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类型
8.2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62千字
字数
2023-01-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改变世界经济的三天,深刻影响美国全球地位的秘密会议。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美国经济霸权面临多重挑战。为维护其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权,1971年8月13—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其智囊在戴维营就全球货币体系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秘密会议”。这次会议仅进行了短短三天,但这短短的“戴维营三天”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的三天”。
在这次会议上,美国做出了美元与黄金脱钩的重大决定。这个决定对全球货币体系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本书作者曾在四届美国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他通过查阅大量史实资料、采访戴维营会议亲历者等,真实记录了1971年戴维营会议这一国际货币历史上的关键转折点,讲述了那个周末发生的全部故事,分析了其对美国经济和世界市场的影响,对我们理解美国经济政策、加强对美国的认识,乃至对如何应对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
版权信息
-
重磅推荐
-
推荐序 改变世界经济的三天
-
引言
-
第一部分 “巨幕”拉开
-
第一章 尼克松上任
-
第二章 经济危机
-
第三章 对美元的挤兑
-
第二部分 “演员”阵容
-
第四章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
第五章 小约翰·包登·康纳利
-
第六章 保罗·阿道夫·沃尔克
-
第七章 阿瑟·弗兰克·伯恩斯
-
第八章 乔治·普拉特·舒尔茨
-
第九章 彼得·乔治·彼得森
-
第十章 其他的参与者——保罗·麦克拉肯和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
-
第三部分 “正剧”上演——那个周末的故事
-
第十一章 门口的狼
-
第十二章 8月13日,星期五
-
第十三章 8月14日,星期六
-
第十四章 8月15日,星期日
-
第四部分 尾声
-
第十五章 余波
-
第十六章 终点线
-
第十七章 远见
-
第十八章 回顾那个周末
-
作者手记
-
致谢
-
关键人物和职位
-
参考文献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见证历史
好书, 很喜欢这类写法,把历史用细致的镜头细节进行陈述,把读者拉进历史,如同亲历,不说教,不煽情,让读者自我判断,体会到伟大时刻是如何产生的,52 年前的戴维营普通的周末,开创了历史,必将影响深远。其中主角尼克松,之前广为人知的是对中国的破冰之旅,达成越战停战协议,“水门事件” 丑闻。其实最关键的是这次戴维营的三日,结束金本位体系,从而进入金融美元霸权体系。如同中国 93 年的分税制改革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在人类历史上,货币常识上都需要依托实物,远古开始的铸币,贵金属,实体物资直到这次戴维营会议后,拉开了用政府信用背书,其实是华尔街金融集团主宰的篇章,金融资本跨越了国界,美国是通过华尔街统治全球(当然有世界各地的驻军维护秩序),全书生动的也隐晦的在 52 年前就写出,日德法等国政府面对帝国强权的无奈,“美国优先” 就是华尔街优先,1970 年当时美国政府财政赤字 110 亿美元,而现在每年都是万亿美元赤字的规模(1.37 万亿),如此的烂发钞票,政府还没有破产,就是华尔街利用金融武器,不断收割全世界。崇祯的破产是土地农业经济产出有限,华尔街建立在科技还在进步演化阶段,52 年从人类历史发展看很短暂,是奇迹还是泡沫拭目以待。
布雷顿森林如何退出历史舞台
本来只是被标题吸引到,就想说随便翻一翻,没想到真是捡到宝了。读起来像一本小说,但却是一部关于历史、政治和经济的作品,阅读起来相当的畅快淋漓。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关于黄金与承诺、秘密与惊喜、冲突与合作的故事。作者加藤教授叙事的方式相当的沉稳,用大量的事实做背景,并将三日约会的主角尼克松、基辛格、康纳利、伯恩斯...... 等人物,介绍的相当完整丰富,这一段我觉得相当重要。透过前面稍嫌繁复的铺垫,才能让我们读者更好的理解半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件关于国际货币体系巨变的故事细节与决策过程,更好的了解他们为何做出如此决定。更值得称赞的是加藤教授没有刻意的批判化、情绪化,而是用相对平和的文笔,清晰地解释了各种复杂事务,并揭示了美国在领导全球和自我保护之间的竞争性矛盾。从历史批判的角度分析了美国在当时对世界所起到的影响及作用,包括在实行民族主义和是否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之间的持续矛盾,情节相当引人入胜。而这种紧张关系至今依然存在,且影响了拜登总统在恢复美国盟友关系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戴维营三天》揭示了一个核心历史教训:大国在实力相对衰落时,其战略调整方式将深刻塑造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尼克松的戴维营决策虽然解决了美国的短期黄金危机,但也开启了货币无锚时代,埋下了金融不稳定的种子。同样,特朗普的 “美国优先” 政策可能缓解国内政治压力,但其对多边主义的系统性破坏和国际信任的侵蚀,长期看将弱化美国的制度性权力基础。历史表明,霸权转型期需要的是精巧的战略平衡:一方面承认力量对比变化的现实,调整承诺范围;另一方面维护国际制度的稳定,避免无序解体。尼克松在戴维营之后迅速启动与盟国的《史密森协定》谈判,并历史性访问中国开启战略对话,体现了这种平衡意识。而特朗普 2.0 的 “交易主义 2.0” 则缺乏这种战略远见,将短期国内政治收益置于国际体系稳定之上。当前世界正处于一个更为复杂的多极转型期,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崛起,非国家行为体影响力增强,气候变化等跨国挑战凸显。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面临的真正考验不是如何维持单极霸权,而是如何引导国际体系实现有序转型。戴维营的历史提醒我们:战略收缩不等于孤立主义,力量再平衡需要智慧而非蛮力。大国在定义国家利益时,需有超越短期政治考量的历史视野 —— 因为今日的选择,将成为明日的历史节点。
- 查看全部4条书评
出版方
中译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有限公司是原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的出版板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是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翻译出版机构,先后隶属于国家出版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中译出版社业务由单一出版联合国读物发展到译介出版世界各国的优秀作品,由出版语言翻译类著作发展到出版各类综合性书籍,逐步形成了以中译国际、中译外语、中译少儿、中译社科、中译财经为主要内容的出版格局。年出版新书500余种,输出版权160余种。
中译出版社立足于国际化定位,全面推动文化繁荣和出版“走出去”战略。出版社秉承高标准与高品质的宗旨,积累了大量蜚声海内外的知名翻译家、语言学家、作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优质作者资源,策划出版了一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精品力作,为沟通中外,实现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架起了文化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