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主编推荐语

本书帮助你快速成长、打破固定思维、打破本能的局限。

内容简介

人类思维主要有两个决策系统,一个本能系统,一个反本能(理性)系统。“本能”来自基因的硬连接,它们对我们的生存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的大多数行为发自原始的本能,而非理性思考的结果。

本能虽然可以让我们用极为微弱的线索觉知到危险,但是却无法让我们更好地看清自我和事物。而对自我和事物的探索,需要我们反抗本能的直觉和思维。本书正是以“反本能”作为着力点,对自我行为和思维的改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我们只有在战胜潜意识里美化自己的本能时,才能更好地正视自己的不足;只有在战胜攻击的本能时,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只有在战胜狭隘的本能时,才能看见更加真实的世界,洞悉事物本来的样子……只有通过反本能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从已经习惯的表象中看到事情的真相,才能对抗阻碍我们提升的习以为常。越能反本能的人,往往也越能从优秀进阶到卓越。

目录

  • 版权信息
  • 自序 走出生活舒适区,挑战未来无限可能
  • 第一部分 反本能之自我提升·战胜低配的自己
  • 第一章 根源探索·事情那么多,我们为什么总想拖延
  • 感性vs理性·为什么我们不懂得克制自己
  • 虚假的疲劳·为什么我们总想放弃
  • 享乐的大脑·为什么我们总想玩手机
  • 社会的螺丝钉·为什么事情做久了会没精神
  • 不走陌生路·为什么改变总是那么困难
  • 第二章 对症下药·当拖延发生时,我们如何有效应对
  • 改变很简单·从简单开始的蝴蝶效应
  • 给个进度条·看得见的进步,让改变更有效
  • 有效重复·让新习惯替代坏习惯
  • 心理奖惩·让改变像玩游戏一样有趣
  • 有效放松·什么是正确的休息姿势
  • 记忆的线索·到适合的地方,做想做的事
  • 第三章 学霸模式·手机时代,如何更好地自我控制
  • 时间黑洞·为什么我们总想刷手机信息
  • 萎缩的大脑·沉迷网络社交可能让人变笨
  • 接纳性对抗·如何远离手机的负面影响
  • 完美计划不完美·为什么“充电”计划总是失败
  • 别让思考止步·最好的办法不会一开始就出现
  • 仪式感·如何更好地落实计划
  • 第四章 学习的障碍·为什么付出了却没有回报
  • 大脑的假设·它可能是台高阶超级计算机
  • 知道感·知道了就代表懂了吗
  • 选择性注意力·我们真的全都学到了吗
  • 攀登障碍·学习也是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
  • 忘掉不开心·遗忘是大脑的自清理过程
  • 愉悦的情绪·大脑效能最佳的学习状态
  • 第五章 扔掉低配·高效学习的核心配置
  • 关联的知识·灵感的来源、思维的提升
  • 高效巩固·集中学习vs发散学习
  • 疲惫的身心·大脑学习的低效率状态
  • 浮躁的解除·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提升自己
  • 构建知识体系·大脑认知资源的节能模式
  • 第二部分 反本能之群体接触·让自己成为高情商的人
  • 第六章 不如愿的接触·社交过程中的盲区
  • “听我的!”·控制欲是人际关系的“杀手”
  • “我就知道!”·吵架时为什么总想否定对方的一切
  • 让人“变笨”的爱·为什么有人看不见恋人的缺点
  • 第七章 良性循环·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交关系
  • 熟悉即安全·为什么你需要跟别人混个脸熟
  • 自我表露·信任的建立在于相互了解
  • 相对剥夺·令人反感的滥好人
  • 有效赞美·夸赞是门技术活
  • 第八章 沟通的艺术·怎样才能好好说话
  • 拒绝争执·怎样改掉爱争辩的坏毛病
  • 为何家会伤人·如何与家人亲密相处
  • 善意的释放·如何更好地与别人聊天
  • 自我实现预言·肯定别人是高效的建议方式
  • 第九章 相处的艺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 本能干涉·如何避免无故讨厌一个人
  • 模糊的边界·如何放下自己的执念
  • 看得见的影响·如何减少我们的负面情绪
  • 面具的背后·怎样才能大致了解一个人
  • 第十章 情绪的对抗·积极情绪vs负面情绪
  • 过不去的坎儿·我们为什么会沉浸于负面情绪中(一)
  • 过不去的坎儿·我们为什么会沉浸于负面情绪中(二)
  • 与内心谈判·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 被低估的影响·心理暗示的力量
  • 资源的矛盾·如何减少竞争产生的焦虑感
  • 第三部分 反本能之社会洞见看到看不见的,说清想说的
  • 第十一章 外部干扰·有哪些常见的决策陷阱
  • 控制感的陷阱·过度乐观的人更容易“入圈套”
  • 呈现的画面·为什么我们总被故事说服
  • 决策在瘫痪·选择多,不一定是好事
  • 群体压力·再独立的个体也会受到群体影响
  • 第十二章 自我设限·我们有哪些思维盲区
  • 潜意识的偏心·我们真的比普通人优秀吗
  • 专业的错觉·专业人才存在的思维局限
  • “就是看你不顺眼”·你反对的,我都要支持
  • 金字塔塔尖之外·成功者背后的无数失败者
  • 要不回来的成本·坚持还是放弃,这是个问题
  • 冲动是魔鬼·失去理智,定受惩罚
  • 第十三章 表达的逻辑·让别人知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 表述的利器·金字塔原理
  • 利器出鞘·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
  • 结论先行·让别人明白你想说什么
  • 经验参照·为什么好的演讲者很喜欢举例子
  • 第十四章 一些实战·看到事物的本质
  • 存在的意义·人生是一场时间的旅行
  • 社会圈层·如何更快进步
  • 认知局限·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无法改变命运
  • 伪科学的新衣·为什么有人相信星座
  • 偏激的言论·为什么很难看到客观的真相
  • 磨掉的棱角·我们是如何变得平庸的
  • 后记 对未来看得越清楚,行动越坚定
展开全部

评分及书评

4.6
62个评分
  •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还可以,心理学入门读物

    可以列入中学生及其家长必读书

      转发
      评论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5.0
      高情商的人,都有这3种反本能特质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于是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帮它取暖。等到蛇感受到了暖气,苏醒之后,看到了农夫,就恢复了蛇的本能,把农夫咬了一口。蛇咬农夫是它的动物本能,人也是有自己的本能的。● 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就从心里抗拒和这个人的交流;● 看到别人做错了,就想要去教会别人正确的事情;● 看到别人误解了自己,就想要去争辩。这些人际交往中的反应,都是人的正常的本能。但为什么有的人就可以做到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也能够从容应对,让自己和别人都很舒服呢?我在卫蓝老师的新书《反本能》中,找到了答案。《反本能》中提到人类思维有两个决策系统,一个是本能的系统,一个是反本能(理性)系统。而生活中那些高情商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并没有遵从本能的系统。高情商的人,从来不用本能系统去应对问题,而是用反本能的系统去解决问题。生气时,不与人争辩;提建议,不对人说教;聊天时,学会提问。当你学会了反本能的思维,在沟通中自然可以成为高情商的人。01 生气时,不与人争辩 “任何人都会生气,这也很简单,但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场合,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愤怒,这可不简单。”—— 亚里士多德每个人都会生气,当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理性克制自己想要争辩的冲动,才能更好地沟通。《晏子春秋》里记载,晏子作为使臣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楚国君主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想借机侮辱他,不让他从大门进,而是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小洞。晏子不进去,说道:“到了狗国才走狗洞,今天我是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走狗洞啊。” 负责招待的楚国人只好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让人走狗洞,很明显是伤害他人自尊的行为,面对伤害自尊的行为,常人都会生气。但是晏子却没有用生气来解决问题,晏子没有生气,而是说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晏子作为使者出使楚国,如果要从狗洞进去,那他出使的就是狗国,而非是楚国。负责招待的楚国人,自然不愿意自己的国家被人称呼为狗国,肯定是得让晏子从大门进入了。高情商的人,在生气时,会克制本能情绪去争辩,而是找到解决办法。比如说像晏子的方法一样,在共同的基础上,去沟通。我们也可以像《反本能》中提到的这几个方法,懂得自嘲,面对别人的嘲讽,不用 “生气” 这种引起对方对抗的行为,而是用自嘲的方法化解。比如在生气时,控制自己的音量。当我们生气时,往往会不自觉的提升自己的音量,而一旦提升音量,会给对方造成要争吵的氛围。主持人孟非说过一句话:“当我们在会议中为某件事争吵时,别人之所以愿意听我的建议,是因为我说话非常小声,别人总是不得不停下来争论,问一句:他刚才说什么了?” 当我们被别人激怒,生气的时候,学着克制自己的本能情绪,用增加共同的视角,自嘲,降低音量等方法来缓和争辩的氛围,最终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02 提建议,不对人说教好为人师,也是人的本能反应之一。看到自己觉得不对的地方,总想要去指出来,好为人师也是人际关系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如何在沟通中,有效地提出意见呢?晏子的君主,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派了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没几天那只鸟跑了。齐景公很生气,要要处死烛邹。一旁的晏子听了,说道:“您要杀烛邹,那就先让我宣布他的罪状,然后再杀他,也好让他死得明白。” 齐景公答应了。晏子板着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烛邹,你犯了死罪!大王叫你养鸟,你不留心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罪行。让我们国君为了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行。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知道了,都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手下的性命,这是第三条罪行。” 说完,晏子转身对齐景公说:“烛邹的罪行已经列举结束。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顿时明白了晏子的意思 —— 列举罪状不是要杀烛邹,而是在婉转地提醒他,杀了烛邹会影响他的声誉。齐景公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 晏子劝诫用了心理学中 “自我实现预言” 的方法。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就是我们对别人的心理预期会让对方产生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倾向。当晏子列举烛邹的罪状时,把处决烛邹之后,产生的不良结果,一一对齐景公说了,如果不处决烛邹,齐景公就是一个体恤下属的英明君主。人才自然而然会聚集到齐国去了。自我预言简单来说就是给别人贴标签。不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人贴上积极的标签,对方就会给自己做形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 “标签” 内容相近。如果你想要让别人减肥,不要说 “你太胖了,在这样下去身体不好,要减肥了。” 可以说 “我觉得你穿那条白色的裙子,特别仙女,最近没见你穿了呢?” 这时对方听了就知道,自己可能胖了,所以塞不下仙女的裙子了,自然而然会为了自我的形象管理,去减肥了。所以,想要身边的人,听取意见,不要去说教,而是用 “自我实现” 的描述,让对方产生改变的动力。03 聊天时,学会提问 “你吃了吗?”“我吃了。” 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经常会听到这种对话,说完话之后,基本就没有聊天的欲望了。高情商的人,不会让对方就终止了,而是会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回答。再来说一个晏子的故事。有一次,齐景公对晏子说:“东海的水是古铜色的,而且这片水域的枣树,只开花,不结果,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晏子回答:“很久很久以前,秦缪公乘龙船巡视天下时,用黄布包裹着枣来蒸。龙舟泛游到东海,秦缪公随手把裹枣的黄布扔到了水里,那黄布染红了海水,所以海水就呈古铜色。又因为枣子被蒸过,所以枣核种植后只开花,不结果了。” 齐景公无奈道:“我是乱说的,假装问问你而已。你怎么也对我信口胡诌呢。” 晏子回道:“臣听说,对于假装提问的人,也可以虚假地回答他。”“好吧。” 齐景公哭笑不得。高情商的人,不会让话题终结,而是会有效提问与回答,让话题得以延续。齐景公随便问了个问题,而晏子不是回答不知道,他也编了一个故事,让人哭笑不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学的就是有效提问,让我们的聊天可以进行下去。不去选择提问选择性的问题,而是提问方向性的问题,也可以问假设性的问题。比如关于吃饭的聊天,你可以选择问:“今天中午吃了什么好吃的呀?”“到了吃饭的时候,选择困难症就出现了,你中午经常选择什么店吃呢?有没有可以推荐的呢?” 通过开放式的问题,聊天的兴趣也就来了,不会再一问一答,一下就没了话题了。成为高情商的人,我们可以学会有技巧地提问,不问选择性的问题,多问假设性,开放性的问题。04 写在最后在沟通中,我们可以用《反本能》中提到的方法,不去用本能的方法去解决沟通的问题,在生气时,不与人争辩;提建议时,不对人说教;聊天时,学会提问,人人都可以成为高情商的人。美国生物学家迈克尔・盖斯林说过 “如果身边的人比我们优秀,会让我们变得更美好;如果他们不健康或者无知,则更容易对我们造成伤害。” 当我们身边聚集了更多优秀的人,我们会想着不断自我提升,改进学习方法,战胜低配的自己,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一起来学习如何《反本能》,战胜低配的自己,走向卓越的道路吧。

        转发
        1
        用户头像
        给这本书评了
        4.0
        如何成就高配的自己,这本书给了我启发

        最近汪小菲和前妻大 S 的纠葛让广大网友们纷纷化身为吃瓜群众,但比他们更加引起网友注意的则是汪小菲的母亲 ——“俏江南” 的创始人张兰。一位 65 岁的女性,在几乎失去了大半生打拼的全部身家之后,依然能够重振旗鼓,在本该退休的年纪重新创业。直播间里她妆容精致,精神抖擞。即使有人攻击她,她也不生气,反而带起了货:“你想喷兰姐,黑兰姐,骂兰姐都可以,但是干嘛要和好货过不去呢?” 张兰的这些表现,让人不禁纷纷赞叹:我要是有张兰的一半精神头,干什么不能成?可以说,张兰给这个到处充斥着 “躺平”,“拖延”,“混吃等死” 的网络社会带来了一股清流。同时这也让我们注意到,在成功人士的身上,好像都有一种 “拼命猛嗑” 的劲儿。而正是这种 “猛磕” 促使他们步履不停,始终在前进。知乎心理学大 V 卫蓝在《反本能》一书中提到,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够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本能,为长远的利益和未来着想,而动物很少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事情。而那些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毫无例外,都是会 “反本能” 的人。那么,如何学会 “反本能”,成就高配的自己?在书中,作者卫蓝分析了我们常见的本能反应背后的心理机制,并给出了指导建议。想改变自我,首先要学会控制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在找来了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待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桌子上的托盘里放着小孩子爱吃的棉花糖。他们告诉孩子,自己要离开一会儿,如果这期间小孩能不吃掉桌上的棉花糖,等他回来之后,小孩就能得到两颗棉花糖。最后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 3 分钟就放弃了,吃掉了桌上的糖果;只有 1/3 的孩子成功抵制住诱惑,坚持到研究人员回来,获得了两颗棉花糖。这个实验发生在 20 世纪 60 年代,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发起的,也叫 “延迟满足实验”。多年以后,研究人员继续跟踪了这批参加实验的孩子,发现那些 “等糖的孩子” 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成绩与成就。在这个实验中,吃糖是处于本能,而抵制诱惑则需要极大的自制力。而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例子,譬如说刷手机上瘾,做事拖延和学习障碍等等。懒惰是刻在人类的基因里的,大脑本身会自动采取 “低耗能” 的模式,所以享受安逸是我们的本能,想要摆脱这些,我们只能与本能作对。卫蓝在《反本能》书中给出了六个应对拖延症的方法:第一,需要从应对简单的拖延症开始,将事物拆解成为单一的任务,这个小任务小到不需要太多的坚持就可以完成,然后将其养成微习惯;第二,制作可视化的进度条,在对抗拖延症的时候,记录完成的情况,量化改变的同时,用小成功给自己喜悦感;第三,养成新的好习惯,想要对一项拖延事项进行完全的整改,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它完全替代,把 “不拖延” 养成肌肉记忆;第四,让改变像玩游戏一样有趣,把不想拖延的事项尽量增加特殊的场景,增加趣味性,从而把任务当成是游戏那样来完成;第五,反本能并不是一味向前冲,也需要劳逸结合,形成有规律的生活模式,适当去外面走走,感受大自然到底气息。 第六,想要摆脱拖延症,可以从整理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为主,经常保证桌面和房间的整洁,可以有效防止拖延。远离手机,停止对手机的依赖当今社会人人一部智能手机,手机成了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很容易就会让我们沉浸在其中,很多人患上了 “手机依赖症”,一天到晚抱着手机刷个不停,耽误了睡眠,耽误了做正经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呢?对此,卫蓝老师在书中介绍了一项提高收集娱乐成本的方法,卸载非必需的手机应用程序,比如微博,想要刷微博的时候就因为需要重新下载而放弃。同时,我们需要保持一个单一的学习渠道,形成学习和专注的肌肉记忆,这样我们在想要专注的时候会在下意识主导下开始学习,而不会漫无目的的四处寻找,从而造成二次的信息过载,转移注意力。学会适当休息,提高专注力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些人明明花费了很多时间在学习和工作上,好像上紧了的发条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努力,但是最后取得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什么呢?《反本能》一书对于这样的现象给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他们都不会休息。长期缺乏睡眠和休息,大脑会产生大量的 β–淀粉样蛋白的物质,这种物质会影响大脑的运行,是类似大脑垃圾一样的存在。垃圾越多,我们的记忆力和免疫力都会下降。书中给出了提升效率,适当休息几种方法:1、文理结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换换脑子”。学数学累了就换成语文,工作累了就听听音乐,让左右脑交替休息。2、多出去走动,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以有效调节我们的血液循环和血氧含量,让大脑更清醒。3、尽可能地保持一种有规律地休息和工作的模式,在疲劳出现之前就适当地休息。如每工作或学习 40 分钟,就休息 5 分钟。写在最后美国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曾说:“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这句话和作者卫蓝在《反本能》中所倡导的观点不谋而合,人不是野兽,不能只跟着自己的欲望而走。《反本能》一书会让我们明白,本能是可以被克服的,只有反抗那些低配的本能,才能成长为一个高配的自己。正所谓 “越高级的生命越能够克制本能,越能够克制本能的人往往也更优秀。

          转发
          评论
        • 查看全部20条书评

        出版方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大型专业出版社,成立于1953年10月1日。人民邮电出版社坚持“立足信息产业、面向现代社会、传播科学知识、服务科教兴国”,致力于通信、计算机、电子技术、教材、少儿、经管、摄影、集邮、旅游、心理学等领域的专业图书出版。