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自1993年由黄风教授第一次翻译成中文以来,本书已经被列为中国刑法学研习者的必读书目。

内容简介

《论犯罪与刑罚》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被誉为刑法学乃至法学领域里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原著初版于1764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全书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法改革,力倡罪刑相适应的近代量刑原则。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极大声誉,被翻译为多种文字,它对于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及其刑事法律理论
  • 致读者
  • 一、引言
  • 二、刑罚的起源 惩罚权
  • 三、结论
  • 四、对法律的解释
  • 五、法律的含混性
  • 六、关于逮捕
  • 七、犯罪嫌疑和审判形式
  • 八、证人
  • 九、秘密控告
  • 十、提示性讯问 口供
  • 十一、宣誓
  • 十二、刑讯
  • 十三、程序和时效
  • 十四、犯意 共犯 不予处罚
  • 十五、刑罚的宽和
  • 十六、关于死刑
  • 十七、驱逐和没收财产
  • 十八、耻辱
  • 十九、刑罚的及时性
  • 二十、刑罚的确定性和必定性 恩赦
  • 二十一、庇护
  • 二十二、悬赏
  • 二十三、刑罚与犯罪相对称
  • 二十四、衡量犯罪的标尺
  • 二十五、犯罪的分类
  • 二十六、叛逆罪
  • 二十七、侵犯私人安全的犯罪 暴侵
  • 二十八、侮辱
  • 二十九、决斗
  • 三十、盗窃
  • 三十一、走私
  • 三十二、关于债务人
  • 三十三、关于公共秩序
  • 三十四、关于政治惰性
  • 三十五、关于自杀和流亡
  • 三十六、难以证明的犯罪
  • 三十七、一类特殊的犯罪
  • 三十八、虚伪的功利观念
  • 三十九、关于家庭精神
  • 四十、关于国库
  • 四十一、如何预防犯罪
  • 四十二、总结
  • 译后记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5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本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废除死刑的观念,拉开了死刑废止的序幕,同时贝卡利亚还归纳出刑法的一种基本观念,这些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刑法制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论犯罪与刑罚》

      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三个伟大观念:最重要的观念当然是废除死刑。因为国家没有权力适用死刑,死刑没有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死刑还会起反作用,它会让人们怜悯受刑人,让刑罚的效果大打折扣,更为可怕的是,死刑还会毒化人的心灵,让人变得残忍,导致犯罪的增多。其次是贝卡利亚确定了现代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法律的规定应当尽可能的明确,最大限度地降低法官解释法律的可能。无论是立法权还是司法权都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最后,我们讲述了贝卡利亚关于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这个观点。他认为刑罚的目的不是摧残折磨,也不是消除一个已经犯下的罪行,而仅仅在于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并规劝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在《论犯罪与刑罚》的最后,贝卡利亚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为这三个重要观念做了一总结: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说,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须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相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薄薄一本,内容却极其过瘾。赞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5条书评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