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诺奖得主罗素风靡世界90年的幸福追寻宝典。精神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放过自己就能走上幸福之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典心理自助实用手册,直接反思生活中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如通过兴致、情爱、家庭、工作、闲情逸致等。

作者给书中的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和清晰、坦率、真诚的剖析论证;他所开列的药方,也都是亲历亲见,并且实践证明有效提升了他的幸福感,所以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作者序
  • 译者弁言
  • 不幸福的原因
  • 01 什么使人不快乐?
  • 02 浪漫底克的忧郁
  • 03 竞争
  • 04 论烦闷与兴奋
  • 05 疲劳
  • 06 嫉妒
  • 07 犯罪意识
  • 08 被虐狂
  • 09 畏惧舆论
  • 幸福的原因
  • 10 快乐还可能么?
  • 11 兴致
  • 12 情爱
  • 13 家庭
  • 14 工作
  • 15 闲情
  • 16 努力与舍弃
  • 17 幸福的人
  • 三个圈独家文学手册
  • 导读 罗素的幸福处方:我们为何在苦熬?
  • 解读 罗素的幸福观给我们的精神抚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8
18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精神内耗就是不放过自己,放过自己就能走上幸福之路!

    《幸福之路》是诺奖得主罗素写给精神内耗者的实用自助手册。罗素年轻时就认为:“人的幸福应该是一切行动的目标。”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他目睹了人们面临的种种困境:外界带来的苦难,还有竞争、内耗、焦虑、疲惫等内在的痛苦。《幸福之路》就是针对内在的痛苦,提供的减少精神内耗的方法。他相信有烦恼的人,通过适当的努力就可以变得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在这本书里,罗素为幸福开出了药方,并对此做出了三点说明:第一,他自己亲身试验有效;第二,可适用于绝大多数人,并不要求你有特殊的天赋或优渥的家境;第三,可以通过个体的恰当努力而达成,并不复杂。同时,罗素在这本书里主要探讨的问题,也可以被归纳为三点,分别是:幸福是可追求的吗?我们为什么会不幸福?我们如何才能追求到幸福?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幸福之路 - 罗伯特・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1950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一生驰骋于数学、逻辑、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道德、宗教、教育等各个领域,写下了六十多部著作和大量文章,对 20 世纪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誉为 “世纪的智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幸福之路》等。本人喜欢的句子:一、走出自我陷溺的怪圈 1、就像所有受过清教徒教育的人一样,我有对自身的罪恶、愚蠢、短处反复反省的习惯。我认为自己 — 这观点无疑公正 — 是个悲惨的人。逐渐地,我学着对自我和自我的不足不以为意,把注意力转移到外界:世界的现况、多样的知识、我喜欢的人等等。的确,对外在的兴趣,可能带给我不同的痛苦:世界陷入战火、知识难以获得、朋友逝去。但是这些痛苦不像自我嫌恶,会摧毁基本的生活质量;对外在的兴趣会促进行动,只要这种兴趣还在,就完全可以防止无聊造成的空虚。相反,对自我的兴趣无法启发任何积极的行动。2、自我陷溺的人有很多种,自罪、自恋以及自大是最常见的三种。二、拜伦式不幸 3、很多女性,尤其是富有的社会女性,对爱的感觉已然枯竭,取而代之的是希望所有的男性都仰慕自己的强大欲望。这样的女性如果确定某个男性爱上她,这个男人对她也就一无用处了。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男性身上,不过比较少些。最有名的例子是《危险关系》中的 “英雄”,当虚荣被提升到这样的高度,那么他对任何人都不会有真心的兴趣,也不可能从爱中得到真实的满足。而对爱之外的东西的兴趣更是未带来任何收获。4、一个只关心自己的人得不到他人的喜爱,认为全世界都该爱慕他的人不太可能成就事业。就算他成功了,他也不会获得完整的快乐,因为人性绝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以自我为中心,而自恋者对自我的局限,和那些自罪者没什么两样。原始人可能对自己的狩猎技巧感到自傲,但同时他也享受追逐猎物。虚荣,当超过某种程度,会把所有活动的乐趣都消灭殆尽,最终无可避免地归零。自恋的一个经常性成因是自卑,治愈自恋的方式是培养对自我的尊重,而自尊只有通过成功地完成由外在兴趣启发的活动才能得到。5、一个人若在年轻时被剥夺某种正常的满足,就会成为典型的不快乐的人,开始重视此种满足远远超过他种满足,一味地追求该种满足,从事的所有活动都围绕于得到该种满足。然而,当今有一种现象发展得更为普遍:当一个人感到完全的挫败,他会放弃寻求任何形式的满足,只想办法转移注意力或是设法遗忘,进而成为 “快乐” 的献身者,也就是说,借着少活在当下而让生命变得可以忍受。6、空虚是因为生命的基本需要太容易取得而产生的一种感觉,人类和所有动物一样,都需要为生活而努力,某些极富裕者,可轻而易举地满足他们所有的欲望,任何事都不需费吹灰之力就可完成,却也因此失去了基本的快乐。那些想要什么就能得到的人,当然不会认为努力达成愿望可以带来快乐。一个拥有一切的人,居然不快乐?如果这个人有哲学素养,那么他一定会认为,人类的生命基本上是可怜的。他忘记了,欠缺某些想要的东西,是快乐的必要条件。7、《旧约圣经》里《传道书》: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没有人记得过去的事。所有河流都流入大海,大海却填不满。8、抱持着结果论,认力现在的一切努力,其价值取决于未来的成果,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除非每个部分都有其价值,要不然最终的整合也不会有价值。生命并不是一出主角经历千辛万苦最后得到快乐结局作为补偿的戏剧。9、我并没有失去对爱的信仰,但我相信的爱绝非维多利亚式的爱。爱有冒险性,令人开眼界,它能让人学到好多,却不至于让人忘记邪恶,更不会假装神圣无邪。令人期盼的爱之所以会有那些特质,是由于对性的忌讳。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深信性是邪恶的,因此那些可允许的性被附加了许多夸张的形容词。旧时对性的饥渴比现代更甚,无怪乎人们,尤其是那些修道者夸大了性的重要。10、我们重视爱的第一原因,是爱本身就是幸福的源泉,这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其他原因的基础。爱不仅是快乐的源泉,它的消失也是痛苦的来源。爱之所以被歌味,还因为它可以增进所有最好的欢乐,像是音乐、山里的目出以及满月下的海洋带来的快乐。一个从来没在心爱的女人陪伴下欣赏这些美好事物的男人,无法体会这些美好事物可以给他的最大价值。再者,爱可以打破自我的坚硬外壳,因为爱是生物的合作模式,是实现彼此的本能目标所必需的一种情感。11、爱是导致合作的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情感形式,而那些曾经经历过爱的人,不管其程度为何,皆不会认为最高的善和他们所爱的人无关。这样说来,父母之爱更是强大,但父母之爱的极致是他们之间的爱的产物。我不想假装爱的最高形式是很普遍的,但我坚持我的论点,即只有在爱的最高形式中,爱才可以揭露其在他种情况下无法触及的价值,一种怀疑论者无法触及的价值,虽然怀疑论者可能还是把无法得到爱归咎于他们的怀疑主义。12、真爱是永恒的火焰,在心中持续地燃烧,从不生病,从不死亡,从不冷却,从不转向。13、要感受悲剧,人必须要了解他所处的世界,不仅仅是用心灵去感受,还要用生命和激情去感受。三、拼命工作,直到永远失去快乐 14、如果他渴求成功,并全心全意地认为男人的责任是成功,认为男人若不这样做就是可怜虫,那么这个男人会一直过分执着,过分焦虑,得不到快乐。对我来说,我愿意用钱换取惬意的闲暇时光。15、就某些层面来说,金钱能大大地增进幸福,但这是有限度的。总之,我坚信,成功只是构成幸福的元素之一,如果不惜以牺牲所有的一切来得到它,那么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16、竞争观不但毒害了工作,也毒害了休闲。那种安静且可舒缓神经的休闲让人觉得无趣。竞争的脚步愈来愈快,最终只有药物和彻底的崩解才能结束这局面。治疗的方法是,承认合理和安静的享受,是平衡的理想生活的一部分。四、无聊和刺激 17、

          转发
          2
        • 查看全部6条书评

        出版方

        读客文化

        读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6年。创立以来,读客文化是中国书业品牌影响力领先、营销模式领先、生产方式领先的专业出版机构。连续推出《藏地密码》《岛上书店》《大江大河》《丝绸之路》《银河帝国》《巨人的陨落》《漫长的告别》《局外人》《无声告白》《半小时漫画系列》等超级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