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助人工作是一门专业,除了具备专业的知能之外,专业伦理更是其中的关键,助人工作的目的就在提升当事人的福祉,专业人员除了对专业伦理的含义与重要性要有所了解之外,更要能知行合一,在专业行为中实践伦理的信念,表现合乎伦理的行为。

内容简介

《助人专业伦理》先就助人专业伦理的含义与重要性加以论述,并就助人专业伦理的实践之道加以剖析,为全书的发展确立脉络;再就专业伦理规范与相关法规、当事人的权益与助人专业人员责任,以及伦理辨识与伦理判断等核心课题加以阐述,以作为探讨相关实务问题的基础;最后,就资格能力与专业成长、知后同意、保密、双重关系、价值影响与多元文化、团体咨商、婚姻与家族治疗、未成年人与老人咨商、督导、测验与研究、媒体中介咨商与网络咨商等实务工作中常见之伦理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委会
  • “心之源”丛书总序
  • 作者序
  • 第一章 助人专业伦理的含义、重要性与实践
  • 第一节 前言
  • 第二节 助人专业伦理的含义
  • 一、伦理的含义
  • 二、专业伦理的含义
  • 三、助人专业伦理的含义
  • 第三节 助人专业伦理的重要性
  • 一、专业伦理渐受助人专业的重视
  • 二、助人专业伦理守则的制订反映出专业伦理的重要性
  • 第四节 助人专业伦理的实践
  • 一、助人专业伦理的实践层次
  • 二、专业伦理教育的目的
  • 三、助人专业伦理之实践机制
  • 第五节 助人专业伦理的持续关注
  • 案例1-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专业伦理规范与相关法规
  • 第一节 助人专业伦理规范
  • 一、美国助人专业伦理守则的概况
  • 二、华人助人专业伦理守则的概况
  • 三、助人专业伦理守则的相关配套规定
  • 四、助人专业伦理守则的限制
  • 第二节 助人专业伦理相关法规
  • 一、“心理师法”及其附属法规
  • 二、“社会工作师法”
  • 三、“职能治疗师法”
  • 四、助人专业相关法规
  • 五、专业伦理与法律之互动关系
  • 案例2-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当事人权益与助人专业人员责任
  • 第一节 当事人的权利
  • 一、自主权
  • 二、受益权
  • 三、免受伤害权
  • 四、公平待遇权
  • 五、要求忠诚权
  • 第二节 助人专业人员责任
  • 一、专业责任
  • 二、伦理责任
  • 三、法律责任
  • 第三节 专业体系的运作与伦理的维护
  • 一、专业伦理体系的建立
  • 二、专业伦理的维护
  • 案例3-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伦理辨识与伦理判断
  • 第一节 厘清个人的价值观
  • 一、物质价值
  • 二、生理价值
  • 三、心理价值
  • 四、精神价值
  • 五、道德价值
  • 第二节 伦理的辨识
  • 一、伦理辨识主题架构模式
  • 二、伦理考虑的时间表
  • 第三节 伦理的判断
  • 一、伦理行为的判断模式
  • 二、伦理判断的流程
  • 案例4-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资格能力与专业成长
  • 第一节 助人专业人员的资格能力
  • 一、专业知识
  • 二、专业技术
  • 三、专业经验
  • 四、专业态度
  • 第二节 资格能力的取得
  • 一、正规专业教育及训练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式
  • 四、教学效果评估
  • 五、资格检定
  • 第三节 助人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
  • 一、专业成长与继续教育
  • 二、自我成长
  • 案例5-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知后同意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知后同意的起源与意涵
  • 第二节 知后同意的相关规范
  • 第三节 知后同意的实施要素
  • 一、完整信息
  • 二、自由意愿
  • 三、资格能力
  • 四、充分理解
  • 第四节 知后同意的实施内容
  • 第五节 知后同意的实施形式
  • 案例6-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保密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保密、隐私权、沟通特权及记录的保管
  • 一、保密的意涵
  • 二、隐私权
  • 三、沟通特权
  • 四、记录的保管
  • 第二节 保密的限制:预警责任、举发与其他
  • 一、当事人同意或要求泄密
  • 二、法庭要求出庭作证
  • 三、当事人涉及诉讼案件
  • 四、预警、保护责任与举发
  • 五、监护权的要求
  • 六、婚姻与家庭咨商
  • 七、机构的特殊情境
  • 八、团体咨商
  • 九、专业需要
  • 第三节 保密责任的新挑战
  • 一、电话咨商
  • 二、网络咨商
  • 三、咨商资料的保存与转移
  • 案例7-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双重关系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双重关系的意涵
  • 第二节 非性的双重关系
  • 一、收受礼物
  • 二、服务交换
  • 三、社交关系
  • 第三节 性的双重关系
  • 第四节 双重关系的影响
  • 案例8-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价值影响与多元文化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价值与价值判断
  • 第二节 价值冲突与价值澄清
  • 第三节 强制接受价值观的伦理问题
  • 第四节 多元文化的伦理考虑
  • 案例9-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团体咨商与治疗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领导者的资格能力
  • 一、领导者的专业资格与训练
  • 二、领导者专业能力的限制
  • 第二节 成员的筛选与定向
  • 第三节 知后同意的问题
  • 一、团体的有关资料
  • 二、成员在团体中权益的资料
  • 第四节 领导者与成员的关系
  • 第五节 技术使用与避免伤害
  • 第六节 保密的伦理问题
  • 第七节 终结与追踪的伦理问题
  • 案例10-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婚姻与家族治疗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资格能力的伦理议题
  • 第二节 助人者专业责任的伦理议题
  • 第三节 知后同意的伦理议题
  • 第四节 价值观、多元文化与权力的伦理议题
  • 第五节 保密的伦理议题
  • 案例11-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二章 未成年人与老人咨商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咨商未成年当事人的伦理问题
  • 一、未成年人的权利
  • 二、家长监护权、父母的冲突与离婚的衍生问题
  • 三、机构的考虑
  • 四、知后同意权
  • 五、保密、沟通特权与记录的保管
  • 六、保密的例外、预警责任与举发
  • 七、性方面的问题
  • 八、双重关系
  • 第二节 咨商老年当事人的伦理问题
  • 一、消除对老人的悲观心态
  • 二、充实老人咨商的专业知识技能
  • 三、尊重老人的自主权
  • 四、保持咨商关系的专业性质
  • 五、保守咨商机密
  • 案例12-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案例12-2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三章 督导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督导关系中的伦理弱点
  • 第二节 督导伦理上的重要议题
  • 一、与督导者资格能力有关的伦理议题
  • 二、与督导关系有关的伦理议题
  • 三、对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 第三节 增进督导伦理的应对策略
  • 一、督导与伦理训练的加强
  • 二、督导伦理守则与专业标准的制定
  • 三、专业团体、机构及个人应对之道
  • 案例13-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四章 测验与研究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实施心理测验或心理评鉴的伦理议题
  • 一、助人专业人员是否已具备心理测验的专业知识技能?
  • 二、助人专业人员实施测验的目的是否恰当?
  • 三、助人专业人员是否有尊重当事人知后同意的权利?
  • 四、助人专业人员是否有适当的实施测验?
  • 五、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应用是否适当?
  • 六、测验资料是否有适当加以保密
  • 第二节 进行咨商与心理治疗研究的伦理议题
  • 一、研究者的责任与当事人的福祉
  • 二、知后同意的伦理问题
  • 三、欺骗的伦理问题
  • 四、控制组的伦理问题
  • 五、保密与隐私权的伦理问题
  • 六、研究报告的伦理问题
  • 案例14-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案例14-2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十五章 媒体中介咨商与网络咨商的伦理议题
  • 第一节 媒体中介咨商与网络咨商
  • 一、媒体中介咨商
  • 二、通过媒体提供咨商服务的类型
  • 第二节 媒体中介咨商的伦理议题
  • 一、资格能力的伦理议题
  • 二、机械化或去人性化的议题
  • 三、知后同意的伦理议题
  • 四、关系建立的问题
  • 五、诊断与技术使用的问题
  • 六、保密与预警
  • 七、接受咨商服务的公平性
  • 第三节 网络咨商的伦理议题
  • 一、资格能力的议题
  • 二、专业关系的议题
  • 三、知后同意
  • 四、评量、诊断与技术使用
  • 五、保密与预警
  • 六、避免伤害
  • 七、收费与广告
  • 八、多元文化的考虑
  • 九、当事人接受服务的公平性
  • 案例15-1讨论
  • 延伸议题讨论
  •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7
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讲求伦理是对天命的敬畏

    讲求伦理是对天命的敬畏;之所以修习伦理是希望用好的方式实现好的目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助人前请注意伦理!

      感谢李松蔚老师提到《助人专业伦理》一书。我在翻阅牛格正和王智弘两位老师所写的《助人专业伦理》时,对一些内容印象深刻。该书的《表 4-2 伦理考虑时间表》提供了更完整的思考。表中提到 “咨商开始阶段的伦理考虑” 是重要的,这也和《循环提问》的 “预备性会谈” 有联系。其中,“二、提供服务的问题(一)咨商师技巧、经验和训练的取得是否胜任?(二)当事人较佳的服务选择是否被考虑?”,“三、《知后同意的议题》(一)结构性的说明有关(咨商)目的、目标和技术的信息是否被执行?(二)解释有关(咨商)规定、程序和限制的信息是否被执行?” 与《循环提问》的 “澄清转介背景” 有所呼应;“(四)(咨商)处理方法的实验性质是否被说明?” 则与李松蔚老师在《循环提问》读书会的进一步补充,有所呼应。关于图中列举的《咨商开始阶段的伦理考虑》中,第二项《提供服务的问题》的第三、四条,第三项《知后同意的议题》的第三条,也补充了书中关于 “澄清转介背景” 的内容,即是否考虑了需要同时的治疗者,是否排除了冲突的双重关系,对有关寻求督导和咨商时(咨商)资料透露情况是否被说明?《助人专业伦理》书中提到:“不同的咨询阶段有不同的伦理考虑,助人专业人员应在实务过程中,通过事前的准备、实时的响应与事后的处理等方式做出完整而周延的伦理考虑,避免对当事人与社会大众伤害的发生。” 这与《循环提问》的理想会谈流程有着相互呼应。《助人专业伦理》一书中第六章《知后同意的伦理议题》的第三节《知后同意的实施要素》、第四节《知后同意的实施内容》、第五节《知后同意的实施形式》,都做了明确的说明,推荐进行进一步阅读。—— 其他内容可阅读公众号文章:《就差异进行提问前,要注意什么》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伦理也好法律也罢,始终要求心理学工作者在遵循社会规则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的帮助求助者。这本书尽管枯燥,却是专业人员的必读书目,有些东西哪怕只是了解也是对自己和求助者的一种保护。助人自助,该严谨时严谨,该抱持时抱持,守好各自的边界,在能力范围内做对事。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全国最早的两家大学出版社之一,国内一流的专业教育出版机构。出版物涉及教育、教材、文学、社科、少儿、古籍等多个领域。2009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