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经济起落50年,1973年危机奠定世界格局。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25年,世界见证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然而就在1973年,喧嚣戛然而止,繁华惨淡落幕。西方各国经济大幅下滑,长期在“滞胀”的泥潭中挣扎,此后即便有所回暖,也是短暂和不稳定的。经济停滞不前、贫富差距扩大、工薪阶层陷入困境、社会普遍焦虑、政治主义盛行……我们眼前的世界,正是这场经济危机的直接遗产。在本书中,经济史家马克•莱文森以1973年为立足点,抽丝剥茧,全景式复盘战后西方经济起落的50年。经济奇迹由谁缔造又因何破灭?它为何不能持续也不可再现?1973年那场危机如何奠定了当今世界格局?学术和政治精英能在多大程度上左右经济现实?以事实为据,马克•莱文森将对这些问题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目录

  • 版权信息
  • 引言
  • 第1章 新经济学
  • 第2章 魔方
  • 第3章 混乱局面
  • 第4章 信仰危机
  • 第5章 大滞胀
  • 第6章 黄金男孩
  • 第7章 配额与侍妾
  • 第8章 出口机器
  • 第9章 美梦告终
  • 第10章 向右转
  • 第11章 撒切尔
  • 第12章 左翼的最后战场
  • 第13章 早安,美国!
  • 第14章 失落的十年
  • 第15章 新世界的曙光
  • 致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5
103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二战后西方经济政策回顾

    书很好读,不枯燥,有点报告文学的感觉。作者《集装箱改变世界》都写的很生动。本书以 1973 年石油危机为引子,回顾二战后欧美经济起伏和政府主要经济政策的得失,不必在意作者的结论,只要关注作者阐述的事实。本书非常好的展现西方各国的经济起伏和政府应对经济的政策。作者以 73 年(50 年前)为准线,西方从工业制造业向金融资本转型,从战后经过 30 年的和平发展(局部战争都不在西方国家领土),战后恢复性生产带来了繁荣,就业。但也出现了生产过剩,工业生产的利润不足以支持国民全面福利,对外战争等因素,货币贬值,石油危机这个导火索,带来通胀,失业率上升,面对经济危机各国的办法:1. 英国以撒切尔主义代表出售国有资产,私有化 2. 北欧等国家提高个人税收,提高社会福利。3. 日本,大幅度增加政府开支,提高退休和医疗福利,从制造业的产品输入,变为资本输出。4. 美国以里根为代表的提高利率,提振股市(股市 17 年,债市 30 年牛市)。吸引全球的资本(包括欧洲和日本的资本)开启全球化。结果是一些国家如北欧和日本,社会主义道路,但经济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社会活力不足。美英资本狂潮,社会有活力,但贫富差距加大,金融帝国的形成,自然制造业全球化,社会向金融服务性转变,原有的制造业工人成为牺牲品,社会福利不足。第三世界新兴国家如智利,墨西哥包括亚洲新兴国家,成为欧美的产品制作车间,而积累的财富被金融资本用汇率和股市洗劫。整体上,回顾过去 50 年世界和平地区的发展,不同位置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我读此书最深刻体会是 “花无百日红”,经济不可能永远增长,个人要未雨绸缪,提高个人的生存能力,经济危机是客观规律总会周期出现,扩张时期负债上车就是抓住了机会,而危机来临之际现金为王,也能捡到跳楼货,最重要的是活着。

      3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近些年来,社会发展迅猛,科技突飞猛进,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巨大变革。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领域的大转折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政治领域的大转折让我们迈向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时代;文化方面的大转折让我们经历了一场思想的解放。这些大转折让我们深思,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一个神奇的拐点

        《大转折》的部分内容可以作为《下沉年代》的铺垫与补充,让读者了解西方国家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之后采取各种手段拯救经济发展的过程以及现如今无法破解的经济问题的根源。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欧美经济空前发展的时期,以美国为例,1961 至 1969 年甚至被称为美国经济 “最繁荣的十年”。彼时,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人都有较大提升。工业、农业,经营管理高度机械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资本输出量也居世界首位。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说:“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它超越了任何合理的预期。我们短时间内不会再看到相似的情况了。” 可就是这样一种飞速发展的势头,为什么在 1973 年戛然而止?最直接的原因是海湾地区石油大国哄抬油价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强。但是石油危机却并不是生产率困境的祸首,它只是在已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生产率水平上压下来的一根稻草。高油价威胁到了以低油价为前提而建设的整套工业基础设施,所以全世界经济都将面临困顿,且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付出了代价高昂的调整。美国在 1960 年至 1973 年的 13 年间,多重要素生产率增长了 34%,而在 1973 年至 1986 年的 13 年间,该指标仅仅增长了 7%。没有效率的提高,企业收益几乎不增,导致工资降低和经济不景气;英国工党政府在低增长、高失业、高通胀、国际收支恶化等经济危机下依然采取凯恩斯主义的宏观调控政策,试图通过逆周期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来推动经济复苏,反而造成长期经济滞涨。政客们虽然在用各种措施来帮助世界经济恢复繁荣,但很显然政策性工具,譬如调整短期利率、增减政府支出、提供补贴或减少税收等等手段往往只能起到短期效果,甚至会对今后的经济走向埋下隐患。无论是撒切尔和里根所支持主张的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还是密特朗所采取国家主义改革,都被历史证明无法改造现实。抑或是在日本和韩国,大规模的国家指导投资带来了爆炸式的经济增长,但这也只在短期内有效。经济体最终偏离了高速增长的轨道。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危机,其后果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持续产生影响。房地产泡沫在 90 年代给日本家庭的经济状况造成了毁灭性打击;1980 一 1994 年有成百上千家美国银行倒闭;2008 年次贷危机在欧洲和美国引发了残酷的高失业率,甚至影响到了欧盟的生死存亡一所有这些都可以追溯到相应的政治举措,这些措施的目的恰恰在于让经济增长快于生产率进步所允许的水平。《下沉年代》里统计显示,“1975 年至 1985 年的十年间,单马洪宁河谷就失去了五万个工作岗位...... 希尔斯伯勒县的失业率超过百分之十ニ。住宅市场已彻底溺毙,商业地产也开始沉入水底。电视上出现了四口之家睡在汽车上的故事。广播中的贵金属广告警告称,在新的华盛顿华尔街经济中,股票市场将会崩溃,恶性通货膨胀将引发新一轮经济衰退。”1991 年,卡特政府的国会预算办公室主任爱丽丝・里夫林在接受采访时说:“几乎不可能确知,如果过去采取哪一种经济措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批评过去很容易,但即便是后见之明,也很难说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导致黄金时代终结的那股力量,谁也无法与之抗衡。至于今后发达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何去何从,沒有人能给出明确答案。在全球大环境较为恶劣的后疫情时代读这本书颇有些意味深长。应该说未来的福祉更多依赖于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锈带” 的被抛弃、“硅谷” 的欣欣向荣显然说明了这点。在鼓励创新方面,政府不仅仅是普通的旁观者,教育和移民的良好政策让更多的科技人才投入到拓展知识边界的工作中。“但是,创新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对生产率产生影响,是政府无法控制的”。看到这句话,不禁又令人迷茫起来。

          1
          评论
        • 查看全部28条书评

        出版方

        后浪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年,经过十余年持续稳定的发展,逐步建成了完整的包含编辑、设计、制作、印制、仓储、推广、销售的出版机构组织架构。迄今策划出版图书千余种,在历史、哲学、政治学、人类学、古典语言学、地理学、医学、文学、电影、艺术、摄影、音乐、漫画、大众、生活、经管、童书和少儿英语等所有涉猎的图书品类中均不乏读者口碑上佳的代表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