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重新理解全球化,《时代周刊》推荐。超级品牌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内容简介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形象几可定义一切,品牌文化的扩散则创造了一切。娜奥米·克莱恩在本书中举了一个夸张的例子:就像“会走路会说话、跟真人一般大小的汤米娃娃,像木乃伊一样活在汤米的品牌世界里”。她还指出,品牌标识在线上甚至更加繁荣,对于某些也许是线上最大的零售商而言,“从现实世界的仓储和制造中解放出来之后,这些品牌可以自由飙升;与产品或服务的传播作用相比,这更像某种集体幻觉”。

在《NO LOGO》中,克莱恩一步步地展示了品牌是如何变得无处不在,不仅仅在媒体上和街道上,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校里。全球公司声称支持多样性,但他们的“企业多元文化主义“只是生产更多的产品,给消费者创造出更多的购买选择。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言 品牌网络
  • 第一部分 别无空间 No Space
  • 第1章 崭新的品牌化世界
  • 第2章 品牌扩张
  • 第3章 一切均可变
  • 第4章 学习的品牌化
  • 第5章 父权体制过时了
  • 第二部分 别无选择 No Choice
  • 第6章 品牌轰炸
  • 第7章 企业并购与合作案
  • 第8章 企业审查
  • 第三部分 别无工作 No Jobs
  • 第9章 被遗弃的工厂
  • 第10章 威胁以及临时雇员
  • 第11章 培养不忠
  • 第四部分 拒绝品牌 No Logo
  • 第12章 文化反堵
  • 第13章 收复街道
  • 第14章 群情激奋
  • 第15章 品牌自作自受
  • 第16章 三个品牌的故事
  • 第17章 当地的对外政策
  • 第18章 超越品牌之外
  • 结语 消费主义VS.公民权
  • 后记 街头的两年
  • 致谢
  • 注释
  • 附录
  • 延伸阅读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评分不足
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颠覆品牌统治的反抗运动圣经

    品牌的建立代表了一种权力,因为品牌背后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被视为主流的生活方式通常是最昂贵的,这使得人们不自觉地被影响。然而,许多公司虽然强调社会责任,却很少反思他们追求低成本的策略所带来的环境破坏和劳工剥削。这些问题是否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我认同企业必须先生存下去,才能谈及责任。《NO LOGO》提出的批评,包括品牌建立、生活入侵和低成本要求,实际上可能正是某些公司成功的原因。那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到底这两者之间,谁才是对的呢?这两者之间到底谁对,并非重点。这也不是企业经营者可以单独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世界结构性的挑战。当整个世界都追求资本效益最大化时,谁能够站出来?这不是我们忘记美好生活方式的理由,而是我们该思考何为公平正义的依据。有人批评这本书只是描述现状,无法提供改变之道,也无法描绘更美好的世界。因此,重點不在於社會正義和企業發展哪個對,而在於我們是否能從現實中對話,塑造出一個合理的社會模樣。正如第二部份所提問的:藝文活動和青少年消費習慣,受到「品牌」入侵是否有利弊?我的答案或許有些阿 Q,只要我們瞭解資本帶來的利弊,知道自己想要傳達的理念,那有什麼是非對錯的問題呢?這就是工具、手段而已,目的可以自己決定。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理想国

    “理想国”一直致力于人文、思想、艺术类图书的出版,并从事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文创产品的开发,是活跃而富影响力的文化机构。 “理想国”每年出品图书超过一百种。代表作品包括:陈丹青《退步集》、梁文道《常识》、柴静《看见》、龙应台《目送》、木心《文学回忆录》,温故系列,电影馆系列、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理想国译丛,以及白先勇、许倬云、林青霞、杨奎松、张大春、唐诺、蒋方舟等逾百位作者的作品。 “理想国”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百余场,两届“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结合展览、演出等形式,面向青年,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