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既然避免不了分歧,不如学会善用分歧。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民主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希望被倾听,分歧和冲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鲜有人为此做好准备。我们要么开始争论,要么开始避免争论——结果可能更糟。

本书作者从审讯人员、人质谈判代表、成瘾治疗师、外交官、离婚调解员、关系学家等世界级专家那里学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见解,并总结了一系列原则,以实现更好、更有效的争论。

与对方建立联系;松开绳子,不去试图控制对方的想法;在考虑自己“面子”的同时,给对方“面子”;不要忽略分歧背后的文化盲点;打开好奇心,在争论中放弃输赢;让错误发挥力量;让争论少一些机械性,多一些人情味;既要自我表达,又要达成共识;处理好争论中的情绪问题;真诚以待,方能化干戈为玉帛。

总之,无论是在工作中、家庭中,还是公共场合中,应对分歧最好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它,从不同的意见中产生一些新的、更好的想法。这是我们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的,而是双赢的结果。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一场审问引发的思考
  • 第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需要新的争论方式
  • 第1章 在“战斗”或“逃跑”以外
  • 第2章 冲突如何拉近我们彼此的距离
  • 第3章 冲突如何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 第4章 冲突如何给我们带来启发
  • 第二部分 让争论有所成效应遵循的十大原则
  • 第5章 原则1:与对方建立联系
  • 第6章 原则2:松开绳子,不去试图控制对方的想法
  • 第7章 原则3:在考虑自己“面子”的同时,给对方“面子”
  • 第8章 原则4:不要忽略分歧背后的文化盲点
  • 第9章 原则5:打开好奇心,在争论中放弃输赢
  • 第10章 原则6:让错误发挥力量
  • 第11章 原则7:让争论少一些机械性,多一些人情味
  • 第12章 原则8:既要自我表达,又要达成共识
  • 第13章 原则9:处理好争论中的情绪问题
  • 第14章 原则10:真诚以待,方能化干戈为玉帛
  • 第三部分 应对争论的正确方式
  • 第15章 把争论当作无限的游戏的一部分
  • 第16章 让争论有所成效的锦囊妙计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1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有分歧,才需要沟通

    在这个人人渴望被倾听的时代,我们却对分歧束手无策。要么怒火中烧地争吵,要么小心翼翼地回避 —— 结果往往是关系破裂或问题搁浅。英国沟通专家伊恩・莱斯利的《争论的艺术》直指这一现代困境:当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能否将对抗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作者从人质谈判专家到外交调解高手的经验中提炼出十条黄金法则。这些原则颠覆了传统 “非赢即输” 的辩论观,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冲突解决框架,并为我们提炼出以下三条原则:松开绳索:我们总试图用逻辑的绳索将对方拖向自己的立场,结果却在对抗中越勒越紧。书中展示的人质谈判案例揭示:当谈判者停止说服绑匪 “释放人质是正确选择”,转而询问 “你真正需要什么才能感到安全” 时,僵局才开始松动。松开控制欲的绳索,反而获得了牵引的可能。面子双赢术:在一项跨国团队研究中,西方成员直斥方案缺陷导致东方成员集体沉默;而当领导者改用 “这个设计基础扎实,如果补充风险预案会更完美” 时,反对意见才真正被接纳。作者犀利指出:当争论沦为地位之争,真理早已沦为牺牲品。错误炼金术:此处展现了弱点的力量。某医疗事故调解中,院方代表开场坦承:“我们的护士确实漏记了三次体温,这不可原谅。” 意外的是,家属的对抗情绪因此缓解。书中剖析道:及时道歉不是认输,而是将错误炼化成信任的稀有金属。

      转发
      2

    出版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55年,是新中国建立后成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时光在文字与光阴中驻足,我们在积聚书香与赓续文脉之时,也有一点小小的向往,在徜徉中拢住自我与他者的目光,给天下读书人一点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