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71千字
字数
2022-04-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深度探讨电力能源行业变革:碳达峰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能源系统、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理解行业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配售电领域的前线实践者对国内电力能源行业,特别是配售电环节近几年和未来几十年所面临深刻变化的深度探索和思考的成果。进入2021年,电力能源行业突然面临比以往单一行业改革更强大的外部力量,推动行业走向重构重置:碳达峰碳中和迅速成为电力能源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重新定义的格式起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各类园区为主体的城市能源系统,以及双碳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同频共振,使得配电从末梢走向中枢,加快了中国电力能源行业进入“用户中心时代”。本书既对碳达峰碳中和、新型电力系统、园区能源系统和乡村振兴战略下配售电重构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深度探讨,又对配电定价、售电实务、转供电治理、配电资产盘活以及虚拟电厂等配售电重构的实务操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本书可以帮助电力能源领域从业人员、专家学者、在校师生、政府机构、资本市场分析员等深刻理解行业发展现状和方向。
目录
- 封面
- 前折页
- 书名页
- 版权
-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自序
- 目录
- 碳达峰碳中和下的配售电重构
- 1.1 双碳目标:加速构建清洁电力体系
- 1.1.1 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3060”双碳目标
- 1.1.2 清洁能源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下的重要措施
- 1.1.3 新型电力系统是消纳清洁能源的必由之路
- 1.2 用户选择:绿色、安全、经济的电力
- 1.2.1 绿电是企业用户实现碳中和的必须选择
- 1.2.2 从电价结构来看用户使用绿电的成本
- 1.2.3 创新配售电模式,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
- 1.3 配售电革命:碳中和时代的必然
- 1.3.1 配售电改革:为何而起
- 1.3.2 “源网荷储一体化”互动与优化的关键
- 1.3.3 重装上阵
- 1.4 新型配售电体系:开启用户低碳价值之路
- 1.4.1 国外电力公司低碳发展的启示
- 1.4.2 我国主要低碳约束政策
- 1.4.3 配售电企业促进用户低碳用能
- 1.4.4 以低碳电力为目标的三种配售电形态
- 参考文献
- 新型电力系统下的配售电重构
- 2.1 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定义
- 2.2 以新能源为主的系统性设计(以德国为例)
- 2.3 以新能源为主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对配售电体系的冲击
- 2.4 配售电领域的新型发展脉络
- 2.5 配售电领域的“增值服务”拓展
- 2.6 配售电重构后的新挑战——需求预测与灵活控制
- 2.7 配售电重构后的组织变化——新型组织结构
- 2.7.1 电力批发交易相关部门
- 2.7.2 风险控制部门
- 2.7.3 营销部门
- 2.7.4 IT部门
- 2.8 配售电重构示例——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配售电公司Süwag
- 2.8.1 私人客户
- 2.8.2 商业客户
- 参考文献
- 工业园区的配售电重构
- 3.1 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的战略意义
- 3.1.1 全国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基本情况
- 3.2 依托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重构工业园区配售电体系
- 3.2.1 增量配电改革现状
- 3.2.2 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面临的挑战
- 3.2.3 以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推动增量配电改革
- 3.3 园区配售电体系与智慧能源的协同发展
- 3.3.1 智慧能源发展概况及主要问题
- 3.3.2 协同智慧能源解决增量配电网发展难题
- 3.3.3 工业园区智慧能源典型供能方案
- 3.3.4 园区型智慧能源发展建议
- 参考文献
-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配售电重构
- 4.1 乡村振兴战略与碳中和战略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 4.2 新型农村配电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 4.3 我国农村配电网发展任重道远
- 4.3.1 “十三五”以来我国农村配电网加速发展
- 4.3.2 我国农村配电网当前仍然相对滞后
- 4.4 从国外实践来看农村配电网如何推动乡村发展
- 4.4.1 国外案例
- 4.4.2 经验总结
- 4.5 未来农村配售电体系发展建议
- 4.5.1 乡村配电网与新能源发展统筹规划
- 4.5.2 加强供电能力助推乡村电气化
- 4.5.3 协同发展多能互补与源网荷储一体化
- 4.5.4 加强农村配电网体制与市场机制创新
- 参考文献
- 配电定价机制重构
- 5.1 研究背景及思路
- 5.2 输配电价研究现状
- 5.3 现行输配电价定价方式及弊端
- 5.3.1 我国现行输配电定价方式
- 5.3.2 现行定价机制与配电改革的逻辑不自洽
- 5.3.3 现行定价方式对配电改革造成的严重影响
- 5.4 基于不对称管制理论的配电定价机制重构
- 5.4.1 不对称管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应用经验
- 5.4.2 不对称管制理论在配电改革中的应用
- 5.4.3 配电项目允许使用的定价方式
- 5.4.4 设计基于不对称管制理论的配电定价机制
- 5.5 经济产业园案例分析
- 5.5.1 案例基本情况
- 5.5.2 配电企业实际收入和准许收入测算比较
- 5.5.3 基于重构模型的上一级电网输配电费测算
- 5.5.4 计算结果分析
- 5.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6.1 强调配电网享有公平的电网主体地位
- 5.6.2 持续完善省级电网输配电定价及监审方法
- 5.6.3 不对称管制力度应随市场化改革进展动态调整
- 参考文献
- 售电新理念新视角
- 6.1 发展变革中的我国电力市场
- 6.1.1 以中长期交易起步的电力市场设计
- 6.1.2 以现货驱动的电力系统运行方式
- 6.2 现货模式下的售电公司交易策略
- 6.2.1 风险对冲者的交易策略
- 6.2.2 市场投机者的交易策略
- 6.2.3 现货套利者的交易策略
- 6.3 新型售电业务的预期与展望
- 6.3.1 量化交易在电力现货交易中的作用
- 6.3.2 虚拟电力交易与做市商
- 6.3.3 售电业务助力推进“双碳”目标
- 参考文献
- 治理转供电推动配售电重构
- 7.1 关于转供电
- 7.1.1 转供电的概念
- 7.1.2 转供电的现状
- 7.1.3 转供电带来的问题
- 7.2 我国近年来的转供电治理
- 7.2.1 本轮转供电治理的背景
- 7.2.2 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
- 7.2.3 各省区出台的政策
- 7.2.4 政策执行的成效
- 7.2.5 政策执行中暴露的问题
- 7.3 转供电问题的深度剖析
- 7.3.1 转供电问题的形成
- 7.3.2 转供电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
- 7.3.3 转供电加价存在的根本原因
- 7.3.4 转供电相关突出问题
- 7.4 转供电治理的原则
- 7.4.1 正视转供电存在的必然性及其独特价值
- 7.4.2 允许转供电业务回收合理成本
- 7.4.3 允许转供电业务获得合理收益
- 7.4.4 坚持责权对等原则
- 7.4.5 坚持政府监管原则
- 7.4.6 正视转供电问题的复杂性及其治理的长期性
- 7.5 发达国家转供电治理的实践
- 7.6 推动转供电治理与配售电重构的同步发展
- 7.6.1 合力推动转供电治理
- 7.6.2 将转供电治理融入配售电重构
- 参考文献
- 盘活配电资产推动配售电重构
- 8.1 用户侧配电资产
- 8.1.1 配电资产的概念
- 8.1.2 盘活用户侧配电资产的意义
- 8.2 用户侧配电网的投资
- 8.2.1 投资价值分析
- 8.2.2 投资方
- 8.2.3 合资方式
- 8.2.4 投资方式
- 8.2.5 资金来源
- 8.3 商业逻辑
- 8.3.1 核心逻辑
- 8.3.2 业务逻辑
- 8.3.3 空间逻辑
- 8.3.4 技术逻辑
- 8.3.5 估值逻辑
- 8.3.6 退出逻辑
- 8.3.7 投资策略
- 8.3.8 经营策略
- 8.3.9 重视风险
- 8.4 运用REITs盘活配电资产
- 8.4.1 REITs简介
- 8.4.2 REITs对发起人的意义
- 8.4.3 REITs对配电资产盘活的适用性
- 8.4.4 对城市配电资产管理公司发行REITs的建议
- 8.5 推动地方配电资产盘活的建议
- 8.5.1 工作原则
- 8.5.2 工作步骤
- 8.5.3 工作目标
- 8.6 配电资产盘活的其他相关问题
- 8.6.1 政策问题
- 8.6.2 市场问题
- 8.6.3 与电网公司的关系问题
- 参考文献
- 发展虚拟电厂推动配售电重构
- 9.1 什么是虚拟电厂
- 9.2 虚拟电厂的三类资源
- 9.2.1 可调(可中断)负荷
- 9.2.2 分布式电源
- 9.2.3 储能
- 9.3 虚拟电厂发展的三个阶段
- 9.3.1 第一阶段:邀约型虚拟电厂
- 9.3.2 第二阶段:市场型虚拟电厂
- 9.3.3 第三阶段:跨空间自主调度型虚拟电厂
- 9.4 理解虚拟电厂的五个视角
- 9.4.1 从需求侧管理到需求响应的角度
- 9.4.2 从电力市场建设和电力市场运营稳定的角度
- 9.4.3 从综合资源规划的角度
- 9.4.4 从能源互联网的角度
- 9.4.5 从能源革命的角度
- 9.5 小结
- 参考文献
- 体制改革助力配售电重构
- 10.1 能源民主集中和“双碳”目标的推进
- 10.1.1 能源民主集中的内涵
- 10.1.2 能源民主的回归
- 10.1.3 能源民主集中的必要性
- 10.1.4 能源民主集中的实例
- 10.1.5 小结
- 10.2 从电力行政许可到综合能源特许经营
- 10.2.1 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发展
- 10.2.2 电力行业从政企合一到政企分开、行政许可
- 10.2.3 配电领域从行政许可到特许经营的可行性
- 10.2.4 综合能源特许经营是未来趋势
- 10.3 推动中国电力行业治理能力现代化
- 10.3.1 传统电网企业的多元角色
- 10.3.2 电网投资的监管
- 10.3.3 电网的产权关系
- 10.3.4 用电侧的权益
- 10.3.5 完善电力行业治理
- 参考文献
- 后折页
- 封底
展开全部
出版方
机械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全国优秀出版社,自1952年成立以来,坚持为科技、为教育服务,以向行业、向学校提供优质、权威的精神产品为宗旨,以“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己任,产业结构不断完善,已由传统的图书出版向着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电子商务一体化延伸,现已发展为多领域、多学科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汽车、计算机、经济管理、建筑、ELT、科普以及教材、教辅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