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公元150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400余年间,大国国力的此消彼长、霸权更替,塑造了今日世界的基础和轮廓。

内容简介

《大国的兴衰》共分上下两册,对公元1500年以后各国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作了综合比较,内容涉及了军事与国力、经济发展周期等诸多理论问题,是一部以全球性眼光综合分析诸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著作,为那些渴望了解各大国经济、军事等国力对比不断变化趋势的当代读者,提供了大量翔实的资料。

《大国的兴衰》的重点仍未脱离传统史学的领域——经济史和军事史,但其内涵却有了质的变化。正如作者保罗·肯尼迪所言,《大国的兴衰》并非一部军事史,也不是一部经济史。他通过追述公元1500年后世界经济力量的变化,描绘了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和军事战略的相互影响。

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不光将军事冲突同经济变革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而且在论述国际权力体系与全球经济秩序的关系时,能对公元15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军事、思想、社会、地理、外交等方面综合研究,勾勒出这一历史时段的总貌。这种写法独树一帜,打破了陈陈相因的传统,使《大国的兴衰》具备了全球性的宽广视野、引人思索的新颖观点,旁征博引翔实的历史资料并富含逻辑严密的有力论证,因此《大国的兴衰》在1988年出版后引起了美国学术界、政界与读书界的震动,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大国的兴衰(上)》重点论述公元1500前后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主要大国国力“此消彼长”的情况。"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 兴衰的秘密
  • 前言
  •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 明代中国
  • 伊斯兰世界
  •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 “欧洲的奇迹”
  •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 实力与弱点
  • 国际较量
  •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 金融革命
  • 地缘政治
  • 赢得战争(1660~1763)
  • 赢得战争(1763~1815)
  •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 欧洲之外
  • 英国充当霸主?
  • “中等强国”
  •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 内战与美国
  • 德国的统一
  • 结论
  •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 世界均势的变动
  •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 总体战(1914~1918)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7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欧洲的崛起(1519-1918)

    这是本站在西方视角讲欧洲(西方)崛起的书,西方自己也承认在 公元 1500 年之前属于蛮荒时代,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对欧亚大陆的扫荡,也带来了文化(技术)的大交流,在冷兵器时代草原民族自然有其优势,先崛起的是奥斯曼帝国(1299 年),版图扩大到印度的莫卧儿帝国,东南亚地区,中亚和中东欧地区,「欧洲文化和科学遗产的相当大一部分是从伊斯兰世界 “借用” 来的,恰如穆斯林社会几百年里通过通商、征伐和殖民从中国 “借用” 一样。」明代中国的不思进取,并不是书中所言「纯粹是信奉儒家学说的官吏们的保守性」,是中华帝国从汉武帝时就明白了帝国中央集权管理的局限性,元帝国广域的疆域只能依靠保税官承包,而为了保持威慑帝国还要供养庞大的军队,中央全职业养不起还容易兵变(奥斯曼帝国谁掌握御林军谁就是苏丹),如果地方养兵容易藩镇割据(唐朝安绿山),所以朱元璋在《皇明祖训》明令 15 番国为 “不征之国”,就是不值得,到郑和巡游世界后,大明已经宣示国威,外夷不足为患,防止的是内患,国防军转为治安军,自然对武器和科技研发兴趣缺缺了。而此时的欧洲由于古腾堡印刷机,纸张的引进,开启民智,各区域方言升级为民族语言,欧陆大地开始了春秋战国式的统一争霸战。欧洲主要贵族势力,开始是哈布斯堡家族争,再到法国波拿巴皇帝,这片土地因为外有奥斯曼(伊斯兰),大英帝国(瑞典荷兰等新教),俄罗斯(东正教)的拉扯,内部法奥匈等邦国也没有统一,到小胡子的第三帝国也因为苏美不能完成统一,欧洲注定分裂,战争是最刺激科技发展的,当年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沙俄,回身可以横扫中亚。本书作者还是占在西方视角,论证西方制度和金融体系的优越性才带来胜利和工业革命。现代的 500 年在人类历史上也就是一个瞬间,虽然这 500 年的科技进步和人口增长都是翻天覆地的,但从大历史观看并不特殊,对比中国春秋战国也是 550 年,2500 年前,在中国版图上的诸侯争霸,近 500 年在全球上演的只是放大版,本书的眼光局限于 上个世纪的 G8(美英法日德意俄奥匈(加))因为 G8 在上个世纪确实占据世界大部分的 GDP,但本世纪开始发生变化,中印等南方国家开始发展,从去年的俄乌战争,北约国家 70 年不打仗也就丧失了战斗力,曾经的天兵以色列 40 年不打仗现在和拖鞋党打了 70 天都打不赢,天道循环,” 是非成败转头空 “,本书反而证明 500 年来西方各大国都是兴于别人打仗,自己和平发展,衰于陷入连绵战争,开战容易止战难,王朝和国家都有兴衰,文明才能延绵。

      3
      6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大国的兴衰》

      本书出版于 1987 年,那个时候,美国总统里根的任期即将结束,美苏争霸正处于决战阶段。在这个背景下,这本研究大国兴衰的书,一面世就轰动了政坛和学术界,很快登上畅销书榜,先后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备受全球瞩目。本书的核心内容:对于大国兴衰的原因,学界有很多复杂的解释。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给出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答案,一句话:大国兴起与衰落的最终原因,是它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经济实力。第一部分,本书借欧洲各国和美国相继崛起的例子,揭示了大国兴盛的根本原因。一个大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取决于它与其他大国经济实力的对比。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第二部分,本书通过分析哈布斯堡帝国的命运,揭示了大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一个国家如果过分发展军事实力,追求对外扩张和发动大规模的战争,那么军事会反噬经济,最终导致国家的衰落。第三部分,展示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同盟战争,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中双方的力量对比情况,对比表明,在同盟战争中,胜利仍然是属于经济实力更强的一方。从这部《大国的兴衰》来看中国,我们可能需要谨慎地保护和维系而不是滥用国家的经济实力,需要在国家间竞争中通过平衡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来改变自身与他国的力量对比,需要在盟友的寻求中重视那些高质量的国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虽然有些宏观 但确实对近代世界和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新的思考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