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文化基础、转化和框架三方面,分析探讨心理学的传统、进步及变革。本书为“新本土心理学”的上册。

内容简介

本书摄取了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学资源,探索了本土心理学方法论的突破,论证了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内容、主题、演变、建构、创新;涉及中国本土心理学创新发展所立足的哲学思想基础、所吸纳的主要学科资源、所具有的心性心理内涵、所进行的原始创新建构。

本书从多个层面和侧面,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想的支撑、学术研究的启示和理论建构的推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序言
  • 第一编 中西心理学的传统
  • 导论 心理学研究的分裂及其比较
  • 一 心理学的分裂与统一
  • 二 心理学科学观的问题
  • 三 心理学的多元化研究
  • 四 心理学的开放性视野
  • 五 心理学的共生性原则
  • 第一章 中西心理学的文化蕴涵
  • 一 两种不同的心理探索
  • 二 两种不同的文化根基
  • 三 两种不同的心理文化
  • 第二章 本土与实证心理学分野
  • 一 本土的经验心理学
  • 二 实证的科学心理学
  • 三 两类心理学的比较
  • 第三章 本土与实证心理学关联
  • 一 实证科学的心理学
  • 二 本土传统的心理学
  • 三 科学心理学的借鉴
  • 四 本土心理学的启示
  • 第四章 本土与本土化的心理学
  • 一 传统与科学的心理学
  • 二 本土传统心理学特征
  • 三 科学心理学的本土化
  • 第五章 本土传统心理学的存在
  • 一 常识心理学的存在
  • 二 两类心理学的分界
  • 三 哲学心理学的存在
  • 第六章 实证与心性概念的范畴
  • 一 核心概念的比较
  • 二 心理概念的对应
  • 三 学术理念的发展
  • 第二编 心理学文化学转向
  • 导论 心理学与文化的关联性探索
  • 一 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内涵
  • 二 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演变
  • 三 心理学与文化的关系性质
  • 四 心理学与文化的研究价值
  • 第一章 当代心理学文化学转向
  • 一 历史的考察
  • 二 现实的考察
  • 三 理论的考察
  • 第二章 文化心理学的多元理解
  • 一 研究对象的文化属性
  • 二 研究方式的文化属性
  • 三 研究领域的文化分支
  • 四 研究取向的文化多元
  • 第三章 从文化人格到文化自我
  • 一 文化与人格的文化决定论
  • 二 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论
  • 三 文化与自我的自主决定论
  • 第四章 超个人心理学文化超越
  • 一 西方和东方文化的交汇
  • 二 个体和整体存在的融合
  • 三 浅层和深层意识的交汇
  • 四 心理与智慧研究的融合
  • 第五章 心理学多元化思想根源
  • 一 心理学的思想历史根脉
  • 二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根底
  • 三 心理学的科学思想根系
  • 四 心理学的文化思想根由
  • 五 心理学的学术思想根基
  • 第六章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 一 民族心理学基本研究方式
  • 二 以民族常识为基点和本源
  • 三 以民族宗教为侧重和依据
  • 四 以民族哲学为核心和原则
  • 五 以民族文化为根本和关键
  • 六 以民族科学为尺度和规范
  • 七 以民族资源为主旨和理念
  • 第三编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
  • 导论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热点
  • 一 人性的理论预设
  • 二 女权的理论预设
  • 三 科学理论的反思
  • 四 心理隐喻的研究
  • 五 具身认知的研究
  • 第一章 理论心理学的本土根基
  • 一 理论心理学的开展
  • 二 西方的理论心理学
  • 三 东方的理论心理学
  • 四 理论心理学新基础
  • 五 理论心理学新视角
  • 六 理论心理学新建构
  • 七 理论心理学新思想
  • 八 理论心理学新内容
  • 第二章 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内涵
  • 一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二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 三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 第三章 理论心理学的理论功能
  • 一 心理学理论反思
  • 二 心理学理论建构
  • 三 心理学理论功能
  • 第四章 理论心理学的核心课题
  • 一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基础
  • 二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次
  • 三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问题
  • 四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中心
  • 五 理论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功能
  • 第五章 心理学科学观的新转换
  • 一 不统一的危机
  • 二 认知潮的冲击
  • 三 后现代的精神
  • 四 心理学的视野
  • 第六章 对心理学科学观的反思
  • 一 对实证心理学的态度
  • 二 对研究方法论的认识
  • 三 心理学科学观的反思
  • 第七章 心理学科学观与统一观
  • 一 心理学科学观的重构
  • 二 心理学的分裂和统一
  • 第八章 心理学本土化的立足点
  • 第九章 心理学演进的思想潮流
  • 一 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
  • 二 多元文化论心理学思潮
  • 三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潮
  • 四 女权取向的心理学思潮
  • 五 进化取向的心理学思潮
  • 六 积极取向的心理学思潮
  • 七 本土取向的心理学思潮
  • 第十章 心理学研究的还原主义
  • 一 心理学还原研究
  • 二 心理学还原基础
  • 三 心理学还原本体
  • 四 心理学还原方法
  • 五 心理学还原分类
  • 六 心理学还原功过
  • 第四编 心理学方法论考察
  • 导论 扎根理论与心理学的本土化
  • 一 心理学本土化方法论
  • 二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论
  • 三 扎根理论方法论要素
  • 四 扎根理论方法论评判
  • 第一章 心理学方法论扩展探索
  • 一 关于对象的立场
  • 二 关于方法的认识
  • 三 关于技术的思考
  • 第二章 心理学的生态学方法论
  • 一 生态学和心理学的交叉
  • 二 生态学的视角及其方法
  • 三 文化学的含义及其原则
  • 四 心理学的追求及其目标
  • 第三章 心理学研究定性与定量
  • 一 心理学研究中的定性与定量
  • 二 心理学历史中的定性与定量
  • 三 心理学理论中的定性与定量
  • 四 心理学方法中的定性与定量
  • 第四章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内省
  • 一 内省的方式
  • 二 现代的启示
  • 第五章 体证与体验的研究方法
  • 一 心理科学的实证方法
  • 二 本土传统的体证方法
  • 三 实证方法的研究运用
  • 四 体证方法的研究运用
  • 第六章 心理学研究类别与顺序
  • 一 心理学研究初级分类
  • 二 心理学研究次级分类
  • 三 以理论或方法为中心
  • 四 心理技术优先的思考
  • 第七章 心理学应用的技术考察
  • 一 心理学应用的技术基础
  • 二 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思想
  • 三 心理学应用的技术手段
  • 第八章 心理环境生态共生原则
  • 一 心理与环境关系
  • 二 心理环境的建构
  • 三 共生主义的原则
  • 第五编 本土心理学的探索
  • 导论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原始创新
  • 一 创新的心理学研究
  • 二 原始性创新的含义
  • 三 心理学理论的创新
  • 四 心理学方法的创新
  • 五 心理学技术的创新
  • 六 心理学的创新本性
  • 第一章 本土心理学的不同理解
  • 一 在西方心理学框架下的理解
  • 二 从中国本土文化出发的理解
  • 三 片段破碎和语录摘引的理解
  • 四 完整系统和深入全面的理解
  • 五 限于传统和解释传统的理解
  • 六 立足发展和力求创新的理解
  • 第二章 心理学本土资源的挖掘
  • 一 心理资源概述
  • 二 心理资源考察
  • 三 心理资源分类
  • 四 心理资源提取
  • 第三章 心性心理学的人格探索
  • 一 不同的文化传统
  • 二 独特的心理语汇
  • 三 创新的发展道路
  • 第四章 中国本土心理学新突破
  • 一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性历程
  • 二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根本性缺失
  • 三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历史性转折
  • 第五章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主题
  • 一 心理学发展的双重主题
  • 二 西方科学心理学的传入
  • 三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兴起
  • 四 西方心理学科学性偏向
  • 五 中国心理学本土化要义
  • 第六章 中国心理学新世纪选择
  • 一 心理学本土化:中国心理学的原始性理论创新
  • 二 心理文化论要:新心性心理学关于传统的解析
  • 三 心理生活论纲:新心性心理学关于对象的阐释
  • 四 心理环境论说:新心性心理学关于环境的探索
  • 第七章 心理学中国化学术演进
  • 一 中国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史
  • 二 心理学本土化的起点与进程
  • 三 心理学本土化的热点与难题
  • 四 心理学本土化的演变与趋势
  • 五 心理学本土化的出路与结局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