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从文化基础、转化和框架三方面,分析探讨心理学的传统、进步及变革。本书为“新本土心理学”的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摄取了本土文化中的心理学资源,探索了本土心理学方法论的突破,论证了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内容、主题、演变、建构、创新;涉及中国本土心理学创新发展所立足的哲学思想基础、所吸纳的主要学科资源、所具有的心性心理内涵、所进行的原始创新建构。

本书从多个层面和侧面,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思想的支撑、学术研究的启示和理论建构的推进。

目录

  • 版权信息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 第六编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根基
  • 导论 心理学中国化的寻根
  • 第一章 人类心理的哲学探索
  • 一 哲学心理学的思辨
  • 二 心理学哲学的反思
  • 三 心理逻辑学的融汇
  • 四 心灵哲学的新探索
  • 五 认知哲学的新思路
  • 第二章 本土心理的哲学基础
  • 一 儒道释学派
  • 二 心性的学说
  • 三 互补与互动
  • 四 本土的资源
  • 第三章 中西传统哲学心理学
  • 一 西方文化的哲学心理学
  • 二 中国文化的哲学心理学
  • 三 中西合璧的哲学心理学
  • 第四章 中国文化的心性学说
  • 一 心性学思想传统
  • 二 儒家心性学传统
  • 三 道家心性学传统
  • 四 佛家心性学传统
  • 五 传统的创新发展
  • 第五章 本土心性心理学源流
  • 一 心性论的心理内涵
  • 二 儒家的心性心理学
  • 三 道家的心性心理学
  • 四 佛家的心性心理学
  • 五 心性心理学的创新
  • 第七编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资源
  • 导论 心理学中国化的源流
  • 第一章 心理学多学科的汇聚
  • 一 不同学科的心理学
  • 二 学科的分类与界限
  • 三 学科的互涉与互动
  • 四 学科的交叉与跨界
  • 第二章 心理学多形态的评判
  • 一 心理学的多元形态
  • 二 不同形态评判视角
  • 三 不同形态评判学科
  • 四 不同形态评判内容
  • 五 不同形态评判方式
  • 六 不同形态评判结果
  • 第三章 文化心理学演变历程
  • 一 文化心理学学科演变
  • 二 无文化的文化心理学
  • 三 有文化的文化心理学
  • 四 分文化的文化心理学
  • 第四章 常识心理学学科启示
  • 一 常识心理学关联哲学
  • 二 常识心理学关联文学
  • 三 常识心理学关联医学
  • 四 常识心理学与历史学
  • 五 常识心理学与宗教学
  • 六 常识心理学与社会学
  • 第五章 宗教心理学两种类别
  • 一 宗教形态的心理学
  • 二 不同的宗教心理学
  • 三 宗教的宗教心理学
  • 四 科学的宗教心理学
  • 五 两者的学术性关联
  • 第六章 宗教心理学学科资源
  • 一 宗教哲学论的理论反思
  • 二 宗教人类学的种族探索
  • 三 宗教社会学的社会把握
  • 四 宗教文化学的文化考察
  • 五 宗教历史学的传统挖掘
  • 六 宗教语言学的符号分析
  • 七 宗教艺术学的审美表达
  • 八 宗教民俗学的风习流变
  • 第八编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内涵
  • 导论 心理学中国化的理解
  • 第一章 心理学的文化学取向
  • 一 心理学与文化关系的研究
  • 二 心理学与文化关系的内涵
  • 三 心理学与文化关系的性质
  • 四 心理学与文化关系的反思
  • 第二章 后人类时代的心理学
  • 一 后人类时代来临
  • 二 从人类到后人类
  • 三 后人类主义时代
  • 四 后人类主义原则
  • 五 后人类与心理学
  • 六 心理学的新突破
  • 第三章 心理学本土化的演变
  • 一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定位
  • 二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资源
  • 三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理论
  • 四 心理学研究的本土方法
  • 第四章 心理学研究学科性质
  • 一 自然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 二 社会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 三 人文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 四 中间科学的心理学研究
  • 五 心理学的基本学科性质
  • 第五章 心性论的心理学内涵
  • 一 中国本土的心性论
  • 二 心性心理学的结构
  • 三 心性心理学的特点
  • 四 心性心理学的要义
  • 五 心性心理学的建构
  • 六 心性心理学的创新
  • 第六章 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
  • 一 心道一体的设定
  • 二 心性论理论构造
  • 三 心性论理论扩展
  • 四 心性心理学走向
  • 五 心性心理学重心
  • 第九编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考察
  • 导论 心理学中国化的探求
  • 第一章 地理与心理关系探索
  • 一 地理环境
  • 二 人地关系
  • 三 风水文化
  • 四 风水学说
  • 五 图式理论
  • 六 地域心理
  • 第二章 精神境界特性与提升
  • 一 心灵的境界
  • 二 境界的分类
  • 三 境界的阶梯
  • 四 生活的引领
  • 第三章 常人智慧心理学考察
  • 一 智慧心理学的研究
  • 二 普通人的生活智慧
  • 三 普通人的交往智慧
  • 四 普通人的洞察智慧
  • 第四章 心理成长与心理生成
  • 一 已成的存在
  • 二 生成的存在
  • 三 创造的生成
  • 四 成长的内涵
  • 五 文化的差异
  • 六 文化的沟通
  • 第五章 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
  • 一 心理生活的质量
  • 二 心理生活的拓展
  • 三 心理生活的幸福
  • 第六章 多元存在的心理环境
  • 一 心理自然境
  • 二 心理物理境
  • 三 心理生物境
  • 四 心理社会境
  • 五 心理文化境
  • 六 心理生态境
  • 第十编 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建构
  • 导论 心理学中国化的未来
  • 第一章 还原论的原则与超越
  • 一 研究的还原主义
  • 二 物理主义的还原
  • 三 生物主义的还原
  • 四 还原主义的理解
  • 五 还原主义的去留
  • 六 共生主义的超越
  • 第二章 心理学的生态化思潮
  • 一 心理学的生态学转向
  • 二 心理学的生态学原则
  • 三 心理学的生态自我研究
  • 四 心理学的生态方法论
  • 五 心理学的生态发展观
  • 第三章 心理学共生主义原则
  • 一 共生主义的滥觞
  • 二 共生主义的含义
  • 三 共生主义的原则
  • 四 共生主义的影响
  • 第四章 大数据时代的心理学
  • 一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
  • 二 大数据时代的科学发展
  • 三 大数据时代的心理科学
  • 四 大数据时代心理学研究
  • 五 大数据时代心理学应用
  • 第五章 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
  • 一 心理学创新的历史使命
  • 二 心理学理论范式的创新
  • 三 心理学理论构造的创新
  • 四 心理学本土理论的创新
  • 五 新理论心理学研究突破
  • 第六章 本土心理学核心理论
  • 一 本土系列的探索
  • 二 心性系列的探索
  • 三 形态系列的探索
  • 四 理论系列的探索
  • 五 新探系列的探索
  • 六 分支系列的探索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成立于1978年6月,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以出版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著作为主的国家级出版社。1993年和1998年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1993年第一批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全国优秀出版社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