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中国农村发展关键,城乡差距待缩小。

内容简介

中国的经济已经飞速发展,但依然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块是城市,另一块是乡村。中国的城市化率低、城乡差距大,这就决定了中国发展的基础、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农业和农民状况的根本改善,国民经济是搞不起来的。城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结构。几十年来,中国在战略、体制和政策方面不断的选择与实验,也让今天的中国城乡具有若干鲜明的、不容漠视的特色:“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市场改革激发了天量的城乡人口流动,不可逆转地改变了经济机会的版图分布,也形成着新的社会结构;城市化加速与经济高速增长相伴,造就了城乡关系极为夸张的紧张。这样的三个现象交织到一起,把以十亿计数的中国人都网罗其中、欲罢而不能。5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人陆续调查了成都、重庆、长沙、嘉兴、天津、京郊、镇江、南海与深圳等城乡的情况,期望增加对城乡中国的认识,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未来的发展。

目录

  • 版权信息
  • “城乡中国”开篇的话
  • 第一部分 城市的功用
  • 城市的能耐
  • 经济密度甚于人口密度
  • 探查方法的一个交代
  • 抑制城市成长的传统原因
  • 工业化超前、城市化滞后
  • 城市化滞后拖累经济转型
  • 重工轻城,由来已久
  • 城市偏向导致城市化滞后
  • 第二部分 自由乃城市之基
  • 录以备考的迁徙自由
  • 限制迁徙自由的理由
  • 老大哥的坏榜样
  • 制度安排非同小可
  • 城乡分割影响深远
  • 经济自由是城市化的根基
  • 城市化加速的第一推动
  • 政策背后是权利安排
  • 抽象的目标很重要
  • 用抽象的原则保障具体的自由
  • 城市化的权利不平衡
  • 第三部分 地权的演变路向
  • 土地产权的变化线索
  • 先国有化、再市场化的由来
  • 土地急就章的得与失
  • 香港地制的另一面
  • 民地是如何转为官地的
  • 城市土地国有化之谜
  • 城市土地国有是全盘土地国有第一步
  • 国家权力与国民财产的边界移动
  • 城市设立程序与城市边界
  • 国家进入居民私产的跳板
  • 第四部分 主导机制的分叉
  • 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呼之欲出
  • 征地权是行政主导城镇化的一把利器
  • 这又是哪一门“市场竞争”
  • 画地为牢下的土地资源配置
  • “还权赋能”意义不凡
  • “还权赋能”的由来
  • 从放权到还权
  • 如何应对改革触发的深层风险
  • 第五部分 确权走新路
  • “确权”究竟何难之有?
  • “血战到底”的悬念
  • 兰田村的重要一课
  • 数目字的城乡差别
  • 土地不准流转的由来
  • “土地转包”开了第一个口子
  • 厘不清使用权,何来转让权
  • 湄潭的贡献
  • 告别苏联特色的集体经济
  • 拖泥带水的新体制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信出版集团

中信出版社,成立于1988年,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是全国中央级出版社。2008年改制为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出版集团满怀激情,关注思想、关注理念、关注人物、关注资讯、关注时尚,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思想与最优秀的学习实践,通过有价值的、有享受的阅读,倡导与展示新的文化主流,启动一个“大众阅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