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行为科学的开创性研究,让未来不留遗憾的思维方式。

内容简介

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失去了方向,或者无法坚持,最终与目标背道而驰。这本书则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工具,帮助我们解决这种思维困境,以缩小我们今天是谁和明天会成为谁之间的差距。

当我们站在当下时,我们的行为与决策存在固定的心理偏好,当下的感受会被放大,使我们忽视长期目标。本书作者赫什菲尔德教授提出了“未来自我”这一人生观察视角,指出只有我们以终为始地设计当下,才能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获得更多财富,变得更加健康,并取得更高的自我成就。

结合书中提供的诸多成长型思维的实践方法,相信本书可以帮助你找到生活的原则,建立高效能的思维模式,正确审视、平衡当下的需求与未来的成长。

目录

  • 版权信息
  • 推荐序一 关于自我的管理学和金融学
  • 推荐序二 为未来的自己铺平道路
  • 推荐序三 确保每一步都在朝着终点前进
  • 序言
  • 第一部分 心理时间旅行 当穿越时空时,我们是谁?
  • 第一章 时间流逝,你会一直是“一样的”吗?
  • 从囚犯到重新做人
  • 忒修斯之船
  • 你现在还和8岁时一样吗?
  • 你的身体决定不了你是谁
  • 你的记忆决定不了你是谁
  • 答案可能是道德品质
  • 本章重点
  • 第二章 未来自我:模糊而又陌生
  • 为人父母后我还是我吗?
  • 哲学家的争论:关于自我
  • 如何看待未来自我为什么重要?
  • 生日实验:20年后的自己像是陌生人
  • 比起他人,大脑更关心“自己”
  • 感知怪癖:无法看清未来
  • 把未来自我当作陌生人,很糟糕
  • 本章重点
  • 第三章 与未来自我建立积极联系
  • 永生的前景
  • 极端情境下的思考
  • 测量你和未来的“你”的关系
  • 决策、行为与投资
  • 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 因果关系的讨论
  • 与未来连接,超越现在
  • 本章重点
  • 第二部分 思考未来 我们容易掉入的思维陷阱
  • 第四章 被放大的当下
  • 我们被锚定在当下的感觉上
  • 价值贴现
  • 当下的选择与理想中的相反
  • 偏好逆转:一种认知陷阱
  • 一只紧抓在手的麻雀胜过千只飞鸟
  • 当下更易被感知
  • 时间观念的“扭曲”
  • 什么是“当下”
  • 本章重点
  • 第五章 会思考,但不够深入
  • 用不深入的方式思考未来
  • 想让未来的自己去做当下想逃避的事
  • 原谅过去懒惰的自己
  • 对未来的感受没有今天的这么饱满
  • 从另一个人的视角预测未来
  • “是的-可恶效应”
  • 本章重点
  • 第六章 过于依赖当下的偏好做决策
  • 一时的冲动不会带来长久的快乐
  • 一个案例:迈阿密毛衣
  • 预测偏差是什么
  • 预测偏差的常见错误
  • 过去的变化大,未来的变化小
  • 历史终结错觉:看不到自己将在未来继续改变
  • 控制一些结果,而不是所有结果
  • 回到开始
  • 本章重点
  • 第三部分 设计当下 让明天比今天更好
  • 第七章 拉近未来:促进当下与未来对话
  • 进入虚拟未来
  • 个体比集体更能引起同情
  • 看见“年老”的自己
  • 遇见未来的你
  • “亲爱的未来的我”:致未来的信
  • 高中的时光胶囊
  • 本章重点
  • 第八章 对未来做出承诺并坚持
  • 一个案例:酗酒的詹姆斯·坎农
  • 总有一个当下的“你”符合未来的期待
  • 事先承诺机制
  • 了解什么样的承诺机制是对自己最有效的
  • 移除所有的诱惑选项
  • 增加适当的惩罚
  • 着陆
  • 本章重点
  • 第九章 让当下的决策变得更轻松
  • 享受美好,承受残缺
  • “好坏兼收”:在不适中寻找快乐的体验
  • 诱惑捆绑
  • 化大为小
  • 庆祝当下
  • 本章重点
  • 后记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3.8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未来之眼观现在

    终局思维是一种以未来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强调从最终目标出发,逆向推演当下的决策和行动。作者赫什费尔德在书中指出,终局思维不仅适用于企业战略规划,也能帮助个人在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思维模式的价值在于:1. 长期导向:帮助个人和企业超越短期利益,聚焦长期目标;2. 风险规避:通过预见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前制定应对策略;3. 资源优化: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最能影响未来的关键领域。为了帮助我们读者能将终局思维应用于实践,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系统的方法论,那就是:1. 明确终局目标:首先需要清晰地定义未来的理想状态,无论是企业的市场地位还是个人的职业成就;2. 逆向推演:从终局目标出发,分解出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和里程碑;3. 动态调整: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环境变化和阶段性成果,不断优化策略。此外,书中还强调了 “参照法” 的重要性,即通过分析相似产业或案例,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例如,作者以智能手机产业为参照,推断智能汽车产业的未来格局,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战略参考。书中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终局思维的实际应用价值。例如,作者详细分析了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路径,指出其技术结构和商业模式将深刻影响传统汽车制造业的格局。通过终局思维,企业可以提前布局,抢占市场先机。这种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确实值得我们参考借鉴。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与他人互动时,把你的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可能是有意义的。毕竟,即使是手机铃声或振动的嗡嗡声这样的偶然干扰,也可能会使我们倾向于关注当下,而放下与朋友和家人培养感情这种大目标。从长远来看,和他们培养感情比刷最新的社交媒体帖子更有意义。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在《终局思维》这本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终局思维的重要性,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方法,告诉你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这种思维方式。书中提到,无论是个人职业发展还是企业经营,都需要有清晰的终局目标。只有明确了最终的目标,才能更好地规划路径、分配资源,确保每一步都在朝着终点前进。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7条书评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