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7
9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需要重装体系

    本书作者 1950 年生人,年轻时下乡插队,改开后 78 年上大学,这批人包括张维迎虽然生于红色时代,但是没有学到马哲精髓,91 年留美时正是欧美鼎盛时期,苏联解体,身为文科生,人到中年,在漂亮国很难生存,正好回国占到高校的好位置,并没有在美国企业和公务部门亲身体验,在校园里指手画脚,号称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这批知识分子内心是认定灯塔模式是终极模式,推崇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反对政府干预市场,反对产业政策, 2018 年前貌似正确,没想到现在看美国开始政府补贴了。本书讲述中国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因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数理化等科学,大家都知道没有意识形态,经济学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是科学,创新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这些都是没错的常识,可以对简单具体事件的局部进行分析解题,如同当代物理学博士生都明白原子弹的原理,但如果造出原子弹就是个系统工程,还差得远。周其仁对国家体系性政策,指手画脚就幼稚了。攻击中国的户籍制度和开国时限制城乡流动,在政权初期匪特遍地时,当时只有用户籍政策让人流静止下来,建立基层组织先甄别,巩固政权是优先。一直希望村集体土地彻底私有化和确权,如果是这样,如果解决土地兼并,最主要的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城务工如果没有退路,养老和医保由谁负担?,南亚和美洲大量的贫民窟,就是在城市经济周期性起伏时,贫民窟形成缓冲区,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最近和马来西亚的朋友聊天,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柔佛州一桥之隔,新加坡吸引马来西亚大量青壮年劳工去服务,还说这些人打工赚到钱汇回家乡,好像新加坡做了善事,但是这些青壮年是资源,新加坡将优秀的筛选留用为新加坡人,补充华人生育率不足,但老年的养老和早年的教育,医疗,新加坡完全没有负担,他们可没有中国政府的转移支付,这样新加坡不断赚取周边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劳工和女佣),其实美国也是有转移支付的,而且联邦政府负责全国医保,本身支付比中国更多,但地球村没有转移支付,致使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这在经济学家周老师眼里是正常的,但对于南方国家政治上就是不合理的。灯塔国最近的难题在于军费和各项开支致使中央(联邦政府)弱,地方已经出现帝国末期分离状态,懂王的对策是对国内资本减税,提高关税,向全世界盟友提高保护费,可能会成为加速师。看过不少周老师的书和讲座,典型的西方体制崇拜,解决方案是灯塔方式,缺乏自信,对西方的制裁和蛮不讲理不是准备斗争,而是认为跪得不够,整体一批学者都对游牧民族的掠夺性认识不够,头脑系统需要重装。

      转发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1. 偌大一个中国,非城即乡,以人口分布看,城乡各一半,城重乡轻的趋势却日趋明显。更为重要的是,人口与经济资源在流动中的集聚欲罢而不能。2. 问题在于城乡隔离。那是一整套的制度安排,把城乡之间的各个大门都关了个严严实实。3. 改革拱开了城乡之间的重重大门。不过,先发力的地点不是城市,而是农村。4. 改革与革命相似,都是 “农村包围城市” 起家,刨根究底,怕还是 “乡土中国” 的底气与力量。5. 到了土地市场化,演进的逻辑有变化。出发点毫不特别,那就是铸入法律的 “土地不得买卖、不得租赁、不得出让与转让”。6. 这套硬邦邦的体制,最早被对外开放触动 —— 外资要进来,谁给他们划拨国有土地?土地的市场化改革应运而生。7. 城市土地之价值在 “位置”—— 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口、设施、建筑、项目和经济活动的集聚。8. 一时间,就算老乡人数再多,天下围城,我自岿然不动,看谁奈何得了 “唯国有土地才有权入市”。9. 本书基于经验观察,发现拱开城乡土地市场之门,依托的是两条线路并举。一条线路是城市政府想多拿地,能拿尽拿之余,一旦遇到也被高地价惊醒了的农民及其集体,就转向 “以城市地租换农民土地”。另一条线路是郊区农民和集体自下而上,“州官入市我亦入市”,搞起形形色色的法外土地交易。两线并轨处,就是那 “城乡统一土地市场”,柳暗花明又一村!10. 试看 21 世纪天下的城市,没 “城” 无所谓,无 “市” 就寸步难行。中国城市倘若无 “市”,断然担当不起引领国民经济增长的重任。11. 城乡中国尤其需要法治,以在转型时期尽制度化最大努力,把大多数人的活动纳入合法框架。12. 从 “乡土中国” 到 “城乡中国”,这是中国一百年的新局面。

        3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城乡之间土地鸿沟,这本书基本讲清楚了。城市土地可以入市交易,农村集体土地却不能交易,打破这种制度性的障碍是本书最想表达得思想。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大的能量空间,农村和农民依然有更大收获财富,减少城乡收入差距的机会,核心在农村集体土地,重点在土地确权、允许土地交易,这是资源高效配置的前提。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对了解中国土地改革历史及实践探索受益良多。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敢说”“敢写”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学习心得 #学者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我们确实不大一样,城乡的关系和矛盾,是推进乡村振兴绕不开的坎。特别是涉及到户籍、土地方面的制度设计,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制度的设计者是人不是神,不可能面面俱到。制度的执行者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完美无瑕。连接二者的是信任和担当。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深入解析中国独有的城镇化乱象,从全新角度认知中国

                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 20 世纪 40 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周其仁教授在《城乡中国》中指出,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因此,近年来关于城镇化的讨论始终不绝于耳,成为政府、大众、舆论、专家学者热议的焦点问题。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国内大循环无论从市场到人力还是土地等要素,还需要向农村要增长。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中国很大。不过我们这个很大的国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叫城市,另外一块叫乡村。中国人口也很多,不过十数亿中国人,也仅分为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这样看,城乡中国、中国城乡,拆开并拢,是一回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了解我国土地市场和政策的必读书目之一

                      从开始到现在,土地市场政策变化的系列文章,是了解相关脉络,不可或缺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读城乡中国有感

                        命也,时也时也,乃国家大势也从解放生产力 —— 解放生产关系 —— 解放生产资料,最终走到生产资料资本化国家机器运转,皆依赖科学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所谓英雄造时势如今看来非也,不过是苍蝇落在滚滚前行的车轮上发出的妄言罢了如果说数学是科学的语言那么历史就是人类的语言莫违国势莫与势争置身势内顺势而为读『城乡中国』有感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城乡中国

                          我从费老的 “乡土中国”,到温铁军的 “八次危机”,再到周其仁的 “城乡中国”。这几本书我都是反复看过几次。这也是中国从农业大国向工业化大国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带着不同的问题去阅读,思考,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中国始终标榜自己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都是只要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管经济发展的快还是慢,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困难和阻力。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需求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倒逼改变社会上层建筑的管理模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周老师的笔锋犀利,读的我酣畅淋漓,获益匪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乡村蜕变之路

                            本书较为客观的讲述了建国以来,城镇乡村的发展变迁历程,语言直白风趣幽默,读罢不仅对这段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对类似 “自由”“公平”“效率” 这种书面语言有了更接地气的感受。美中不足的是,专栏文章要独立成篇,集结成书难免有很多重复内容,读来不够连贯和顺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书中详细梳理了土地这种资源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是周老师多年调研下总结出来的观点看法,值得一读!期待未来市场能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土地

                                《城乡中国》        2022-10 城中村对于每一个来深圳打拼的人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角落了,那里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也是充斥着梦想与堕落的地方。以前对于城中村形成的概念一直都停留在是城市扩张过快而把农村包围后产生的历史遗留问题,看了本书才知道那是个错误的概念,城中村形成的根源历史需追溯到土改甚至更早的时期。在我们概念化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人作为一个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智力也有限的生物,生活到底是难得糊涂好还是活得明白才对呢?        人口和土地从古至今一直是国力的基本要素,对于土地的分配和人口的安置也是历任统治者最核心的治国大政。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要素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首要关切,也正因如此,使得统治者在制定土地相关的政策时显得慎之又慎,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政策过严容易管死,过松又容易搞乱,有时候政策的一字之差效果可能就是天壤之别。每个人作为理性经济人都会从自己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选择性地解读和执行政策,由此也衍生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现象出来。不管如何,明晰产权必然是改革的最终目的,比较确权才能定分止争,才是市场化和财富产生的基础。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很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每个学习周期读一本经济学的书,保持自己经济学思维的活性

                                    周其仁学院派味道正,而且文章通畅,用词犀利,不惧挑战,所以有时候还可看出些八卦的味道。看了这本书,才反应过来,温铁军口中揶揄的 “大师” 就是周其仁,而周其仁笔下揶揄的 “当代名家” 就是温铁军。但当底层逻辑碰撞的时候,我还是更相信周的观点。人分中外,难道经济规律也分中外?​希望能看到真正的​百家争鸣,虽然这在互联网环境中属于妄念。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长青。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书中核心观点是让农地进入市场,围绕这一问题从国内外历史、国内各城市的实践,从中国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论述。让农民的土地收益回到农民手中,让市场配置资源,减少制度成本,减少权力寻租成本。到了着手分布实施的时候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讲透城乡差距的一本书

                                        工业化超过城市化,故而内需动力不足。城乡差距始终存在的问题在于城市与农村的土地不能同权,尤其是农村土地不能转让,这是农民最重要的权利。究其缘由,是因为制度安排还是传统的观念?无论如何,一切都在发生着,法外的空间永远在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让读者理解了土地变化,以及土地上人和事的变化

                                            转发
                                            评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