  • 二、来自课程的挑战
  • 三、来自教育的挑战
  • 2.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可以依靠,遇到教育、教学问题,该怎么办?
  • 一、重新定位,肩负教育责任
  • 二、善于学习,提升教育能力
  • 三、主动交流,收获教育合力
  • 3. 课程多了,教师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吗?
  • 一、走入学生内心
  • 二、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 三、领悟教学真谛
  • 4. 学生走班,教师不动,教师该如何全面了解学生?
  • 一、通过其他课程了解学生
  • 二、通过其他教师了解学生
  • 5. 遇到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 6. 教育顾问与班主任有何不同?
  • 一、角色和工作方式不同
  • 二、工作的对象和职责不同
  • 7. 选课走班,学生看上去更容易“犯错误”了,教师该怎么办?
  • 一、学校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
  • 二、提前告知,防患于未然
  • 三、评价引领,适度惩戒
  • 8.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了,学科教师应如何与学生家长良好互动,以助力学生发展?
  • 一、线上线下沟通
  • 二、开放课堂,欢迎家长参与教学
  • 三、鼓励家长参与活动
  • 9. 学生到不同的教室里走班上课,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10. 学生随时处于流动状态,怎样才能“管”好学生的学习?
  • 一、用过程性评价引领学生学习
  • 二、用过程性评价指导学生学习
  • 三、用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学习
  • 11. 每天有两三节自习课,有些学生却还完不成作业,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规划?
  • 一、给工具做规划
  • 二、给方法学规划
  • 三、给榜样促规划
  • 12. 过去按行政班收发作业,现在学生处于流动状态,教师该如何收发作业?
  • 一、用平台实现作业便捷收发
  • 二、用科技实现作业花式提交
  • 13. 课程分层、分类了,年级层面如何评估各个教学班的教学质量?
  • 一、变考试为诊断
  • 二、倡导团队合作
  • 三、实行考教分离
  • 14. 没有行政班,教师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 一、教学班学情分析
  • 二、年级学情分析
  • 三、分层家长会
  • 15. 怎样建设学科教室,能更好地助力学生学习?
  • 一、学科教室要让学习资源触手可及
  • 二、学科教室要有学生学习的痕迹
  • 三、学科教室要有不请自来的魅力
  • 16. 选课了,教师如何让自己所教的课程变得更有魅力和价值呢?
  • 一、思考课程的本质和价值
  • 二、形成课程特色
  • 三、成为学习的领导者
  • 17. 可选择的课程很多,学生难免犹豫纠结,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选课?
  • 一、帮助学生熟悉课程
  • 二、帮助学生厘清目标
  • 三、帮助学生学会选择
  • 18. 选课走班初期,老师往往为找不到学生而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 一、学生都到哪里去了
  • 二、约谈学生要预约
  • 三、内心不适在作怪
  • 19. 学生随时在流动,老师如果需要找学生,怎么才能找到?
  • 一、充分利用课上见面和课下空余时间
  • 二、查阅课表、求助同事进行精准定位
  • 三、变“你找他”为“他找你”,掌握约见的主动权
  • 20. 学生选课走班了,教师备课、上课有什么变化吗?
  • 一、备课的第一粒纽扣是教学目标
  • 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
  • 21. 课程有数百种,都是怎么开发出来的?
  • 一、“顶天立地”的顶层设计
  • 二、挖掘每个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 三、全员参与研发,不让一位教师掉队
  • 22. 每个学期都开设几百种课程,有这个必要吗?
  • 一、课程是学校最重要的产品
  • 二、给学生试错的机会
  • 三、用课程激发、唤醒学生
  • 23. 同一年级同一学科,课程有层、有类,教研组该如何组织教研?
  • 一、同年级备课:教研组长负责制
  • 二、同课程备课:首席教师负责制
  • 24. 为什么选课走班更能加快教师成长?
  • 一、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追求教育真谛
  • 二、促进教师提升研发能力,锤炼专业素养
  • 三、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水平,既教书又育人
  • 25. 在选课走班这场变革中,如何激励教师迎接挑战,不断成长?
  • 一、创建课程,为教师成长提供专业支持
  • 二、创建机制,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 三、轻评价重诊断,鼓励老师自我成长
  • 第四辑 机制:从管理到唤醒和引领
  • 1. 选课走班,学校需要设置新部门吗?
  • 一、服务学生发展的扁平化组织结构
  • 二、从管理走向服务的职能部门
  • 三、助力教师成长的民间机构
  • 2. 没有行政班,年级工作如何开展?
  • 一、咨询师项目组
  • 二、教育顾问项目组
  • 三、常规管理项目组
  • 四、自习管理项目组
  • 五、课程管理项目组
  • 六、小学段项目组
  • 七、自主管理项目组
  • 3. 没有行政班,原来由班主任处理的事务性工作怎么办?
  • 一、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 二、教务员老师协助解决
  • 三、学校助力解决
  • 4. 学生的目标引领、生涯规划,由谁来主责?
  • 一、指导学业和生涯规划
  • 二、疏导心理和情绪问题
  • 三、帮助教师提升专业领导力
  • 5. 没有行政班,学生的常规管理怎么办?
  • 一、开学初的强化宣传
  • 二、过程中的定位追踪
  • 三、贯穿始终的内心引领
  • 6. 自习增多,地点又不固定,如何保证自习秩序?
  • 7. 两周完全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小学段,该如何组织?
  • 一、引导学生制订小学段规划
  • 二、开发小学段课程
  • 三、对小学段进行全方位跟踪评价
  • 8. 选课走班后,研究性学习该怎么开展?
  • 一、研学项目组统筹规划
  • 二、精心组织课题研究的各个环节
  • 9. 过去团支部建在班上,现在该如何做?
  • 一、寻找相对灵活的组织结构,让“组织”和“自主”双赢
  • 二、加强团总支和团委委员的作用,提升工作规范
  • 三、综合运用各类平台,让团支部工作实现信息化
  • 10. 没有行政班,年级不方便“管”了,怎么办?
  • 一、对“管”的反思
  • 二、寻找“管”的新思路
  • 11. 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年级主任该抓什么?
  • 一、目标与规划
  • 二、规则与梦想
  • 三、服务与诊断
  • 12. 选课走班,没有行政班班主任,家校怎么实现有效沟通?
  • 一、精心制作《家长手册》
  • 二、借助技术,多维度分享信息
  • 三、把握关键节点,建立信任关系
  • 13. 选课走班,需要更多的教室和教师,该如何解决?
  • 一、对教室资源的扩容
  • 二、对教师资源的挖掘
  • 三、优化课程设置时段,科学安排课表
  • 14. 选课走班,该怎样挖掘和设计学校的空间资源?
  •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空间观
  • 二、以教育为底色的设计观
  • 三、提升空间领导力
  • 15. 学生到学科教室上课,怎样才能更好地建设学科教室?
  • 一、资源建设
  • 二、功能建设
  • 三、特色建设
  • 16. 活动性课程怎样开展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 一、活动课程设计需有平台思维
  • 二、活动课程实施时需构建连接
  • 三、活动课程过程要可视化
  • 17. 怎么做才能让学生组织蓬勃地生长起来?
  • 一、提供平台和资源,助力学生自主社团成长
  • 二、创设机制和文化,助力学生自主社团成长
  • 三、真参与、真活动,助力学生自主社团成长
  • 18. 用什么机制和方法来推动学生越来越有想法呢?
  • 一、开设有创意的活动课程
  • 二、搭建平台,提供碰撞空间
  • 三、营造自由表达的文化氛围
  • 19. 选课走班,学生该如何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领导力?
  • 一、来自学校的课程资源
  • 二、来自年级的课程资源
  • 20. 小班化了,教学上的挑战为什么反而大了?
  • 一、小班化教学,关注点从全体转移到每一个
  • 二、小班化教学,教学方式要从教向学转变
  • 三、小班化教学,要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21. 选课走班,教学质量评估和绩效评价应该如何做?
  • 一、评价团队,而不评价个人
  • 二、评价关键性指标,不必面面俱到
  • 三、评价的指标要求不宜过高
  • 22. 选课走班,需要怎样的信息化平台支撑?
  • 一、选课服务
  • 二、评价与诊断服务
  • 三、其他服务
  • 23. 实施选课走班,该怎么管控风险?
  • 一、定期的风险排查机制
  • 二、适时开展工作标准化
  • 三、开展学校自我诊断工作
  • 24. 选课走班后,原有的学校制度还行得通吗?
  • 一、与学生相关的制度
  • 二、与教师相关的制度
  • 三、薪酬分配方案
  • 25. 选课走班后,学校和年级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
  • 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出版方

北京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北京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源创教育研究院)专注于教育图书出版、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致力于汇聚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公司策划出版了500余种教育图书(源创图书),以其卓越的品质受到读者广泛好评,畅销全国。公司获评“2010年度教育图书出版商”(第五届全国民营书业评选)。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为源创图书题词:“以出版推动教育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