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100个命题、100个故事、100个观点逐一解析,系统呈现了一位成功企业家的经营智慧。

内容简介

这本书为作者宋志平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MBA讲堂的授课实录,共分战略、管理、创新、文化四个专题。作者立足40年深厚的企业实践和丰富见闻,抽丝剥茧,梳理出专业化和多元化、自我滚动和联合重组、集权管理和分权管理、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竞争和竞合、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等20对迷思。

目录

  • 版权信息
  • 第一篇 战略
  • 迷思一 战略和管理:战略是头脑,管理是腿脚
  • 战略和管理是两码事
  • 故事1 饿着肚子想战略
  • 观点1 管理再优秀也代替不了战略
  • 管理者不是领导者
  • 故事2 北新中兴的原因
  • 观点2 领导者是眺望远方的人
  • 战略赢是大赢,战略输是大输
  • 故事3 央企要生根大行业
  • 观点3 做企业要有精兵、奇兵、铁兵、将帅
  • 董事会是战略性力量
  • 故事4 鱼从头烂
  • 观点4 董事会的责任在于创造价值
  • 做好董事长是一门艺术
  • 故事5 两个董事长一肩挑
  • 观点5 做积极的董事长
  • 迷思二 目标和资源: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
  • 战略是目标导向还是资源导向
  • 故事6 水泥!水泥!水泥!
  • 观点6 不怕没资源,就怕没目标
  • 用整合优化的方式做大做强
  • 故事7 草根央企变身巨无霸
  • 观点7 做企业要有资源整合的能力
  • 做企业要有三分天下的思想
  • 故事8 水泥版图与巴顿名言
  • 观点8 战略不是面面俱到
  • 失去机遇是最大的失误
  • 故事9 汪庄会谈端出“三盘牛肉”
  • 观点9 战略实施要靠抓住机遇
  • 奇迹越不出规律的边缘
  • 故事10 跨界掌门怎么当
  • 观点10 成功者是按规律办事的人
  • 迷思三 专业化和多元化: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
  • 专业化是立身之本
  • 故事11 从西三旗走出的隐形冠军
  • 观点11 “小而美”的企业也是成功的
  • 产业扩张的同心圆模式
  • 故事12 打到家门口的战争
  • 观点12 以适度多元对冲风险
  • 业务选择要归核化
  • 故事13 从水泥大王到三足鼎立
  • 观点13 业务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 组建业务多元的“联合舰队”
  • 故事14 做个会赚钱的东家
  • 观点14 投资应注重业务组合力
  • 选新业务是最难的事
  • 故事15 四家世界500强的接力跑
  • 观点15 选新业务坚持“三个四”
  • 迷思四 有机成长和联合重组:内生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
  • 联合重组是市场竞争的高级方式
  • 故事16 “蛇吞象”:收购徐州海螺
  • 观点16 大企业是过剩产能的终结者
  • 联合重组是高水平的经营活动
  • 故事17 走进哈佛讲堂的水泥重组案例
  • 观点17 有机成长与联合重组不是对立的
  • 联合重组是获得效益的故事
  • 故事18 只收下蛋的母鸡
  • 观点18 重组的逻辑是赚钱
  • 联合重组不应被看成垄断
  • 故事19 东北锁窑风波
  • 观点19 以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垄断
  •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
  • 故事20 水泥行业的自救
  • 观点20 把去产能和去产量结合起来
  • 迷思五 做大和做强:企业的逻辑是成长的逻辑
  • 从做大做强到做强做优
  • 故事21 在国药的任职演讲
  • 观点21 企业要做大,但不能“贪大”
  • 时时提防大企业病
  • 故事22 乔迁日的“一盆冷水”
  • 观点22 企业衰落有迹可循
  • 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 故事23 玉兰之约
  • 观点23 放下“望远镜”,拿起“放大镜”
  • 做企业要有格局和能力
  • 故事24 两材重组
  • 观点24 格局和能力决定企业未来
  • 大企业战略应是国家战略
  • 故事25 昨天·今天·明天
  • 观点25 中国的事业是企业
  • 第二篇 管理
  • 迷思六 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人与企业的价值统一
  • 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效率
  • 故事26 丰田的变与不变
  • 观点26 科学管理没有过时
  • 做企业要以人为中心
  • 故事27 点燃员工心中的火
  • 观点27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
  • 管理重在调动和发挥潜能
  • 故事28 插队时的两则趣事
  • 观点28 管理要学会“求同存异”
  • 小型涨落是进化过程
  • 故事29 “脸”比“钱”重要
  • 观点29 小冲突小矛盾未必是坏事
  • 企业要靠规范的制度约束行为
  • 故事30 新官上任三把火
  • 观点30 用制度来“治未病”
  • 迷思七 管理和经营:正确地做事,还是做正确的事
  • 搞管理靠工法
  • 故事31 中国建材的武功秘籍
  • 观点31 把好的经验做法归纳成可供复制的工法
  • 质量和信誉是永远的追求
  • 故事32 一张自罚告示
  • 观点32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 从管理到经营
  • 故事33 鲁南水泥厂里的思想撞击
  • 观点33 经营之道就是赚钱之道
  • 开展三精管理
  • 故事34 让大象也能跳舞
  • 观点34 管理的核心是精简和瘦身
  • 定价制胜
  • 故事35 拉闸限电,因“祸”得福
  • 观点35 坚持盈利的八字原则和五优方针
  • 迷思八 集权和分权: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
  • 风险可控可承受
  • 故事36 见人见物
  • 观点36 应对风险要对症下药
  • 选择适合的管控模式
  • 故事37 解散30多家子公司
  • 观点37 宜集则集,宜分则分
  • 企业分多少层为宜
  • 故事38 国药布局地市级销售网
  • 观点38 组织结构尽量扁平化
  • 格子化管控
  • 故事39 巧克力盒子里的秘密
  • 观点39 企业要杜绝“两乱”:行政乱和投资乱
  • 破除谷仓效应
  • 故事40 国际工程业务“手挽手”
  • 观点40 分家赢活力,协同赢合力
  • 迷思九 独资和股权多元化: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 股权结构不是千篇一律的
  • 故事41 走近法国企业
  • 观点41 股权没有统一模式
  • 上市妙不可言又苦不堪言
  • 故事42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
  • 观点42 上市公司必须做“优等生”
  • 新国企“新”在哪儿
  • 故事43 对话罗奇先生
  • 观点43 “央企市营”为改革探新路
  • 混合所有制是把金钥匙
  • 故事44 中国建材是不是疯了
  • 观点44 混合所有制不是“谁吃谁”
  • 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 故事45 让民企带枪参加革命
  • 观点45 混改的关键是“改”不是“混”
  • 迷思十 管理效能和机制动力:管理是生存之基,机制是源头活水
  • 管理与机制不能相互替代
  • 故事46 一封告状信与一封辞别信
  • 观点46 让人力资本参与财富分配
  • 企业应是共享平台
  • 故事47 向华为和万华取经
  • 观点47 改革需要开明的“东家”
  • 从“老三样”到“新三样”
  • 故事48 不败的纪录
  • 观点48 企业不发展是最大的国有资产流失
  • 机制革命:推开国企改革最后一扇窗
  • 故事49 时隔20年的改革试点
  • 观点49 解决好体制、制度、机制问题
  •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
  • 故事50 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
  • 观点50 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坚守、责任
  • 第三篇 创新
  • 迷思十一 万众创新和企业创新:让创新成为社会基因
  • 万众创新应与企业创新相融合
  • 故事51 对话诺奖得主费尔普斯先生
  • 观点51 构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圈
  • 创新的意义是创造效益
  • 故事52 为什么爱因斯坦不会被忘记
  • 观点52 科学与技术的目的性不同
  • 有效的创新才是好创新
  • 故事53 超薄玻璃:大国重器
  • 观点53 创新是可以学习的
  • 让创新成为一种风尚
  • 故事54 以色列:创业的国度
  • 观点54 大力弘扬创新文化
  • 迎接企业家社会
  • 故事55 德鲁克的叮嘱
  • 观点55 创新创业需要智商、情商和胆商
  • 迷思十二 持续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变与不变的平衡
  • 创新的基础是持续性创新
  • 故事56 “你喜欢水泥吗?”
  • 观点56 过早放弃核心业务是致命的
  • 既造“矛”又造“盾”
  • 故事57 “黑科技”来了
  • 观点57 不断寻找新的蓝海
  • 跨越创新的两难
  • 故事58 水泥老总的忧虑
  • 观点58 用全新的人马做全新的事
  • 勾画产业升级三条曲线
  • 故事59 中国建材可以叫中国材料了
  • 观点59 任何业务都不会一劳永逸
  • 转型不是转行
  • 故事60 给国药的“锦囊妙计”
  • 观点60 向“四化”转型升级
  • 迷思十三 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不能关起门来搞研发
  • 自主创新是必由之路
  • 故事61 挺起民族玻璃工业的脊梁
  • 观点61 自立自强才有未来
  • 吹响创新集结号
  • 故事62 发电玻璃:挂在墙上的油田
  • 观点62 创新要集众智、聚合力
  • 制造强国是模仿不来的
  • 故事63 吃惊之后看日本
  • 观点63 从模仿式创新到自主创新
  • 集成创新是一条捷径
  • 故事64 攻克碳纤维技术
  • 观点64 把做面包的技术用在蒸馒头上
  • 用重组方式进行技术创新
  • 故事65 “中国学生”收购“洋师傅”
  • 观点65 技术重组不能靠运气
  • 迷思十四 “互联网+”和“+互联网”:新思维加出新动能
  • 融入万物互联新世界
  • 故事66 北新触网
  • 观点66 用跨界与融合重塑创新体系
  • 互联网催生企业变革
  • 故事67 马云给国企掌门人上课
  • 观点67 互联网改变企业三件事
  • 制造业要主动+互联网
  • 故事68 世界水泥“梦工厂”
  • 观点68 当好互联网下半场的主角
  • 实体经济是互联网的根
  • 故事69 打造一站式跨境电商
  • 观点69 互联网虽好但不能“神化”
  • 用互联网思维把生意做活
  • 故事70 水泥+:连接上帝的科技与人类的科技
  • 观点70 “+”模式要围绕核心业务
  • 迷思十五 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既依赖技术,又依赖创意
  • 技术创新是核心动力
  • 故事71 凯盛的秘密
  • 观点71 培育核心技术要过四关
  • 把产学研拧成一股绳
  • 故事72 牵手管庄院
  • 观点72 向麻省理工学如何创新
  • 把研发当成产业
  • 故事73 药明康德的选择
  • 观点73 技术是商品,流通才有价值
  • 商业模式创新是赚钱的秘密武器
  • 故事74 让每个家庭成为能源工厂
  • 观点74 创新的生命力在于创造价值
  • 从制造业到制造服务业
  • 故事75 智慧工业
  • 观点75 统筹运用微笑曲线和武藏曲线
  • 第四篇 文化
  • 迷思十六 企业文化的正义性和宗教性: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 文化定江山
  • 故事76 北新和中国建材的文化经
  • 观点76 不接纳企业文化的人,再有才也不用
  • 用先进的文化指引心灵
  • 故事77 重组的底线:文化上不能另搞一套
  • 观点77 提防坏文化的侵蚀
  • 建立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 故事78 招聘南方水泥CEO
  • 观点78 企业文化实用第一
  • 解决文化融合的难题
  • 观点79 收人先收心
  • 观点79 重组的成功是文化融合的成功
  • 企业领导是文化领袖
  • 故事80 做个布道者
  • 观点80 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承文化
  • 迷思十七 企业成长和员工成长:对员工好就是对企业好
  • 企业应是乐生平台
  • 故事81 下岗风波
  • 观点81 员工不幸福,企业再大也毫无意义
  • 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 故事82 五朵金花
  • 观点82 员工的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 知人善用是企业成功的根本
  • 故事83 寻找“痴迷者”
  • 观点83 选人要选对,用人要趁早
  • 学习型组织永远在路上
  • 故事84 把经营的淡季变成思想的旺季
  • 观点84 教育是最好的管理
  • MBA、EMBA是必修课
  • 故事85 把干部送到商学院
  • 观点85 学商科要知行合一
  • 迷思十八 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 东西方企业文化应兼容并蓄
  • 故事86 两位东方企业家的答案
  • 观点86 是时候总结中国的商道了
  • 借鉴美日企业文化的长处
  • 故事87 珍贵的蜗居时光
  • 观点87 既要以我为主,又要博采众长
  • 我们永远是孔子的学生
  • 故事88 班门弄斧话《论语》
  • 观点88 儒家思想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
  • 包容的经营哲学
  • 故事89 一幅字的背后
  • 观点89 做企业需要包容
  • 弘扬君子之道
  • 故事90 读《君子之道》
  • 观点90 君子是人生的一面镜子
  • 迷思十九 竞争和竞合:竞争是一把双刃剑
  •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 故事91 卖产品吃闭门羹
  • 观点91 竞争是痛苦和欢乐的化合物
  • 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
  • 故事92 海螺论坛上的异见
  • 观点92 实现行业的共富和均富
  • 让我们一起走出“丛林”
  • 故事93 两家水泥巨头的对话
  • 观点93 竞争不能比狠斗勇
  • 领袖企业是行业的福音
  • 故事94 甘做蔺相如
  • 观点94 从做工厂到做市场
  • 奉行利他主义
  • 故事95 啼血杜鹃
  • 观点95 树立达人达己的价值观
  • 迷思二十 企业利润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义利相兼,以义为先
  • 站在道德高地做企业
  • 故事96 一场点击过千万的演讲
  • 观点96 一流的思想塑造一流的企业
  • 做有品格的企业
  • 故事97 汶川大爱
  • 观点97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把环境保护放在盈利之前
  • 故事98 巴黎气候大会
  • 观点98 环保不达标,宁可关工厂
  • 走合作共赢的国际化道路
  • 故事99 Lady first
  • 观点99 走出去不能“吃独食”
  • 一生做好一件事
  • 故事100 松树的风格
  • 观点100 当好“人梯”和“铺路石”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3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是一本非要好的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歌德《浮士德》中的片段:从十五六岁到今天已逾耳顺之年,一直在心里默默珍藏这几句话,时刻鞭策和激励着自己:辽阔的世界,宏伟的人生,长年累月,真诚勤奋;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常常周而复始,从不停顿;忠实于过去,而又乐于迎新,心情舒畅,目标纯正。啊!这样又会前进一程。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个伟大企业家的谆谆教导

        宋总真正体现一位企业家拥有的大格局,大事业,大作为,大情怀!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读完对真正的企业家有了莫名的崇敬!并深刻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背后那一股强大的企业家精神的支撑!       坚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坚定信念,不屈不挠。不仅对事负责,更重要的是对人负责。倾尽毕生心血,为国之事业,人民之企业做出了巨大表率!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