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使老子玄妙深邃、隐德行仁,清心寡欲、无为而治的老人和智者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内容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由前三十七章《道经》和后四十四章《德经》组成,共五千余言,是道家的主要经典。它率先提出了“道”这一最高的哲学概念,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遗产,对中国的哲学、政治、文化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两千多年来,古今中外对《老子》一书的解说不下七百余种。

《老子》为何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南怀瑾又是如何解读《老子》的?他眼中心里的老子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本书给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答案。

作者认为,《老子》并非仅是权术谋略之书,而是包含有深刻的政治道德、政治哲学、军事哲学和历史哲学,其中所论人情事理皆是在阐发因果律;以《老子》为基础的道家文化是影响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首要因素,等等。

目录

  • 版权信息
  • 编者的话
  • 出版说明
  • 前言
  • 上经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下经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第四十二章
  • 第四十三章
  • 第四十四章
  • 第四十五章
  • 第四十六章
  • 第四十七章
  • 第四十八章
  • 第四十九章
  • 第五十章
  • 第五十一章
  • 第五十二章
  • 第五十三章
  • 第五十四章
  • 第五十五章
  • 第五十六章
  • 第五十七章
  • 第五十八章
  • 第五十九章
  • 第六十章
  • 第六十一章
  • 第六十二章
  • 第六十三章
  • 第六十四章
  • 第六十五章
  • 第六十六章
  • 第六十七章
  • 第六十八章
  • 第六十九章
  • 第七十章
  • 第七十一章
  • 第七十二章
  • 第七十三章
  • 第七十四章
  • 第七十五章
  • 第七十六章
  • 第七十七章
  • 第七十八章
  • 第七十九章
  • 第八十章
  • 第八十一章
  • 附录(一): 《老子》帛书甲乙本与《道德经》古本之对照
  • 附录(二): 历代学者对《老子》研究书籍目录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9
2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子他说 初续合集

    书是老子写的,不是我们的学问经验,我们要把老子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才行。🍀自少齐埋于小草 而今渐却出蓬蒿世人不识凌云干 直到凌云始道高🌼雨后山中蔓草荣 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藉栽培力 自得天机自长成🌸“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作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说而不说

      第一次认真读完这么难的的哲学书。我现在姑且谈谈我对道的理解吧:道为空,空不可说,只可悟。但这不是我想要的道。我想的要的是 “实践” 中修道,精神出世,行动入世,世间凡事处修炼。我不为长生不老,只为过普通人的人生,物质的贫乏,精神的富足。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法天地、自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子他说

        伯阳所著的《参同契》就引用了老子 “被褐怀玉” 这句话。另外书中有 “外示狂夫” 这句话,说一个真有道的人必须知道隐蔽自己,不表现自己有道,外表并不一定衣衫褴褛,也许外形疯疯癫癫,看不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外面显示是狂人,被世上的人看不起,可是,真有道的人倒是希望你看不起,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我经常说,中国文化左右了几千年的历史,而真正影响几千年历史思想与实际的是道家的文化。天下太平的时候,都是外用儒家的学问;到拨乱反正的时代,都是道家的人物出来。出来的这些道家人物属于哪一类呢?是中国文化从上古都有的一种特殊人物,就是隐士们。隐士是后世的通称,汉代称为 “高士”,宋朝叫做 “处士”,清朝也叫 “处士”,这些隐士们本来是永远不出山的。所谓隐士,第一都是学问特别好的有道之士,认为人的生命不是究竟,否定世间的一切。第二,没有个人的欲望希求。第三,在某一个时代,他等于西方政治上 “不同意票” 的一派,始终保留自己的一票不投,也就是对现实不同意。这些人学问好、道德好,可是都跑去当隐士,永远不出来。所以庄子说,这些人 “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连皇帝要请他出来做臣子他都不肯,各国的诸侯想与他做朋友也做不到。而这一类的人,却深深影响一个时代的思想。例如汉代,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商山四皓,虽然没有做到真正道家的 “被褐怀玉”,但影响了汉代早期整个的政治决策。又像东汉时的严子陵等也是一样。其实历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外表上都做到了老子这一句话 “被褐怀玉”,甚至于我们民间流行的济公活佛也是如此。济癫和尚当时被许多庙子赶出来,衣裤鞋子都穿不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去吃肉包子喝酒去了。他也是 “被褐怀玉”,“外示狂夫”。所以,在表面上,儒家与道家影响了中国文化,但隐士思想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他们的学问都是帝王师的修养。最近有一位博士班的同学听我讲课以后,拼命搜罗资料,要写一篇隐士思想与中国历代政治关系的论文。我说,希望你三年写成,这个问题是老问题,太不简单了,可是一般人从未注意,还认为是最新的观念。

          转发
          评论

        出版方

        东方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副牌,创建于1986年,专注于高品质的经济管理、励志和健康类图书的出版,并利用人民出版社的优势资源和发行渠道,成功占据了中国大陆地区同类书籍出版市场的三强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