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牛津通识读本,星辰也能判断季节更替?带你领略剑桥大学老师眼中才有的有趣星空。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你讲解:古希腊天文学与古巴比伦天文学合流;17世纪,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19世纪中期,天体物理学迅猛发展;二战后,天文学家展开对星际空间的探索;托勒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哈雷和牛顿在这段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 第一章 史前的天空
  • 第二章 古代天文学
  • 第三章 中世纪的天文学
  • 第四章 天文学的转变
  • 第五章 牛顿时代的天文学
  • 第六章 探索恒星宇宙
  • 后记
  • 索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6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天文学历史悠久,可以被视为现今自然科学诸学科中的大哥

    迈克尔・霍斯金 [英] 写的《牛津通识读本:天文学简史》这本书,简明扼要,阅读后可以比较省力地获得天文学历史发展的大体脉络,知道那些在传统观念中最重要的成就、人物、著作、仪器、方法等等,读后立竿见影,很快有所收获。关于史前的天空,天文史学家主要依靠遗存下来的文献以及仪器和天文台之类的人造物进行研究。可以肯定,在史前时期,天空至少为两类人(航海者和农夫)的实际需要服务。在介绍古代天文学的时候,作者提到,托勒密编著的《天文学大成》像巨人一样在随后的 14 个世纪中统治了天文学。到了中世纪的天文学, 关于地球,一种看法是,作为唯一具有一颗卫星的行星,地球是反常的。第四章讲述了天文学的转变,第五章讲述牛顿时代的天文学,中世纪后期的观点曾被亚里士多德所统治,文艺复兴时期的观点则由柏拉图所支配。1915 年,爱因斯坦指出,水星的异常行为正是他的广义相对论所隐含的:对宇宙来说,还有许多是超出牛顿哲学想象的。第六章讲述探索恒星宇宙,1572 年新星的出现使我们相信了恒星是会变的,现在没有人怀疑天空会发生变化。最后,作者说:我们追随自古以来的观测者和理论家了解了天体 —— 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怎样表现。不管观测者是否意识到,他们的信息都是来自从这些天体发出现在正抵达地球的光:他们观测到的是光,而不是天体本身。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真相比想象更复杂。历史是当代人不断追问的解读,宇宙是永远探索的谜团,人类在解释与观测的裂隙间,永远编织着逼近真理的星图。历史如拼图,就像现代人用不同形状的拼图块还原一幅古画,每一代人用自己时代的视角和问题意识拼凑历史,可能漏掉几块、放错颜色,但总在试图接近那幅画原本的样子。宇宙像迷宫,科学家像举着灯笼的探路者,牛顿的灯笼照亮了迷宫一角,爱因斯坦的灯笼照得更远,但永远有阴影处的谜题等待新的火光去揭示。科学探索如同玩解谜游戏,哥白尼发现地球会动就像解开第一关密码,但后面的关卡让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不断重写攻略手册,而游戏终点可能根本不存在。每一代人都用当下的故事填补过去的留白。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逐梦

        梦想常常是遥不可及,也因此让人着迷。星空是如此深邃,一定藏着众多的梦想。孤独的旅行者一号已经离地球数百亿公里,那也只是光一天时间走过的距离。人类探索星际的第一步,四十多年过去了,还有四万多年才能落下。人类的历史太短,天文学的历史太短,宇宙的历史太长。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是国内最具品牌影响力的专业翻译出版社之一,多年来致力于外国文学、人文社科、英语教育等领域的图书出版,有丰富的选题开发经验和精干的作译者与编辑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