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推荐语
肉食行为大观:从寒武纪到现代亚洲牛排痴迷,认识营养来源改变饮食习惯。
内容简介
自前寒武纪的嗜肉细小生物盯上类似海葵的猎物开始,萨拉斯卡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千万年的肉食行为大观。科学家从猛玛象肋骨化石观察到切割的痕迹,推测我们的老祖先尼安德塔人可能曾经猎捕过猛玛象——但日常生活中他们主要动物性蛋白来源,可能没这么惊天动地,多半还是中小型动物,例如鹿,或刺猬。反观现代,别以为爱吃肉的只有西方人,“粉红革命”这章里,查拉丝卡也仔细解说亚洲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对肉(尤其牛排)的痴迷。中古时期的日本还在茹素,但经济起飞和西化连带影响饮食习惯,当你花越多钱在食物上,其中买肉品的比例就越高。书末查拉丝卡再度回到了第一章的重点:理解营养来源,人类的饮食习惯就有转变的可能,但这绝对不是一蹴可几。(本书是我社科学人文经典系列之一)。
目录
- 版权信息
- 序言 你为什么渴望肉食?这里会有答案
- 推荐序 大口吃肉
- 第1章 走进食肉动物的世界
- 一场“作弊”的捕食
- 食肉者的装备竞赛
- 逐渐适应食肉的身体进化
- 骨头上的食肉证据
- 不断进化的狩猎技巧
- 第2章 大脑、小肠,还有肉类政治
- 肉让我们成为人类
- 食肉改变了我们的身体
- 食肉帮人类走出非洲大陆
- 食肉只是人类适应环境的一种选择
- 第3章 肉食渴望和营养素需求
- “肉食渴望”研究
- 蛋白质迷思之一
- 蛋白质迷思之二
- 食肉可能并非因为营养素需求
- 第4章 爱意的化学反应:鲜味、芳香和脂肪
- 食肉可能是味觉的偏差
- 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肉香令人垂涎欲滴
- 鲜味让肉变得更加诱人
- 第5章 沉迷吃肉是被精心设计的“美味陷阱”
- “设计”完美让油花获得融化在嘴中的口感
- “设计”完美味道让肉鲜嫩多汁
- “设计”各种花样让人们对吃肉保持热情
- 第6章 让需求之犬摇摆
- 肉类产业操纵着我们对肉的欲望
- 政府补贴也可能成为吃肉的理由
- 膳食指南和法律影响着餐盘里的肉的多少
- 第7章 肉食的强大象征主义
- 我们在母亲的子宫中习得了对食物的偏好
- 吃肉是为了获取动物的力量
- 食肉是富人和强者的象征
- 第8章 为什么素食主义在过去失败了
- 缺乏当权者的支持,素食主义难以盛行
- 过度禁欲和追求纯净的素食主义难以成为主流价值观
- 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足以消灭素食运动
- 第9章 为什么放弃吃肉对部分人来说那么难
- 人们对素食者的刻板印象让吃素动力不足
- 知识失调触发的一系列心理机制会让食肉者加倍食用肉类
- 不擅长烹饪素食佳肴可能让素食者重新吃肉
- 第10章 椰奶狗肉串、牛肉汉堡和其他奇怪的肉食
- 肉食禁忌会随着地域、文化、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 你只会吃掉你认为是食物的东西而不是宠物
- 食肉禁忌有时也是医疗和经济策略的选择
- 第11章 “粉色革命”——亚洲如何迅速对肉上瘾
- 变革之风让日本短时间内从近乎素食转变为热爱肉类
- 印度对肉食的追求是对现代化和进步的渴望
- 中国日益增长的肉类需求蕴藏在独特的文化中
- 第12章 肉食性饮食的未来
- 理论上,人造肉有助于缓解环境和人类健康问题
- 山寨肉也许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对肉的依赖
- 减少肉类消费需要抵抗很多诱惑
- 后记 营养转型的第五阶段
- 致谢
出版方
海南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的前身海南人民出版社(专业性出版社)成立于1984年。1990年3月,以“海南出版社”名称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同年9 月取得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综合性出版社资质”。公司是海南省规模最大最大的综合性出版企业,被誉为国内极具创意和活力的出版社。 公司出版了《故宫珍本丛刊》《世界百科全书》等一批在积累文化方面有重要意义的高品位图书;出版了《海南地方志丛刊》《黎族藏书》《黎族传统织锦》等一批介绍海南历史、文化的图书。引进版图书以“时效快、品种新、成系列”为三大特色,并产生品牌效应。如《数字化生存》给尚处于数字化边缘的中国带来了世界数字化发展的前沿信息,中央政治局要求所有委员人手一本学习。《次第花开》《大外交》《魔鬼出没的世界》《日本史》《证券分析》《网络为王》等也都受到全国各行各业各层次读者的欢迎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