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告别无效拖延、减轻工作压力的颠覆性时间管理体系,迅速提高工作效能的行动手册。

内容简介

如何打破紧急性的“暴政”,让自由支配时间数倍增加?工作总是处于一种“被打断”的状态,不停地忙着四处灭火;重要的事项一拖再拖,精力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自己却没有得到提升;总把“我太忙了”作为口头禅,只能应付眼前的工作和生活,没有考虑长远的发展。

我们总是陷入繁忙的状态,给自己营造一种“我是个重要人物”的假象,而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会提起自己有多忙,他们不仅肩负更重的责任,还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高效能和自律力。在《时间管理的奇迹》中,自律策略导师罗里·瓦登总结了全球500强和独角兽企业优秀的领导者、创业者和管理者运用多年的实用方法,分享了他独创性的三维时间管理优先矩阵与聚焦漏斗模型,这些理论和技巧都通过了残酷现实千万次的试炼与检验。

本书不仅将颠覆你长久以来对时间管理的认知,更能提升你对自己情感的管理能力,助你在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时代摆脱迷茫与焦虑,向意义重大的目标主动迈进,真正提高工作效能,创造理想人生的奇迹!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致中国读者信
  • 权威推荐
  • 关于作者
  • 第1章 颠覆你认知的时间倍增术
  • “平衡”是个伪命题
  • “清闲的生活”不该是你的终极目标
  • 有钱人更愿意用成果换报酬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2章 传统的时间管理仍然还有局限
  • 你管理不了时间,但你可以管理自己
  • 别让“紧急性”蒙住了双眼
  • 当有限的时间遇上无限的任务时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3章 让你时间倍增的重要元素:意义与情感
  • 放眼长远,让选择更有意义
  • 时间倍增大师一天中的第25小时
  • 管理时间,更要管理情感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4章 消除(Eliminate)忽略没有必要做的事情
  • 消除:能创造最多时间的关键策略
  • 完全没必要的事项
  • 不必铺垫,不必解释,直接忽略
  • 连续7年花式说“不”,为何还能让对方心怀感激?
  • 聚焦漏斗模型:时间倍增大师的思维流程图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5章 自动化(Automate)敢于投资,降低你的隐性成本
  • 成功人士的“倍增复利算法”
  • 投资自动化系统,主动“创造”更多时间
  • 能为你“创造时间”的自动化事项
  • 建立标准流程:短期的投入,长久的回报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6章 委派(Delegate)包容“不完美”,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做好
  • 被视而不见的“时间投资回报率”
  • 你的时间应该值多少钱?
  • 给他人机会,给自己时间
  • 运用商业法则打理自己的生活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7章 刻意拖延(Procrastinate)刻意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
  • “拖延症”和“刻意拖延”的区别在哪?
  • 最后一分钟,才是最合适的一分钟
  • 别让“截止日期”限制了你
  • 可以暂时不去管的事情
  • 批量化处理,把每一次的效率最大化
  • 实现梦想的方式,有时候是“等待”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8章 专注(Concentrate)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干扰
  • 一次只专注于一件事
  • 别再无休止地迎合他人
  • 集中精力做大事
  • 已经认定,就别再迟疑!
  • 时间倍增大师手记
  • 第9章 用有限的资源,让你的成果倍增
  • 最宝贵的商业成本:时间
  • 如何让团队的时间倍增?
  • 行动才能决定一切
  • 你就是未来的时间倍增大师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0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个人管理三件套之一:时间管理的5层聚焦漏斗

    凡是涉及个人管理基础三件套:精力管理,时间管理,和注意力管理。我一般都会翻翻看有没有什么新 “亮点”,以便持续精进。这次是有意外收获,本书帮助我建立了一套时间管理的基础框架,可以容纳我以往所学到的各种时间管理技巧。::** 消除:能创造最多时间的关键策略 **::* 完美并不意味着再没有什么东西可增添,而是再没什么东西可删减。* 给自己忽略的权限,不必铺垫,不必解释,直接不搭理即可! * 其实你每天都在说 “不”。你要么在有意地对不重要的事情说 “不”,要么在无意中对重要的事情说 “不”。> “懒惰” 的总裁:“那些会议根本用不着我参加!”::** 自动化 - Automate 敢于投资,降低你的机会成本 / 隐性成本。**::* 建立标准流程 SOP:短期的投入,长久的回报。这一招我在日常工作中经常运用。无论你工作得多快,无论你多聪明,无论你的热情有多么高涨,一家公司的业绩,永远取决于其工作系统的优劣。* 书中还列出了一批常见的能为你 “创造时间” 的自动化事项,颇有 “程序员思维 “,例如:常见问答,无谓的重复造轮子,数据同步备份,在线学习管理等。> 大多数人要么在优柔寡断中看着良机溜走而不敢轻举妄动,要么贸然投入到完全陌生的新领域。这里面可以运用 G.R.O.W. 原则(这个缩写和《高绩效教练》里的 GROW 原则刚好重名)::** 委派 - Delegate,包容 “不完美”,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做好 **::** 运用时间投资回报率 ROM/ROTI,遵循 30 倍法则 **> 现在正坐在商务舱的一位教授教过我:“在决定是否应该把某项任务委派给他人时,你应遵循 30 倍法则。也就是说,如果你这样的专业人员完成某项日常任务需 5 分钟,那么你应该计划花费 150 分钟(5 分钟 ×30)来指导下属完成它。这 150 分钟,并不是一次性投入,你可以把它分配在几个月里,帮助下属慢慢掌握技能。”> 之后,教授解释了这条法则背后的数学逻辑。“如果一项任务,每天需要花费你 5 分钟,按一年 250 个工作日算,每年你要花 1250 分钟在那项任务上。如果你愿意花 150 分钟训练另一个人来做那项工作,那你每年就能节省 1100 分钟。”> 大多数时候,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在犯错中成长的权利。我们不愿意委派,是因为以下错误观念:别人做不到我这么好,或我自己可以做得更快。> * 你永远都要花钱雇用某人完成某些任务,要么按照别人的时薪雇用别人,要么按照你自己的时薪雇用自己。我不是劝你对工作敷衍了事或者偷工减料。但我从自身失败中总结的教训,和从时间倍增大师身上学到的经验是:** 我们要授权他人,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做出自己的贡献。**> “我的强项是建立愿景,顶住风险,为每个人创造出更多价值。很多人心里都有道坎儿,总是以为‘没人能做得和我一样好’,我知道这句话没错,但只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没错。一旦观念转过来,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做的未必比某些专业人士好。我的经验告诉我,如果你授权他人负责某领域的工作,那么即便他一开始不那么出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变得相当出色。80% 由别人来做,也比 100% 由自己来做好。同样,我也深知,凭借我的现有技能,让我负责 10 笔业务的 10%,比让我负责 1 笔业务的 100% 要划得来。”::** 刻意拖延 - Procrastinate,学会区分紧急和危急,刻意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 **::* 刻意拖延这一招是非常反直觉的,我以前虽然有运用这招,但一直没想明白背后的机理,作者算是为我点透了。与 “Deadline 生产力” 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侧重点不同。* 即便事情正确,我们选的时机未必正确。* “拖延症” 和 “刻意拖延” 的区别在哪?拖延是指,有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应该做某件事,但真的不情愿去做。而刻意拖延,是因为我们知道现在并不是行动的最佳时机。拖延是因为自我放纵而不采取行动;耐心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按兵不动。刻意拖延等同于耐心 * 避免虚假火情:作为一名时间倍增大师,你不再是灭火员,而是一名播种人。*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我不会轻易动手做某项工作,除非我找到了非做不可的压倒性理由。”**
    * 所谓最后一分钟实际上是 “在不会对任务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的情况下,你可以等待的最后一分钟”> “除非我判定那是一桩危急事件,或者我是唯一能搞定那件事的人,否则我从不允许别人把他们的紧急事件推给我。这相当于在不停地计算‘我手头哪件事会对将来产生最深远的影响’,很像医院的验伤分诊。”> “无论别人是通过电子邮件、门卫找到我,还是直接破门而入,我只想迅速弄清楚一件事,即他们带来的坏消息究竟是‘紧急’(Urgency)事件还是‘危急’(Emergency)事件。” 他放慢语速,就好像是第一次把这个高明的观点用语言表述出来。* 刻意拖延积累任务,然后通过批量化处理,把每一次的效率最大化。这招在《精进 1》里也有提过。::** 专注 - Concentrate,保护自己不受别人干忧 **:: 一旦任务通过了聚焦漏斗模型的所有阶段,你就可以确定,自己必须马上动手了。 聚焦漏斗模型能够保证你把时间花在最具意义的事情上。你必须不停问自己:“我是否把时间花在了意义最重大的事情上?”* ** 在你完成下一项最具意义的优先任务之前,其他所有事情都是干扰事项。** * 别再无休止地迎合他人,你对他人的最高义务,是成为最好的自己。还记得航空公司的建议吗?“如果机舱失压,请先给自己戴好面罩,然后再帮助身边的人。”* 专注,已经属于 “精力管理” 范畴了,推荐你去学习《心流》和《深度工作》里的技法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关于时间管理,非常实用

      回归本质,言简意赅,破除迷信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时间无法管理,只能管理你自己

        一书里面有一个很新鲜的概念 —— 优先权稀释综合征优先权稀释综合征:被各种事情逼着走,感觉永远有做不完的事情,后果是重要的事情被一拖再拖,注意力被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这个 “病” 的重症患者,往往一天被无力感充满,忙了一天却不知道忙出了什么,然而还是有做不完的事情。我十分理解那种任务繁杂,无从下手的感觉。上个学期上课感觉课程难度大,有许多要另外加练的地方,资料、练习有很多,写也写不完,写完这一门还有另一门...... 感觉永远也学不完,永远都不能自由地去做想做的事。二那么,治病的药方是什么呢?既然叫优先权稀释综合征,那么是不是把事情的优先级排出来,按照史蒂芬・柯维所说的 “要事第一原则” 去做,就算是对症下药了?答案是,仅仅这样还不够,你得赋予你所做事情一点意义。我们先来看看仅仅关注优先级有什么缺陷。如果 “生活就是一场抛球杂耍”,你的目的是把抛球游戏耍得更好,有两种方式:①抛更多的球②把球抛得更快。第一种方式就是让自己的时间尽量被各种事情填满,第二种方式就是希望借助优先级提高效率(“如果我能更加专注,解决好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我就能同时抛更多的球”)。试想一下,结局是怎样。没错你会被累死,所有的球都摔在地上。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要赋予意义?意义又是什么?如果生活就是一场抛球杂耍,那么我想,你能够赋予它的意义就是抛出自己的特色,无需追求数量、速度,只要你能够得心应手、自得其乐就够了。在你做事之前,将它们分出优先级之后,想想你做这些事的意义是什么 —— 它能让你身心都更加健康?让你和家人的关系更加融洽?还是让你获得赏识、升职加薪?三我们总是倡导享受过程,但是仍然难以忽视结果。是的,结果很重要,你做这件事的意义决定了你的时间是否被真正地用好了。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 —— 时间不能管理。你要做的是,接受时间对你的考验,管理好你自己,承担你的责任,主动为你的任务排出优先级,放眼长远,让你的选择更有意义。四对于时间管理这个难题,作者也在书中提出了他自己的解决方法:时间增倍术五步法。①消除 (Eliminate):忽略没有必要做的事②自动化 (Automate):敢于投资,降低你的隐性成本③委派 (Delegate):包容 “不完美”,借他人之力把事情做好④刻意拖延 (Procrastinate):刻意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分钟⑤专注 (Concentrate):保护自己,不受别人的干扰形象地把五个步骤结合起来,就是一个过滤任务的漏斗系统。对于每天的事务要先经过三层过滤,它们分别是 “消除不必要活动”,“建立自动化处理系统”,“委派他人完成”,最后剩下必须要你亲自做的事情,认真决定是现在处理还是日后处理。借助这个方法能让你克服外界阻力,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增强你的努力动机,帮助你找到做事的意义,从管理自己出发,和时间好好相处。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中资海派

        深圳市中资海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香港“中资出版社”在内地的姐妹公司。本公司以“人与知识的美好链接”为出版愿景,成立20年来,共出版了图书近两千种。 主要从事“经济管理/金融投资、人文科普/政史军事、心理励志/生活两性、家庭教育/少儿出版”四大知识领域的文化传播,通过图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业务,为读者开阔事业和生活的双重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