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让孩子告别磨蹭拖拉,让家长不再焦虑迷茫。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三部分,层层递进,一步步指导家长培养孩子的高自我认同:

第一部分,家长心态调整。情绪源于看法,家长情绪化的教育方式只会拉低孩子的自我认同。只有家长拥有稳定的内核,才能帮助孩子塑造高自我认同。本书通过觉察和区分两个调节系统,让家长保持情绪平稳,降低育儿焦虑,停止做破坏孩子自我认同的行为。

第二部分,真正读懂孩子,为塑造孩子的高自我认同搭建桥梁。通过了解教育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知识,家长可以进一步从内在读懂孩子、“看见”孩子,学会因材施教,与孩子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

第三部分,培养孩子的高自我认同。本书带领家长塑造孩子的高自我认同,让家长从“盯着学、催着学”的教育模式中解脱出来,让孩子真正拥有内驱力,自主自律地学习。

目录

  • 版权信息
  • 前言 去等一朵花开
  • 第一部分 父母内核稳定 一切教育的基石
  • 第一章 觉察 拥有稳定内核的开始
  • 第一节 万法唯心造,情绪来源于看法
  • 第二节 踩下刹车,找到你的情绪开关
  • 第三节 对错潜意识信念——“你错没错?你错哪儿啦?”
  • 第四节 完美潜意识信念——“你真让我感到失望!”
  • 第五节 回避潜意识信念——“这有什么好难过的?”
  • 第六节 担心潜意识信念——“如果我……,他会不会……”
  • 第二章 区分 消解情绪的顶级智慧
  • 第一节 分清事实和演绎——育儿要有定力
  • 第二节 把握教育尺度——育儿要有边界
  • 第三节 一体多面思考——育儿要有宽度
  • 第四节 看目标分主次——育儿要有魄力
  • 第五节 站高一线——育儿要有方向
  • 第三章 育儿即愈己 自我调节实操
  • 第一节 一切发生皆有利于我
  • 第二节 允许一切发生
  • 第三节 育儿不是完成指标
  • 第四节 生命是一场和未知握手的旅程
  • 第五节 先完成,再完美
  • 第二部分 读懂孩子 塑造高自我认同的桥梁
  • 第四章 认知 解码孩子的认知世界
  • 第一节 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3~12岁心智成长密码
  • 第二节 不是孩子故意和你作对,而是认知发展局限——儿童对情境的认知并不基于客观事实
  • 第三节 不是孩子故意惹你生气,而是大脑未发育成熟——大脑发展局限导致儿童看问题是短视的
  • 第四节 不是孩子畏难软弱,而是思维发展局限——儿童看待问题是二元对立的
  • 第五章 心态 解码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 第一节 拖拉磨蹭——不是懒,而是内耗太大
  • 第二节 注意力不集中——不是贪玩,而是焦虑
  • 第三节 学习敷衍——不是无所谓,而是觉得自己不重要
  • 第四节 写作业情绪崩溃——不是耍赖,而是在挫败感中挣扎
  • 第五节 不愿认错——不是死犟,而是心理能量低
  • 第六节 讨好小朋友——不是软弱,而是不配得感
  • 第七节 非暴力不合作——不是消极抵抗,而是维护自尊
  • 第三部分 高自我认同 孩子自驱的土壤
  • 第六章 高自我认同 孩子自主学习的地基
  • 第一节 高自我认同带来自律,低自我认同带来自暴自弃
  • 第二节 如何培养一个具有高自我认同的孩子
  • 第七章 培养高自我认同的六大关键点
  • 第一节 孩子认为重要才是重要
  • 第二节 唯一的要求“说到做到”
  • 第三节 时间点要明确
  • 第四节 父母的身份是支持者
  • 第五节 复盘“行得通”或者“行不通”
  • 第六节 觉察和区分贯穿始终
  • 第八章 升级与放手 与孩子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
  • 第一节 升级——自驱力启动的开端
  • 第二节 放手——让齿轮自动自发转动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自我认同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

    孩子缺乏持久的自主驱动力,根子在于 “自我认同” 的缺失或扭曲。本书作者摒弃了零散技巧的堆砌,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层次清晰的三步系统框架:清理认知干扰、建立情感联结、启动行动内驱,每一步都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路径。“清理认知干扰” 是基石。书中犀利剖析了那些无形中侵蚀孩子自信的 “有毒声音”—— 来自成人世界的过度批判、不切实际的比较、充满焦虑的预期。作者引导家长成为孩子认知的 “清道夫”,识别并剥离这些负面评价,帮助孩子看清 “我本来的样子”,而非 “别人眼中应然的样子”。书中一个案例印象深刻:家长停止用 “别人家的孩子” 施压,转而引导孩子客观描述自身解题过程,孩子反而开始主动反思并寻求更优解法 —— 当外界杂音消退,孩子内在的思考力方能浮现。第二步 “建立情感联结”,则是为驱动引擎注入温暖燃料。它要求家长真正 “看见” 孩子 —— 看见其努力过程本身的价值,看见其情绪背后的真实需求,而不仅仅是结果是否符合期待。书中强调,这种联结基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安全感的源泉。当孩子确信 “无论成功与否,我都被接纳”,其探索未知、承受挫折的勇气才会自然生发。作者提供的具体沟通策略,如 “描述性赞赏” 替代笼统表扬、“共情式倾听” 代替急于纠错,都是建立这种深度联结的实用工具。最终,“启动行动内驱” 水到渠成。当孩子卸下认知包袱,内心充盈情感力量,真正的内驱力便如活泉涌流。作者尤其强调 “自主感” 与 “胜任感” 的双轮驱动:赋予孩子在其能力范围内适度的选择权(如何时学、先学哪科),同时通过任务拆解,确保其能通过努力不断体验 “我能行” 的小胜利。这种基于自我效能感的内驱,将远比外部奖惩更为持久和深入。

      1
      1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