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类型
7.6
豆瓣评分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168千字
字数
2016-03-10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一本情感人类学方面的民族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情感人类学方面的民族志,尝试将西方情感人类学理论运用到中国的经验研究中,同时借此反思西方人类学对中国人情感生活的表述,并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对地方性概念--"心上"与"狂耍"。本书的民族志考察对象为甘肃省西和县的乞巧,作者严格遵从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西和县完成了为期一年的田野调查。全书的主体部分按照西和乞巧的仪式过程依次展开,在关注鲜活的仪式参与者的前提下,西和乞巧仪式展示出了兼具祭神和娱乐的双重性,也展示出仪式参与者在不同生活情境中的两种相辅相成又充满张力的情感类型,即"定向性情感"和在本书中发现和命名的"非定向性情感",从中可以看到西和人如何通过仪式活动释放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被压抑的情感,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类似乞巧的其他文化活动来关注自己的"心上"。本书在结论部分指出,"非定向性情感"的提出是强调要将人作为整体来看待,这是对理性主义的一种反思,同时也在于指出情感自觉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主体生成的可能性。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乞巧与“心上”
- 第一章 田野情愫与情感的奥秘
- 第一节 田野
- 第二节 背景与词汇
- 第三节 情感人类学
-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与定向性情感
- 第一节 家庭礼仪
- 第二节 当地的人观
- 第三节 女性想象与女性角色
- 第四节 西和女性的定向性情感
- 第三章 前奏:离开之梦的魔力
- 第一节 站在门坎上
- 第二节 多重奏的空间
- 第三节 年龄组
- 第四节 生活技艺的媲美
- 第四章 开端:“乞巧娘娘”
- 第一节 “看日子”:西和人的时间观念
- 第二节 仪式中的集体情感
- 第三节 社火与男人
- 第四节 “集体情感”及其局限
- 第五章 狂欢:“狂巧娘娘”与非定向性情感
- 第一节 轻与重
- 第二节 “心上”与“狂耍”
- 第三节 “狂巧娘娘”
- 第四节 耍社火
- 第五节 非定向性情感
- 第六章 落幕:“谢将”中的最后狂欢
- 第一节 时间禁忌
- 第二节 最后的狂欢
- 第三节 “上台”狂欢?
- 第七章 结语:乞巧与“心上”的人类学意
- 第一节 西和乞巧的多重维度
- 第二节 消极情感与积极情感
- 第三节 情感自觉与社会主体
- 第四节 来自情感人类学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是石头要开花的时候了” (代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是在1979年,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恢复了北京大学出版社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雄厚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 北大出版社注意对教材进行全面追踪,捕捉信息,及时修订,以跟上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反映该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保持北大版教材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