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期封面人物《李锦记:百年,味之道》。

内容简介

本期特别策划《乌卡时代》。

目录

  • 版权信息
  • 本期文章
  • 商业需要烟火气
  • 巨头的万能副业
  • 跟着明星开餐厅,亏了
  • 失眠撑起的千亿生意
  • 三萨争霸,谁主沉浮?
  • 大股东减持是市场的一副清醒剂
  • 科创板重回舞台中心位
  • 李锦记
  • 乌卡时代
  • 新世界的故事 从长期主义开始
  • 从沟壑中走过
  • 与时代同行的岁月
  • 以变应变,向阳而生
  • 后疫情时代的机会
  • 长期主义不在别处
  • 飞盘占领天空
  • 柔宇死于野望
  • 2022年,“做大做强”是企业中的毒
  • 智能锁风云:谁能打开用户“芯”门
  • 实验猴,一场资本的危险游戏
  • 直播电商需要“董宇辉”
  • A股拒绝高盛游戏
  • 闲鱼里藏着茶饮行业的真相
  • 外贸艰难时刻:停顿、转型、解困
  • 平常心对待产业链外迁
  • 房价迷局
  • 如何看待“中国式管理”
  • 宝酝集团创始人李士祎专访:快发展与慢逻辑
  • 赶工导致出口超预期
  • 日元生死劫
  • 高端定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3
1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一本杂志一点收获长期主义,英文叫 Long-termism,其原意是持续地、长期地守住某个确定性的目标。它不仅是一种看待世界和事物发展的角度,一种行为模式,更是一种能通向目标的战略性认知和思维。用量子思维重新理解长期主义为什么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我们要不断呼吁中国企业家和企业要确立长期主义思维?一方面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变得日益复杂而不确定,如果我们从局部和细节观察这个世界,就会发现乌卡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然而就像量子力学的 “宇宙波函数”,价值、意义、使命、愿景、信念这些看起来最虚拟和抽象的概念,又是这个时代最具有稳定性、确定性、实在性的要素,而它们也就是一个企业真正需要坚持的,最具长期主义价值的基点和目标。正如 “得到 App” 创始人罗振宇所说,“长期主义不是指我们坚持什么长期不变,而是要去判断什么长期不变值得坚持。” 他举例说,想把手头的事做长远的人,往往不会盯着眼下的路,而是会找一个远方的 “虚点”,一个不会发生变化的概念,以此来解释自己做的事 —— 也是在这一意义上,马云说阿里巴巴做的不是电商,而是数据;迪士尼说自己做的不是动画片,而是要使人们快乐。虽然相对于 “电商” 和 “动画”,“数据” 和 “快乐” 更 “虚拟”,但它们无疑也具有更确定、更长期和更恒定的价值。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正进入从追求规模效应到质量效应,从注重短期绩效到长期绩效,从野蛮成长到文明成长,从短期投机逐利到长期价值成长的内在转型升级与系统变革期,摒弃投机主义与短视主义,确立宏大而长远的目标追求,长时间为之奋斗,心无旁骛,以足够的耐心和定力,长期坚持做好心中认定的大事或事业。这种长期主义的价值取向,已然成为大多数优秀企业家的共识与追求。但在贯彻长期主义的理念与思维时,许多企业家却颇感困惑和难以真正落地。作为当下的企业,如何以内在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这个内在确定性的 “虚点” 是什么?如何既活在当下,聚焦眼前问题的解决,又坚定追求认定的长期目标?如何既要手忙脚乱地应对企业目前的生存危机问题,又要有序理性地为未来发展做长期打算和准备?要回答这些 “悖论” 问题,用传统经典思维是难以做出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回答的,必须换一种思维,用量子思维来重新认知和理解长期主义。量子的 “宇宙波函数” 揭示出,不确定性、随机性并不是一个事物的真实状态和本质属性,它只是对事物所具有的不完整、不全面信息的具体表达。我们能在 “宇宙波函数” 所代表的一个 “全然” 的和 “完整信息” 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认知,那么它的运行规律一定是确定的、线性的、决定性的。在根本意义上,事物 “不确定性” 是我们参与观察和认知的结果,是我们局限性的观察和认知视角的自然呈现;在一个更高维度的全观视角下,事物的运行又是完全确定、可以预测的。任何事物都是主客体相互交融的辩证系统 —— 确定性中隐含着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中也隐含着确定性。量子理论虽然让我们看到了 “宇宙波函数” 的确定性,揭示出 “确定性” 与 “不确定性” 之间的辩证关系,但它同时也得出了一个非常 “悖谬” 的结论;要想了解事物,肯定要对它进行观察和认知,但这个观察认知活动一旦展开,我们就会不可避免地与它形成一种整体性的纠缠关系,而这种整体关系又决定了无法探知到事物的真实信息。长期主义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和世界之间决定了 “长期主义” 所要追求和锚定的那个 “长期不变” 的点,其实并不在远方,而是时刻蕴含在我们当下的认知和行动的过程中,是我们每时每刻认知和行动的自然呈现 —— 长期主义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并不是在等待发现一件大事,而是当下的一件件小事整合贯通起来,正在涌现和生成出那件大事。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好战略,坏战略》的作者鲁梅尔特教授一直在强调,真正的战略不是 “设定目标”,而是 “解决问题”。对于一个好战略而言,它的目标会与行动和合一体,难以区分。梁宁《在长期主义里寻求安放》的演讲里,提出了与 “长期主义” 相对的一个概念,即 “临时感”,而 “临时感” 的同义词就是 “先凑合着……”“等到…… 我再……” 临时感的本质就是与当下的事物和环境 “不融合”,是一种强烈的分别心。比如,当一个有临时感的人住进租来的房子时,他会想:这个房子是租来的,我干吗要费心收拾它?当他工作时,他又会想:这个公司又不是我的,我干吗要那么拼命地干活?也是基于这种想法和心态,他会将就、会凑合。而且 “临时感” 和 “凑合” 表面上似乎在节省能量,但一个 “凑合” 的人因为与目标和环境的 “不融合”,他就会一直处于一种 “自我隔绝” 的状态,而这种隔绝最终也会让他丧失任何进步和发展的可能。用梁宁老师的话说:“你长期生活在临时感中,你就无法从环境中获取任何营养。看似你没有对空间投入、没有对公司投入、没有对身边的人投入,其实这一切你并没有节省,你在消耗你自己,你也没有从中得到能够成长在你身体和灵魂里的养分。” 与临时感完全相反,“长期主义” 的关键词恰恰是 “不凑合”“当下”“就在此时此刻……” 一个长期主义者,很少会有分别心,他们不相信 “一步到位”,不相信有什么东西可以通过 “畅想” 获得,而是会将完整的心力全然交付于此时此刻他们所在的公司、团队、岗位、家庭…… 通过专注于当下的每一个行为,通过对工作和生活的充分参与,与周边环境的完全融合,收获解决问题的能力、看问题的视角、情感的充实、心灵的感悟,获得滋养生命和灵魂成长的养分。如果说 “临时感” 面对世界的姿态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总是想用机巧的 “不确定性” 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那么长期主义就是明明知道世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却能用脚踏实地、专注当下的积极心态来构建内在秩序,以内心的确定性来应对世界的不确定,在 “伟大的行动” 和 “不朽的事业” 中寻求安放。3 个核心命题 “长期主义” 之所以成为近年来企业与学界的一个热门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企业在过去能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时期,大多数企业总体偏向于机会主义。它们的经营思路、经营行为常常表现得过于短期化 —— 一味追求活下去,一味追求规模做大,而很少去考虑企业的长期价值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近年来,伴随着各种红利的消失,经营环境与秩序日益规范,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一味地追求做大,一味地追求眼前利益,非但没有让他们活下去,活得更好,反而让他们活得越来越难,越来越活不下去。然而,与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现实中很多看起来很 “务虚”,一直坚守高远目标和价值信仰的企业不仅活了下来,活得很好。很多企业在不确定性的时代环境中还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华为作为中国企业的杰出代表,一向以重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价值观而著称;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苹果公司更是将 “改变世界” 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以上现实不仅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对短期和长期,对企业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之间关系的关注和探讨,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长期主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前面对长期主义的解读,我们将长期主义的核心要素总结为 “虚点定位”“贯通价值”“当下聚焦” 3 个方面。以上 3 点不仅为企业践行长期主义提供了具体参照,而且也成为企业实现持续增长和长远发展的 3 个核心命题。第一,我们要发现真实世界的状态,追求确定性的价值,就必须跳出我们自身的角色定位和认知局限,去发现那些长期不变的使命、愿景、价值观。使命、愿景、价值、意义等概念虽然看上去很 “虚拟”,但它们却是对 “企业为什么而存在?”“希望如何存在?”“以什么方式存在?” 这些根本性问题的持久性回答和承诺,不仅体现了一个企业家的根本立场和信仰,也是企业发展的永恒目标和方向。企业存在的目的绝不是短期做一个生意,赚钱盈利,而是有超越利益之上的,更高远的、长期的目标追求。而且现实也一再证明,一个企业能否活下去,能否活得好,能否活得健壮,也往往取决于它是否具有高远的信念追求,一个超越自身的长久的价值坚持 —— 意义和价值,这些看起来很虚的点,却是一个企业真正需要坚持的,最具长期主义价值的核心和根本。第二,“长期主义” 还表现为找到一个能将更多碎片化、片面化的信息和认知整合在一起的全新逻辑,而且这个全新的,具有整合性和超越性的信息逻辑也更接近于事物的本质和真实状态。反过来,判断一个认知和信息是否接近 “真实”,或者说它真实的程度如何,也可以将它的 “贯通整合性” 作为判断标准。在组织实践中,长期主义所代表的 “贯通性逻辑” 就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目标,通过与各利益相关者的紧密协作,以实现企业以及各利益相关方共同的价值提升和创造。简单来说,价值的提升和创造就是整合企业与用户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核心逻辑。在这个万物互联的共生时代,价值共创的贯通逻辑和定位也体现为一种生态化的战略和思维 —— 让企业生态圈中的每个主体在相互连接、协同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互惠共生,共创共享。价值共创的贯通逻辑和生态化思维也是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信念追求在企业生态空间层面的扩展 —— 越是高远的、具有超越性的目标和追求,越能兼顾到越多人的利益,越能连接和融合更多的人。只有共同获益、共创共享的理念逻辑才能超越时空的界限,长久存在、历久弥新。第三,“长期主义” 不仅表现为具有高远和长期的目标追求,与合作伙伴共创共享价值,它还表现为聚焦当下企业实践,基于与环境的充分互动和融合,在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收获持续的价值增长和能力提升。而且在本质上,长期与短期、目标和行动、利润与发展之间并不矛盾,它们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整体 —— 短期的行动需要长期的价值作定位,长期价值恰恰是短期行动的积累和涌现 —— 没有短期也没有长期,没有长期就没有短期,长期和短期辩证统一,脱离了其中一方谈另一方都没有意义。所以说,一个致力于长期主义的企业一定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既关注短期生存又重视长期发展,既能自我实现又会赋能他人。它不仅能在理想与现实、长期与短期,未来与当下之间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更能在当下的奋斗和高远的理想之间建立一个相互作用的反馈循环,通过促进二者的持续互动和迭代,实现企业以及所在生态圈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3.0
      应对债务危机的日本案例。

      日本这个国家正在老去,人口结构越来越糟糕,经济活力渐失之下,货币政策只能被迫做出选择。要么维持汇率,选择通缩,可能导致国内萧条。要么放弃汇率,保持国内债务不崩盘,来延缓萧条局面到来。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是印度、越南,它们可能会选择保汇率,让债务进行调整再轻装上阵。因为年轻,跌倒了也能重新爬起来。但对于日本这种老龄化极为严重的社会,明显更害怕进入债务通缩的局面。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风吟河畔,岁月流沙,转瞬间,时光总是披着美丽的华裳驻足在我们无法企及的彼岸,让我们眺望着它,渐行渐远。疫情已经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当下市场的消费方向。疫情刚开始的 2 年,促进了 “宅” 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居家情况增多,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因素,人们都变得更加 “宅”,客观上提升了家用电器、休闲零食的囤积需要,或者是提前购买准备的需要。然而随着疫情的持续,人们发现,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极小,都希望看完小小屏幕之后,能再回到大大的生活里,看看这人间烟火: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内开展数字出版的专门机构。公司作为集团内从事数字出版的专业机构,统一收集、规范管理集团所属各出版单位的数字内容资源和版权资源,依托集团传统纸质出版优势,集中开展网络教育资源服务、应用数据库开发、电信增值业务、数字电视、动漫等新媒体的商业化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