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历时多年实地调研,深入解析中国独有的城镇化乱象,从全新角度认知中国

内容简介

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

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多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在《城乡中国》一书中,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娓娓道来,试图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通过《城乡中国》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未来的发展,找到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和触发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城乡中国”开篇的话
  • 第一部分 城市的功用
  • 城市的能耐
  • 经济密度甚于人口密度
  • 对探查方法的一个交代
  • 抑制城市成长的传统原因
  •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
  • 城市化滞后拖累经济转型
  • 重工轻城,由来已久
  • 城市偏向导致城市化滞后
  • 第二部分 自由乃城市之基
  • 录以备考的迁徙自由
  • 限制迁徙自由的理由
  • “老大哥”的坏榜样
  • 制度安排非同小可
  • 城乡分割影响深远
  • 经济自由是城市化的根基
  • 城市化加速的第一推动
  • 政策背后是权利安排
  • 抽象的目标很重要
  • 用抽象的原则保障具体的自由
  • 城市化的权利不平衡
  • 第三部分 地权的演变路向
  • 土地产权的变化线索
  • “先国有化,再市场化”的由来
  • 土地急就章的得与失
  • 香港地制另一面
  • 民地如何转官地
  • 城市土地国有化之谜
  • 城市土地国有与全盘土地国有
  • 国家权力与国民财产的边界移动
  • 城市设立程序与城市边界
  • 国家进入居民私产的跳板
  • 第四部分 机制的分叉
  • 政府主导城镇化呼之欲出
  • 征地权是行政主导的利器
  • 这又是哪一门“市场竞争”
  • 画地为牢的土地资源配置
  • “还权赋能”意义不凡
  • “还权赋能”的由来
  • 从放权到还权
  • 改革触发的深层风险
  • 第五部分 确权之路
  • “确权”何难之有
  • “血战到底”的悬念
  • 兰田村的重要一课
  • 数目字的城乡差别
  • 土地不准流转的由来
  • “土地转包”开了第一个口子
  • 厘不清使用权,何来转让权
  • 湄潭的贡献(上)
  • 湄潭的贡献(下)
  • 告别苏联特色的集体经济
  • 拖泥带水新体制
  • 第六部分 寻找突破口
  • “政社合一”的长尾巴
  • 也谈“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 政产不分,遗祸无穷
  • 确权要到户
  • 拖延改革,永无宁日
  • 宅基地流转后来居上
  • 分宅基地的游戏
  • “房地分离”是奇迹
  • 超强的土地需要
  • 第七部分 治标分歧路
  • 土地用途管制的起源
  • 土地用途管制的后果
  • 制度成本,兹事体大
  • 逼出来的“增减挂钩”
  • 挂钩主体是怎样产生的
  • 政府主导的增减挂钩
  • 郫县的佐证
  • 土地收益分配与权利的制度安排
  • 第八部分 “挂钩”三岔口
  • 走出“半拉子”改革工程的第一步
  • 市场版的“挂钩”(上)
  • 市场版的“挂钩”(下)
  • “土地交易所”破土而出
  • 土地的市场流转不可阻挡
  • 从产权的角度看土地流转
  • 国土部怎么成了“供地部”
  • 行政之手不高明
  • 土地配置,何难之有
  • 分权、分责、分利
  • 第九部分 思维的辨析
  • 辨“土地供求无弹性”
  • 辨“给农民权利会损害农民利益”
  • 辨“土地涨价要归公”
  • 辨“建筑不自由”
  • 辨“土地配置靠规划,不靠市场”
  • 规划出错催生市场
  • 管制不当激活黑市
  • 法外行为一分为三
  • “非法”帽子满天飞
  • 同地同权的宪法依据
  • 农地农房入市,会天下大乱吗
  • 农房入市早就发生了
  • 收权容易还权难
  • 改革要改也要革
  • 房转地转,帮衬人转
  • 第十部分 形势比人强
  • 打开城乡间的市场之门
  • 以城带乡“新土改”
  • 缘起上海的“三个集中”
  • “地票”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 凤凰社区飞凤凰
  • 土地入市的路线图
  • 转让权的政治经济学
  • 跋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7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1. 偌大一个中国,非城即乡,以人口分布看,城乡各一半,城重乡轻的趋势却日趋明显。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与经济资源在流动中的集聚欲罢而不能。2. 问题在于城乡隔离。那是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把城乡之间的各个大门都关了个严严实实。3. 改革拱开了城乡之间的重重大门。不过,先发力的地点不是城市,而是农村。4. 改革与革命相似,都是 “农村包围城市” 起家,刨根究底,怕还是 “乡土中国” 的底气与力量。5. 到了土地市场化,演进的逻辑有变化。出发点毫不特别,那就是铸入法律的 “土地不得买卖、不得租赁、不得出让与转让”。6. 这套硬邦邦的体制,最早被对外开放触动 —— 外资要进来,谁给他们划拨国有土地?土地的市场化改革应运而生。7. 城市土地之价值在 “位置”—— 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设施、建筑、项目和经济活动的集聚。8. 一时间,就算老乡人数再多,天下围城,我自岿然不动,看谁奈何得了 “唯国有土地才有权入市”。9. 本书基于经验观察,发现拱开城乡土地市场之门,依托的是两条线路并举。一条线路是城市政府想多拿地,能拿尽拿之余,一旦遇到也被高地价惊醒了的农民及其集体,就转向 “以城市地租换农民土地”。另一条线路是郊区农民和集体自下而上,“州官入市我亦入市”,搞起形形色色的法外土地交易。两线并轨处,就是那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柳暗花明又一村!10. 试看 21 世纪天下的城市,没 “城” 无所谓,无 “市” 就寸步难行。中国城市倘若无 “市”,断然担当不起引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任。11. 城乡中国尤其需要法治,以在转型时期尽制度化最大努力,把大多数人的活动纳入合法框架。12. 从 “乡土中国” 到 “城乡中国”,这是中国一百年的新局面。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城乡之间土地鸿沟,这本书基本讲清楚了。城市土地可以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却不能交易,打破这种制度性的障碍是本书最想表达得思想。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大的能量空间,农村和农民依然有更大收获财富,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机会,核心在农村集体土地,重点在土地确权、允许土地交易,这是资源高效配置的前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了解中国土地改革历史及实践探索受益良多。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1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