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
类型
可以朗读
语音朗读
232千字
字数
2018-08-01
发行日期
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深入探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及本事迁移机制,揭示当下艺术再生产、再经典的类型、特征及规律。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着重探讨了本事迁移与艺术再生产之间的运作机制、本事迁移理论的构成元素等诸多艺术理论问题,从而深入揭示了中国当下艺术再生产、再经典的类型、特征和规律。本事是中国古代本土化的概念,最早在汉代刘歆《六艺略》中提出。所谓本事就是原初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诗性记忆与诗性生存的基础。本事不仅推动艺术发生和变化,而且也构成艺术的品性和特质。艺术的时代性以及艺术的个性就是由于艺术内外都有独特的本事形成的。所谓本事迁移就是指原初事件随着文化观念、时代风貌以及价值取向的变化而有所迁变的现象。由于艺术本事情境转变,艺术品性和风格自然也会随之转变。后现代语境下的戏仿、拼贴、改编、重写以及跨媒介艺术再生产等诸多艺术问题都与本事迁移密切相关。
目录
- 目录
- 导论
- 第一章 本事与艺术生产
- 第一节 何谓“本事”
- 一 “本事”分流时期的字源义
- 二 “本事”融汇时期的合成义
- 三 “本事”颠覆时期的流变义
- 第二节 何谓艺术生产
- 一 从技艺到技术:艺术生产的发端
- 二 从静态到动态:艺术生产的内涵
- 三 从内容到形式:艺术生产的特性
- 第三节 艺术作为事件生产
- 一 动力因:艺术之外有事
- 二 质料因:艺术之内有事
- 三 目的因:艺术之于本事
- 第二章 本事迁移与艺术再生产
- 第一节 何谓“本事迁移”
- 一 “本事迁移”的内涵特性
- 二 “本事迁移”的归因剖析
- 三 “本事迁移”的通变功能
- 第二节 何谓艺术再生产
- 一 从复制到拼贴:艺术再生产的内涵
- 二 从真相到类像:艺术再生产的形态
- 三 从审美到控制:艺术再生产的特性
- 第三节 本事迁移与艺术再生产的关系
- 一 本事迁移之于艺术再生产
- 二 艺术再生产之于本事迁移
- 三 本事迁移造就艺术再生产
- 第三章 本事迁移理论的构成与价值
- 第一节 本事迁移理论的基石
- 一 本事迁移理论的哲学基础
- 二 本事迁移理论的历史依据
- 三 本事迁移理论的现实背景
- 第二节 本事迁移理论的构建
- 一 本事迁移理论的构想
- 二 本事迁移理论的构成
- 三 本事迁移理论的学理
- 第三节 本事迁移理论的价值
- 一 本事迁移理论是艺术再生产的理论
- 二 艺术再生产是本事迁移理论的实践
- 三 本事迁移理论与艺术再生产的反思
- 第四章 本事迁移理论的艺术方法论
- 第一节 序事的艺术手法
- 一 序事艺术手法的界定
- 二 序事艺术手法的技巧
- 三 序事艺术手法的意义
- 第二节 用事的艺术手法
- 一 用事艺术手法的内涵
- 二 用事艺术手法的历史
- 三 用事艺术手法的意蕴
- 第三节 事对的艺术手法
- 一 事对艺术手法的厘定
- 二 事对艺术手法的特征
- 三 事对艺术手法的意旨
- 第五章 本事迁移理论的艺术批评论
- 第一节 传统的本事批评论
- 一 本事批评的艺术本质
- 二 本事批评的艺术史论
- 三 本事批评的艺术特质
- 第二节 现代的本事批评论
- 一 苦闷与彷徨的本事批评
- 二 文本中的本事批评思想
- 三 现代本事批评启蒙意义
- 第三节 本事艺术批评价值论
- 一 本事艺术批评的实体价值
- 二 本事艺术批评的实用价值
- 三 本事艺术批评价值的反思
- 第六章 本事迁移理论视野下文本再生产
- 第一节 嫦娥奔月本事迁移研究
- 一 “嫦娥”身份迁移征考
- 二 “奔月”本事迁移考辨
- 三 “嫦娥奔月”文化意义
- 第二节 《本事诗》文体迁变研究
- 一 《本事诗》文体迁变考释
- 二 《本事诗》文体属性研判
- 三 《本事诗》文体价值判定
- 第三节 《论语》本事观念研究
- 一 《论语》本事生存观念
- 二 《论语》本事生存思想
- 三 《论语》本事生存意义
- 第七章 本事迁移理论视野下艺术再生产
- 第一节 跨媒介文学艺术的再生产
- 一 什么是跨媒介文学艺术
- 二 跨媒介文学艺术再生产特性
- 三 跨媒介文学艺术再生产价值
- 第二节 后现代戏仿艺术的再生产
- 一 戏仿辨析及生产特性
- 二 戏仿艺术再生产症候
- 三 戏仿艺术再生产反思
- 第三节 艺术终结下的文学再生产
- 一 文学艺术终结是伪命题
- 二 文学再生产的历史剖析
- 三 本事延异与文学存在反思
- 第八章 本事迁移理论视野下经典再生产
- 第一节 艺术再生产下的经典考辨
- 一 经典的内涵界定
- 二 经典的历时发展
- 三 经典的品格取向
- 第二节 艺术再生产下经典特性考释
- 一 经典的文化特征
- 二 经典的时代特征
- 三 经典的地域特征
- 第三节 文学经典再生产返魅重释
- 一 文学经典的经典化
- 二 文学经典的再经典
- 三 文学经典的效能性
- 结语 基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艺术反思
- 参考文献
- 后记
展开全部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