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当代中国文化的哲学诊断,亲切而有教益的哲学批判。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复旦大学已故教授俞吾金的遗著。俞教授在书中拟分十章对当代的一些流行思潮进行反思和批判,现只存导论及前四章,后六章只有存目,供读者了解此书原本的框架。

作者在前四章中对媚俗主义、形式主义、历史主义、观念主义的批判皆取材于国人过去的、现在的现实生活,其中更多的是现在的生活,因此读来令人时而如芒刺在背,时而如醍醐灌顶。与此同时,作者行文流畅,言之谆谆,使得全书正如吴晓明教授在序言中所说,是一种“亲切而有教益的”哲学批判。

此外,书后补入了俞教授《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超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等四篇文章,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他对科学主义、工具主义、虚无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

目录

  • 版权信息
  • 导论 一个飘荡无根的时代
  • 第一章 告别“常人”
  • 第二章 拒绝“化妆”
  • 第三章 中止追溯
  • 一、历史主义的泛滥
  • 二、历史意识的觉醒
  • 三、历史意识和历史真实之间的张力
  • 第四章 走出文本
  • 一、从“本本主义”到“两个凡是”
  • 二、从“宗教治国”到“经典崇拜”
  • 三、从“新教伦理”到“内圣外王”
  • 四、从文本之“流”到生活之“源”
  • 存目
  • 附录
  • 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一个反思
  • 一、何谓“科学技术决定论”
  • 二、科学技术决定论在中国
  • 三、如何走出科学技术决定论的误区
  • 超越实用理性,拓展人文空间
  • 一、何谓“实用理性”
  • 二、实用理性的支援意识
  • 三、努力开拓人文空间
  • 当代虚无主义省思
  • 一、充实与虚无
  • 二、何谓虚无主义
  • 三、当代虚无主义的成因
  • 四、遏制当代虚无主义的蔓延
  • 反思环境伦理学的一般理论前提
  • 一、生存主导取向,还是审美主导取向?
  • 二、计算理性,还是价值理性?
  • 三、人类中心主义,还是人类边缘主义?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尚无评分
目前还没人评分

出版方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897年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