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及书评

4.8
29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道德经》伴读

    度阴山老师的《“道德经” 其实很好懂》属于现代读本,南怀瑾老师生逢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期,他曾经教书的海岛时期,应该如同现在的 00 后对中国传统哲学无感,因为现代化由西方引领,教育上在哲学领域也以西方哲学为先进,怀师以儒释道三位一体的修炼,详解伴读《道德经》。宗教和西方哲学,都是基于对人生的悲观,站在死与灭亡的一边喊话,呼唤灵魂的升华。虽然也在尽力善化人生,美化现实,但它的目的,仍然是把现实人生努力的成果,作为死后灵魂超脱的资本。而只有中国文化,自从周文王在被商纣王囚禁期间,深入研究远古卜卦,演算出《易经》六十四卦,到孔子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易经》的理论体系,看人生是乐观的,因为生与死,存在与灭亡,只是两种互相对峙的现象,等于一根棒的两端;也犹如早晨与夜晚,如果站在日薄崦嵫、黄昏衰草的一方,看到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的情景,一切只有过去,没有未来,实在充满了无限凄凉的悲感。然而站在晨朝的东方,“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的一面,看到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生命源头,永远会有明天,永远有无尽的未来,实在能给予人们无比的生气,无穷的远景。所谓 “生生之谓易” 是中国文化特殊的哲学观点,全世界文化都没有这种观点。因此道家讲的是周而复始的平衡,物极必反,朴素的辩证法。怀师功力深厚,很多易理算数,如同中医,目前西学体系还无法解释,姑且听之。今天是乙已蛇年,正月初一,祝学友新年大吉,事事顺利。

      3
      7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老子他说 初续合集

      书是老子写的,不是我们的学问经验,我们要把老子的东西变成我们自己的才行。🍀自少齐埋于小草 而今渐却出蓬蒿世人不识凌云干 直到凌云始道高🌼雨后山中蔓草荣 沿溪漫谷可怜生寻常岂藉栽培力 自得天机自长成🌸“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作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过患而安然处顺,犹如天地之道的似乎至私而起无私的妙用了。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他说而不说

        第一次认真读完这么难的的哲学书。我现在姑且谈谈我对道的理解吧:道为空,空不可说,只可悟。但这不是我想要的道。我想的要的是 “实践” 中修道,精神出世,行动入世,世间凡事处修炼。我不为长生不老,只为过普通人的人生,物质的贫乏,精神的富足。永远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态,法天地、自然。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老子他说

          伯阳所著的《参同契》就引用了老子 “被褐怀玉” 这句话。另外书中有 “外示狂夫” 这句话,说一个真有道的人必须知道隐蔽自己,不表现自己有道,外表并不一定衣衫褴褛,也许外形疯疯癫癫,看不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虽然外面显示是狂人,被世上的人看不起,可是,真有道的人倒是希望你看不起,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另一面。我经常说,中国文化左右了几千年的历史,而真正影响几千年历史思想与实际的是道家的文化。天下太平的时候,都是外用儒家的学问;到拨乱反正的时代,都是道家的人物出来。出来的这些道家人物属于哪一类呢?是中国文化从上古都有的一种特殊人物,就是隐士们。隐士是后世的通称,汉代称为 “高士”,宋朝叫做 “处士”,清朝也叫 “处士”,这些隐士们本来是永远不出山的。所谓隐士,第一都是学问特别好的有道之士,认为人的生命不是究竟,否定世间的一切。第二,没有个人的欲望希求。第三,在某一个时代,他等于西方政治上 “不同意票” 的一派,始终保留自己的一票不投,也就是对现实不同意。这些人学问好、道德好,可是都跑去当隐士,永远不出来。所以庄子说,这些人 “天子不能臣,诸侯不能友”。连皇帝要请他出来做臣子他都不肯,各国的诸侯想与他做朋友也做不到。而这一类的人,却深深影响一个时代的思想。例如汉代,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商山四皓,虽然没有做到真正道家的 “被褐怀玉”,但影响了汉代早期整个的政治决策。又像东汉时的严子陵等也是一样。其实历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外表上都做到了老子这一句话 “被褐怀玉”,甚至于我们民间流行的济公活佛也是如此。济癫和尚当时被许多庙子赶出来,衣裤鞋子都穿不上,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去吃肉包子喝酒去了。他也是 “被褐怀玉”,“外示狂夫”。所以,在表面上,儒家与道家影响了中国文化,但隐士思想的影响更为严重,因为他们的学问都是帝王师的修养。最近有一位博士班的同学听我讲课以后,拼命搜罗资料,要写一篇隐士思想与中国历代政治关系的论文。我说,希望你三年写成,这个问题是老问题,太不简单了,可是一般人从未注意,还认为是最新的观念。

            转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